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王偉光同志回憶錄選登:春度北大荒,無怨無悔
點擊:  作者:王偉光    來源: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3-05-06 09:15:54

 

 

編輯部按:王偉光同志是我黨、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戰略家,堅定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的公認的著名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長期在黨和國家機關中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為使廣大讀者同志了解和掌握老一代馬克思主義學者和黨的理論工作者的成長心跡,以使自己本人在面對多變的社會現象時保持初心,我們決定從已經公開發表過的王偉光同志的回憶文章中選登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段以供讀者同志學習和借鑒。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王偉光同志回憶錄選登

 

春度北大荒 無怨無悔

 

我十七歲自愿報名支援邊疆建設,二十七歲考入北京大學,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十年是在北大荒度過的。

 

毅然決然報名支邊

 

19671121日,我登上北去的列車,告別親人,奔向久已仰慕的神奇的黑土地。直到19772月考取北京大學,整整十年,將我生命中最寶貴的黃金階段——青春年華,獻給了祖國的邊疆——北大荒,我們是“文革”期間第一批自愿報名上山下鄉支援邊疆建設的北京知識青年。

 

為什么是第一批,又是自愿的呢?這就需要從我們一同奔赴黑龍江的幾個小同學說起。初中時我們年級有幾個要好的小同學,“文革”開始后,我們幾個人的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沖擊,內心充滿了委屈,對“文革”十分不理解。我們畢竟從小受黨的教育和革命傳統的熏陶,從懂事起就唱“為著理想勇敢前進,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支歌。天真、幼稚、單純,又不失革命激情。人家不讓革命,我們自己要革命。幾個人曾經組織一個“紅軍長征隊”徒步串聯。19661116日從北京出發,1967112日到延安,在延安參觀了十二天,然后返京“復課鬧革命”,前后用了兩個半月的時間。走時我們背著行李,還有油印機、紙張、樂器等。沿途利用晚上時間給群眾演一些小節目,發給他們一些油印毛主席語錄。我們稱這次串聯為“新長征”,極大地鍛煉了我們的意志,熟悉了社會。對于一個從小生活在城市的中學生來說,走路是很艱苦的,每天要走七八十里路。第一天,雙腳打滿了血泡。第二天,我們互相鼓勵,咬緊牙關,繼續走下去,十天后,腳板磨出了繭子,才突破了“血泡關”,一路上,我們走到哪里吃到哪里。那時農民生活很苦,吃的是雜糧,油水很少。1967年元旦那天,才在山西黃河邊一個紅衛兵接待站吃了頓有肉的飯菜。途經的地方大都是革命根據地,我們受到了革命傳統教育。更重要的是,這次徒步串聯給我們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接觸實際的機會。走一路,看一路,才了解中國之大,天下之大。才知道農民怎樣種地,工人如何做工。

 

徒步串聯的鍛煉使我初步感到,社會是最好的大學,實踐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有所作為,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主動接受火熱生活的洗禮。正是這次“新長征”萌發了我上山下鄉的初衷,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這也是我們幾個伙伴到黑龍江支邊的主流動機。當然,在這個主流下也隱藏著“左”的“讀書無用論”思潮影響的因素。

 

艱苦的生活,繁重的勞動,殘酷的現實,磨煉人的鋼鐵意志

 

從舒適的首都北京來到艱苦的祖國北部邊陲,首先要過的是生活關。北大荒的冬天零下三十多度,最冷時達零下四十度。當風雪交加時,當地老百姓叫它“大煙泡”,風刮起來真是可怕。這種惡劣的氣候給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剛到北大荒正趕上冬季挖渠排水,露宿在荒草甸子,住在“地窨子”(“地窨子”就是在荒草甸子里挖一個大土坑,把棉帆布帳篷的下半部分埋在土坑里,露在外面的上半部分用草和土蓋嚴實,形成一個半地下的臨時住所,利用地溫保暖)里。前半夜,幾十號人擠在里面,人的體溫,地窨子的地溫,再加上取暖的明火,還能入睡。到后半夜,火滅了,帳篷凍透了,熱氣散光了,幾經凍醒難以入睡。我們睡覺時都“全副武裝”,頭戴大皮帽子,身穿棉褲,腳套大棉靴。一冬天連衣服都不脫,更不要說洗澡了。參加排水勞動一個月后,我被調到連部,住在連部的小茅草屋里,可以燒炕,條件略好一些。但因年輕貪睡,又不會燒炕,就采取了—個又懶又笨的辦法。離京時,家里給帶一床虎皮褥子,以備防潮、防寒。我火不生、炕不燒,自以為身下墊有虎皮,再冷也不怕。靠身下的虎皮睡了一冬涼炕。轉年開春,需要把被褥拿到日頭底下晾曬一下。哪知,整張虎皮不?蹤影,只剩下枕頭底下一小塊。一打聽,原來我的小同學們聽說虎皮做鞋墊防潮、透氣又保溫,背著我,你一小塊,我一小塊,把一整張虎皮瓜分完畢。真是可氣、可恨又可憐。真可謂: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回想起那個冬天天格外的冷,夜里水缸都凍裂了,真有點后怕!

 

艱苦的生活,能鍛煉人吃苦耐勞的作風,培養人的頑強精神。繁重的勞動更是鍛煉人的意志,考驗人的斗志。農業勞動,對一個“五谷不分,四體不勤”的城市中學生來說,又是一道難關。剛滿十七歲的我,一副豆芽菜體形,一米八〇的大個子,才一百一十多斤。農場保持著過去解放軍集體轉業前的連排班建制,有開拖拉機的機務排,下大田的農工排,蓋房子的基建排,管生活的后勤排,養豬喂馬的畜牧排。我分在農工四班。農忙時在大田除草、收獲,干機器干不了的力氣活,或是在曬場上扛麻袋、上糧囤;農閑時上山伐木,打石頭或脫坯燒磚,修水利搞農田基本建設,整天和石頭、木頭、磚頭、土坷垃打交道。農忙季節,天不亮就下地一直干到天黑才回來,中午在地里露餐。最累人的活是秋收割大豆,豆棵矮,成熟的豆莢又扎手,一天下來腰都要斷了,許多同志,特別是女孩子受不了這個罪,甚至自傷以便休病假。夏天在曬場上干活,扛上二百斤重的麻袋,上四五節跳板入糧囤子,一天干十九個小時,累得睡覺時連炕都邁不上去。這種重體力勞動,對人的體力、毅力和意志是一種真正的考驗和磨煉。有的同學開玩笑說,這種考驗簡直比戰場上挨槍子還難熬。不僅田里的農活,連畜牧、后勤、機務活,我們都陸續體驗過。開過拖拉機、康拜因,養過豬、喂過馬,趕過大車,還燒過酒,蓋過房子。通過勞動,我真實地體驗到勞動之偉大,勞動人民之偉大,勞動是一個熔爐,年輕人經過這個熔爐的千錘百煉,會煉成一塊好鋼。我看到,許多老軍人趕走日本?子,打敗蔣介石,參加抗美援朝剛結束,就集體轉業到北大荒屯墾戍邊,他們未曾過一天城市生活,扛了十來年槍桿子,又握了十來年鋤頭把子,從來沒有抱怨過、悲觀過,閑下來時,就自娛自樂。他們切實把勞動當做了人生的需要,這對我一生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艱苦的生活、繁重的勞動從正面鍛煉人、教育人,而殘酷的現實生活又從反面鍛煉人、教育人,使人更加成熟。對我打擊最大的,莫過于我在十八歲時遭受到的人生鞭笞。剛去時,因我勞動好,守紀律,工作積極,還能寫點東西,在組建兵團改成連隊建制時,被群眾推選為臨時負責人,負責連隊工作。在我外出聯系工作時,“文革”工作組進駐連隊,突然在大會上宣布我的家庭有問題,撒銷我的工作職務,勒令我到牛?蛇神班參加勞動。當我從外面回來時,有些人見到我就像避瘟疫一樣,躲得遠遠的,有好心人悄悄地告訴我真相,同時安慰我。我猶如被一盆冷水從頭淋到腳,涼透了。我作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與連隊里五類分子一起勞動,抬不起頭來。這種人性的扭曲、是非的扭曲,使我深深感受到生活的沉重,令充滿生機的年輕人一下子老了許多,變成麻木呆板的老人似的。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痛苦煎熬,我以自己的表現重新取得群眾的信任和組織上的贊同,才從這種困境中走出來,站起來。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生活對人的忍耐力、毅力也是一個極大的鍛煉。

 

社會是大學,實踐是書本,群眾是先生

 

古人云:書到用時方恨少。農場的同志們都尊稱我們為“知識青年”,實際上我們十分有愧“知識”三字,對“知識青年”這個頭銜實不敢當。在實踐中我真切感受到知識的貧乏,而且深感“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現實生活給了我拼命讀書學習充實自己的動力。我們既缺乏社會生活、生產方面的廣泛知識,又缺乏前人經驗的總結——書本知識,必須從這兩個方面不斷地充實自己。

 

生活和生產勞動賦予我大量的生活知識、生產知識和社會知識,我從生活中、勞動中汲取營養,不斷地充實自己。首先,生活賦予我知識。作為一個十七歲的孩子,遠離父母,要靠自己勞動養活自己,又要在惡劣的氣候和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學會獨立生活,學會保護自己。到北大荒生活、勞動一段時間以后,心情沮喪,產生了悲觀失望的情緒,感到一輩子過這種永無止境與土坷垃打交道的生活枯燥乏味,看不到前途。正是當地的群眾關心我、幫助我、教育我,使我鼓起了生活的風帆、奮斗的勇氣。我的老班?姓梁,是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老鐵道兵。抗美援朝回國后,被選送到武漢公安學校學習,1958年軍隊精簡,集體轉業到北大荒農場,一干就是十幾年,從來沒有怨言。他教我們如何勞動和生活。他在艱苦的生活中非常樂觀,他家住在土坯房里,冬天自己砍柴把炕燒熱,使屋子暖暖和和的。四壁用舊畫報貼得十分漂亮。他在房子外面開了個小菜園子,夏天有西紅柿、辣椒、茄子、豆角,冬天地窖里儲存著過冬的菠菜、芹菜等新鮮蔬菜。他還養了一群雞、鴨、鵝。壇子里有自己腌的雞蛋、鴨蛋和各種小菜。更有趣的是,他屋里墻壁上還掛著一把京胡。他常笑呵呵地說:“勞動完了,自己給自己找點樂子。”他對生活充滿了信心,盡可能地給自己創造高質量的生活條件。我們到農場后的第一個春節就是在他家里度過的。農場老同志們為祖國而默默勞動,同時又十分熱愛生命的品質感染了我,教育了我,使我在各種惡劣的情況下都能充滿生活的勇氣。我學會了煮飯、做菜、洗衣、縫被,還有一年把自己的棉衣拆洗了一遍。可喜的是,我在兵團十年,由于群眾的幫助,白己的注意,加上身體底子比較好,沒有落下什么病,造就了一副健康的體魄,這對我一生的學習和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是勞動實踐賦予我大量的生產知識和社會知識。我通過生產勞動廣泛地接觸社會和實踐,不僅增?了勞動的本領,在勞動中和群眾建立感情,和同志建立一種互相諒解、互相支持的協作關系,還學會了做群眾工作、勞動組織工作。我當過農業種子員、助理技術員、會計。擔任過生產副連?和領導一個生產單位全面工作的支部書記、指導員,組織過大機械化農業生產作業。

 

再有,廣泛的社會實踐,鍛煉和充實了我。我所處的是一個動蕩的、不正常的年代,人與人的關系很不正常。一到農場就趕上了整農場系統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清理階級隊伍,反擊右傾翻案風等“左”的運動,打倒了一大批老干部,揪出一大批“六類”分子。還唱“忠字歌”、跳“忠字舞”,“早請示”、“晚匯報”。所有這些使我茫然,不知所措,感到痛苦、難受、不理解。當時批判走資派——農場黨委書記王叔太同志,農場的造反派找我們知識青年串聯。知青中也分成兩派:一派支持造反派,一派支持保皇派。王叔太是好人,還是壞人,如何對待兩派?這對我們是一個極大的政治考驗。群眾幫助我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我們一起去的幾個小伙伴大部分都是學校籃球隊隊員,很快就和場籃球隊比賽,場籃球隊隊員大都是1958年的轉業官兵,通過比賽,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交談中,了解到王叔太同志的歷史和為人,他如何從部隊轉業后,帶著官兵建設農場。在同老同志的接觸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所謂保皇派大部分都是原轉業官兵及少部分知識青年和大學畢業生。而“造反派”的人員構成較雜,多是生產勞動中的散漫落后分子。我們知青先不表態,對兩派分別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調查。由我執筆寫出調查報告,基本結論是:王叔太是革命干部,是好同志,應當保。不應當站在派性的立場上評價農場工作。這個判斷使我們幾個同志成了“保皇派”,不理解“文革”,多次受到解放軍支左小組、工作組和一些領導的懷疑和批評。我入黨時,就因這件事受到了很?時間的考驗,其他同志也在提干、入黨的問題上受了妨礙。這段經歷,使我們同農場許多老職工、老戰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也使我們認清了是非,明白了什么是生活的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正是這次實戰,使我對“文革”從不理解到懷疑,最后導致從思想上自覺接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正確路線。

 

實踐的急需迫使我加強了書本知識的學習。到農場勞動半年以后,隊里讓我擔任農業種子員,協助農業技術員選種、育種、播種、保管種子。為了做好工作,我借來了土壤學、農業化學、農業生物學、農業種子學等書籍,利用晚上學習。剛熟悉了這些工作,又調我當會計。我對會計工作全然不知,只得邊干邊學,借來會計學、農業成本核算等書籍。干了小半年,終于學會了記賬,學會了成本核算。這時,隊里研究又讓我當糧?保管員、曬場主任,這副擔子很重,相當于副隊?的責任。我們一個生產隊八九萬畝耕地,每年曬場要處理兩三千噸糧?。既需要專業知識,每天還要指揮上百人干活,對我壓力很大。剛接手趕上夏收,上千噸的小?攤在幾百畝的曬場上晾曬。有一天天氣很好,突然中午來了一塊烏云,幾分鐘內下了一場瓢潑大雨。全連上百口人集中搶場,由于雨太急太快,沖走了幾十噸?子,損失很大。許多老職工都哭了。晚上,全連召開生產大會,總結這次損失的教訓。盡管曬場總指揮是副隊長,但我也被推到了被告席上。其中有一條很難聽的批評意見:隊里為什么要用一個家庭有問題、乳臭未干的毛孩子當保管員?這個深刻的教訓,我至今記憶猶新,使我牢牢記住,干任何工作,必須以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學好本領,管好家業。我攻讀了糧?保管等方面的書,當了兩年多糧?保管員、曬場主任,從來沒有出過問題。為此,曾被選為學習毛著的積極分子參加了場部的慶功大會。實踐使我積累了很多農業生產和財務方面的知識。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干中學、學中干

 

1970年,我調到團政治部宣傳股任理論宣傳干事。職務的變化促使我開始接觸大量的馬恩列斯毛著作和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等方面的知識。實際上,剛到農場,由于需要對“文革”形勢的判斷,曾迫使我學習,讀了一些馬列的書,希望能通過學習解決一些疑問。可是讀書解決不了對現實問題的困惑。每年開春,北大荒人都要燒荒,把荒草燒掉,為開荒做準備。1970418日中午,正在吃飯,突然發現連隊駐區對面的大片荒草甸子濃煙滾滾,喇叭里傳來團里的緊急通知:“火場就是戰場,各單位迅速奔赴火場,撲滅荒火。”我們扔下飯碗直奔火場。因我們幾個常打籃球,跑得很快,隨著火跑出幾十里,晚上回到連隊時聽到一片哭聲,才知道我們迎著火跑出去以后,身弱跑不動的女孩子、老同志留在后面,突然風向逆轉,刮起了旋風,把七八十個同志卷進火海,燒死四十多人,燒傷三十多人,加上其他連隊傷亡的人數,全團這次救火傷亡上百人。這就是驚動周恩來總理的“四·一八”事件。這本是一場事故。卻被宣傳成為一曲“英雄的贊歌”,我參加報道稿和英雄事跡稿的整理撰寫,許多死去的、受傷的同志被評為一、二、三等功,我一同學張作民成為榮立一等功的英雄,領導讓我替他寫發言稿甚至代他出席各種大會。領導說,英雄事跡都做出來了,就看你們秀才能不能寫出來。我很不理解,一場事故為什么說成是英雄的壯舉?為什么號召大家“明知火傷人,偏向火海沖”?讀了列寧的《論共產主義運動的“左”派幼稚病》一書,我受到很大啟發,我們受不切實際的極“左”思潮的影響太深了。

 

在實踐中,我和理論書籍結下了不解之緣。我特別喜愛讀哲學書籍,因為它是解決世界觀方法論問題的,解決思維方式問題的。我讀了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理論書籍,寫了大量讀書筆記。我還讀了《史記》等史書。有時在油燈下讀到深夜。無論有什么挫折、什么變化,我從沒有放棄過對知識的追求。正是打了這個底子,我1977年考取了北京大學,后來又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為從事理論工作打下了基礎,也為認識人生打下了基礎。

 

兩年后,我二十三歲時被派到九連去當支部書記、指導員。九連是大農業連隊,有十一萬畝耕地,三百多職工和兵團戰士。加上家屬有七八百口人,還有一個中心小學幾百名學生。擁有五臺拖拉機,四臺康拜因,兩臺膠輪拖拉機。建制有農業一排、農業二排、農業三排、機務排、基建排、畜牧排、武裝支隊等。領導班子共七人。我是一把手,去之前由于經營不善,連年欠收虧損。去九連工作后正趕上鄧小平同志主持國務院工作,提出要“三項指示為綱”抓整頓,借這個東風,我抓了班子整頓、紀律整頓、財務整頓、生產整頓,特別是制定了與物質獎勵掛鉤的勞動激勵制度,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第一年全年財務收支持平,扭虧為盈,略有盈余。第二年糧?產量豐收,盈利較多。我們連隊被評為全師的農業學大寨典型,我本人被批準成為農場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在這個基礎上,我和班子里的同志又抓了全連職工的生活改善以及營房綠化,駐地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1993年,我回連隊一趟,看到當年栽的樹已有一抱之粗,倍感欣慰。

 

當時我直接抓的一件令我十分滿意的事是,我們連隊成功地試種了一千畝水稻,對這件事我是下了工夫的。我同領導班子的同志們商量,能不能種水稻呢?既提高糧食年產,又讓大家吃上大米,改善群眾生話。經過充分的調查和反復醞釀,我們下決心種植水稻。我們九連駐地流經七虎林河,形成一片低洼地。第一年,我們在這里筑壩蓄水,建成一個小水庫。接著又用一冬的時間,完成了開荒平地任務。第三年,即1975年,我們采用機械挖渠筑壩、飛機播種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成功地種植了一千畝水稻。當年秋天,迎來了第一個水稻豐收年,畝產達八百斤。從筑壩蓄水、開荒平地到種植水稻和收獲水稻的兩年里,我同連隊的同志們吃住在地里。九連試種水稻成功不僅使全團戰士職工吃上了自己種的大米,更可喜的是證明了北大荒也能種植水稻。經過幾年的辛勤努力,九連的生產發展了,群眾的生活改善了,知識青年同老同志一起用自己的雙手逐步建設起一個豐衣足食的家園。每想起這段日子,我心里充滿了自豪感。

 

實踐增加了我的知識,鍛煉了我的本領,教會了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使我學會了忍讓和理解,學會了化解矛盾。當我回憶這段生活時,我沒有悔恨,更多的是懷念,不由自主地想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東?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是應當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北大荒是我生命旅途的重要站臺,是我青春年華的年輕生命的重要階段。北大荒十年,使我由一個柔弱的初中學生鍛煉成人,由幼稚走向成熟。十年,在一個人的生命旅途中不算太短,尤其是對一個年輕人來說,十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階段,是人生最重要也是最美好、最幸福,充滿理想和追求的年齡段。作為少年人,這段是生理上最需要營養、意志上最需要磨煉、思想上最需要充實、實踐上最需要鍛煉的時候,是長身體、長知識、長見識、長本領、鍛煉意志、形成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文革”的特殊年代里,在最需要讀書時,我去勞動;在最需要家長照顧時,我離開了家庭;在最需要撫愛關心時,我告別了老師和父母,只身奔赴邊疆。現在回憶起來,這段日子我雖然耽誤了上學的大好時光,但卻經歷了煉獄般的鍛煉,磨煉了意志,強健了體魄,提高了膽略,陶冶了情操,擴大了眼界,學會了本事。我在日記里曾寫道:“勞動的艱苦、工作的緊張、事情的繁雜、時間的冗長、睡眠的不足、工作的壓力、情況的復雜,這是冶煉好鋼的必要條件。”正是這段上山下鄉屯墾戍邊鑄就了我一生事業的基礎。我全部青春獻給了北大荒,可以戲稱“春度北大荒”,但我可以自豪地回答:“無怨無悔”。20028月,我應邀到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縣虎頭鎮題寫“春度北大荒,無怨無悔”石碑,立于烏蘇里江虎頭碼頭。回到北京以后,我曾三次回到戰斗過的云山農場。第一次是19948月,到了四連、九連和場部,見到了昔日一起勞動的戰友。第二次是20018月,此次只到了云山農場到輝崔車站的路口,見到一位云山農場老同志,了解了云山農場的情況。第三次是2010825日,由黑龍江農墾管理局隋鳳富局長、牡丹江管理局和云山農場領導陪同回云山農場探望農場職工,向“四•一八”烈士墓園敬獻花圈,回到戰斗過、生活過的四連、九連,分別與老職工見面。中午在云山農場場部招待所就餐,我在九連當指導員時的老連長鄒俊榮與我見面并共進午餐。恰巧碰上同在四連工作過的上海知青王連根,他也是回農場探望老戰友的。當晚,住在興凱湖農場。夜不能寐,三十三年前的一幕幕盡現眼前,感慨萬分……

 

來源: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微信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