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接到的第28份“申請書”,不是來自韓國,也不是澳大利亞,竟是來自美國的老盟友英國。不爽之余,美國斥責英國“不斷遷就”中國,感覺就像是吃了百年陳醋。英國《金融時報》感嘆:“這次譴責是一次罕見的翻臉”。
但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英國的舉動引來不少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效仿。據媒體報道,日前,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宣布將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并將盡快向中方提交書面確認函,使得這個亞洲多邊開發金融機構的創始成員國可能超過30個。這或許更令美國坐立不安。
習大大倡議成立的“亞投行”,到底是干嘛的呢?在吸引眾多國家加盟的同時,它為何獨獨令美國惴惴不安?
亞投行的注冊資本金為1000億美元,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總部設在北京。
一起看看這家銀行的“身世”吧:
2013年10月2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雅加達同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舉行會談時表示,為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方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愿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2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2015年3月12日,英國向中方提交了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確認函,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主要西方國家。
成立“亞投行”,意義何在?
亞洲經濟更加繁榮,對中國經濟有好處。未來能否利用好亞洲的經濟機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國目前資金充裕,投資亞洲基礎設施能夠獲得良好的回報。通過擴大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來化解中國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但這不僅僅對中國有利。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亞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會繼續釋放亞洲的經濟發展潛力。據預測,2010年至2020年,亞洲各經濟體內部基礎設施投資需要8萬億美元,而亞行每年僅有約130億美元的新貸款、新項目。亞投行的設立無疑為本地區提供了一個新的資金來源。
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亞投行的建立是一種創新機制,有利于推動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因為側重于基礎設施建設,亞投行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多邊開發銀行是互補和合作的關系。世界銀行行長金墉稱,絲毫沒有感到世行會因亞投行受到威脅。
據媒體報道,英國加入亞投行的消息爆出之后,美國政府的一名官員表示:“我們對于那種不斷遷就中國的傾向十分警覺,這不是同一個崛起中的強國打交道的最佳方式。”
美國為何不滿意盟國加入亞投行?
澳大利亞學者科林·查普曼撰文稱,美國臺面上的說法是因為該地區已存在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亞投行沒有必要存在,與擁有超過1600億美元的亞洲開發銀行和坐擁2230億美元的世界銀行相比,亞投行的資金盤子也不大。
但事實上,華盛頓真實的疑慮在于,它很恐懼亞投行會令北京在該地區已經很強的經濟影響力變得更強。尤其令它擔心的是,在已經宣布加入亞投行的國家中,還有菲律賓、越南這樣與中國存在南海爭端的國家。
更本質的問題在于,21世紀的全球經濟規則該由誰書寫。
英國《金融時報》說,在這場日趨激烈的爭奪中,英國投向北京只是開篇的一章。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的學者艾利說,爭端的本質在于,這是一場規則與制度的競爭,爭的是誰將主導亞洲未來的經濟與政治。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是對二戰后以華盛頓為中心的一系列國際金融機構的最直接挑戰。
在目前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下,美國是超級大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七國集團是協調平臺,后來俄羅斯加入,成為了八國集團(G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WTO),這三大支柱,是G7/G8協調平臺下面的“腿”,負責組織落實相關決策。
這種治理結構從二戰之后基本沒有變過,其他國家只能遵守,不服人家就治你。2008年以后,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國集團(G20)應運而生。但實際上,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西方制定規律,東方執行規律”格局一直沒變。習慣于使用金融武器的美國,怎能容忍武器落到他國手里?
但這種擔心或許是多慮了。中國官方曾公開表示,亞投行將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機構,不會取代現有的多邊開發銀行,而是與它們互相補充,加強合作,更好地滿足地區國家在基礎設施投融資方面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地區國家共同發展和繁榮。亞投行是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的“補漏”,而非“拆臺”。
英國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也是七國集團中第一個將要加入亞投行的國家。紐約時報評價稱,“這個令人意外的決定,幾乎肯定會鼓勵美國的其他盟友成為該組織成員國。”
“中國已對亞投行的管理結構進行明顯提升,未來幾周,澳大利亞政府將認真考慮并就此繼續展開磋商。”澳大利亞國庫部長霍基13日在悉尼說。他的話迅速被媒體解讀為一種松動。
澳大利亞國際問題研究所的文章說,霍基一直支持澳大利亞加入亞投行,堪培拉實際上是在去年10月24日21國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前,在美國重壓下才退出簽字儀式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對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進行了力度很大的游說,奧巴馬也給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打了電話。
文章還說,《澳大利亞人報》和《澳大利亞金融展望》等媒體都支持加入亞投行。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曾對《澳大利亞人報》說,“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是自總理以下,澳大利亞內閣中所有人的愿望”。
《韓國日報》13日稱,美國對英國加入亞投行進行露骨而公開的批評,就是要敲打其他盟國不要效仿,但與美國關系如此特殊的英國都加入亞投行,美國的說教恐怕再難以成功。雖然也存在不同意見,但不少韓國政界和財界人士認為,韓國不如早點加入以獲得實際利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