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新華社發布題為《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助力書寫北斗導航系統新篇章》的文章,文章指出,我國將在2018年前發射18顆北斗導航衛星,未來5年內將射近40顆衛星,并拉開全球組網序幕。
未來5年發射近40顆衛星
根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建設計劃,2018年將率先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建成國際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冉承其說:“在2018年前我國將繼續發射18顆北斗導航衛星,未來5年之內將發射近40顆衛星。”
為保證衛星圓滿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王澤民說:“經過前幾年的實戰準備,現在中心已具備未來每年12次至15次的發射能力。”
拉開全球組網序幕
2月1日,我國成功將1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第5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也是共同開展星間鏈路、新型導航信號體制等試驗驗證工作的最后一顆。
“這次發射也正式拉開了北斗全球組網的序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
他介紹,自2012年以來,隨著地面控制站精度、軟件算法的改進等,現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國內的定位精度已達到5米左右。
2015年至今,我國相繼發射4顆試驗衛星,驗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球體制規劃和技術標準,通過多顆衛星組網完成驗證任務。冉承其表示,試驗驗證的順利完成將有助于他們對全球組網狀態的固化及新的產品投入等。
新華社評論稱 這是勇于追逐的步伐
時間、空間幾乎涉及人類社會所有信息,是個人隱私、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信息,也是國家重要戰略信息資源。
當今確認時間、空間信息最為精確的則為衛星導航系統。那么,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今發展如何,未來又怎樣發展?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此時,美國GPS系統已投入使用,俄羅斯格羅納斯系統已基本建成。
2000年至2003年,我國成功發射3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成為世界上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2007年4月14日,我國成功將第一顆北斗導航組網衛星送入太空,從此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此后,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進入密集期,至今已發射20顆北斗導航衛星。與此同時,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也取得許多重大成果。
——圓滿實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區域組網并投入運行,可為廣大用戶提供與美國GPS性能相當的高質量導航定位服務,且運行總體保持連續穩定。
——啟動全球組網,攻克新一代導航衛星專用衛星平臺、運載火箭上面級直接入軌發射、高精度原子鐘、星間鏈路、自主導航等關鍵技術,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科技成果。
——用于全球組網的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實現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史上多個突破,包括首次實現中高軌衛星直接發射入軌,首次采用新型導航衛星專用平臺,首次采用全新設計的導航信號體制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