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應該設立老兵節和陣亡將士紀念日?以這樣的方式來緬懷、表彰在爭取民族獨立,抵抗外來侵略,保衛人民自由幸福的歷次斗爭中,獻出了青春、熱血乃至生命的一代代、一批批中國軍人們。
“沒有誰會被遺忘,沒有什么會被忘卻!”這是俄羅斯烈士紀念工作的總原則。
2014年的勝利日紀念儀式上,俄羅斯總統普京曾慷慨陳詞:俄羅斯將永遠珍惜戰爭記憶,俄羅斯永遠不允許背叛英雄!
在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日是紀念二戰烈士最重要的日子。每逢節日來臨,全國各地都要舉行閱兵式、文藝游行等紀念活動。
國家和地方領導人也會到烈士墓前敬獻花圈。大街上,無論男女老幼,紛紛戴上象征勝利的“圣喬治絲帶”;
廣場上,頭發花白的二戰老兵身穿一塵不染的舊軍裝,胸前綴滿閃亮的勛章,與年輕人縱情舞蹈歌唱,間或停下來,與周圍人回憶戰友往事,混濁的眼眸泛著清澈的淚光。
蘇聯解體曾在俄羅斯社會引發震蕩與裂變,然而,緬懷烈士的傳統卻未曾因此發生斷裂。某種程度上,俄羅斯人的“烈士記憶”反而得到了加強,這為俄羅斯的民族復興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1995年,俄國家杜馬通過聯邦法令,決定將每年的2月23日“蘇軍建軍節”更名為“祖國保衛者日”。
這一天,總統和總理也會像勝利日一樣,向紅場邊的亞歷山大公園無名烈士墓獻上花圈。節日當晚,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還會鳴放禮炮。
2012年12月,俄羅斯又通過法律,將每年的8月1日定為一戰陣亡軍人紀念日。在一戰百年時,總統普京還親自為莫斯科俯首山上的一戰英雄紀念碑揭幕。
目前,在俄羅斯,對烈士的紀念,從國家層面主要通過“兩法一局”進行運作。
“兩法”是葉利欽1993年簽署的《衛國烈士紀念法》與普京2006年簽署的“衛國烈士紀念問題”的總統令。
“一局”是國防部衛國烈士紀念管理局,專門負責烈士紀念工作與烈士紀念設施的修繕與維護。
此外,俄羅斯國防部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網絡數據庫,提供一戰、二戰烈士信息,包括他們的軍銜、服役部隊、犧牲時間和原因以及安葬地點,方便親友祭掃。
在俄羅斯的“烈士記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對境外烈士墓的保護。對俄羅斯人而言,境外烈士墓是英烈在國外的“家”。
二戰中,數百萬蘇軍將士戰死他鄉。據俄官方統計,境外蘇軍烈士墓地多達22600余處,遍布49國。
2007年愛沙尼亞拆遷蘇軍紀念碑和烈士墓事件后不久,普京便簽署了在海外設立烈士陵園保護中心的總統令。根據該法令,俄國防部衛國烈士紀念管理局在匈牙利、中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德國和立陶宛等7國設立代表處,負責14個國家蘇軍烈士墓地的登記、維護與修繕,范圍覆蓋95%的境外蘇軍烈士墓。中國代表處于2009年正式開設,兼管蒙古國、朝鮮、韓國和日本的蘇軍烈士墓保護工作。
2010年9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訪華,行程首站便是拜謁大連蘇軍烈士陵園。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俄羅斯共產黨領導人久加諾夫也出現在陪同人員中。看來,在國家大義與民族英雄面前,任何黨派紛爭都顯得微不足道。
俄羅斯是世界上戰爭記憶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兩位意欲稱霸歐羅巴的人物——拿破侖與希特勒——皆止步莫斯科。所以,俄羅斯人對戰爭榮光格外珍視與自豪。
在他們看來,紀念為國捐軀、戰死疆場的先烈,既是盡后輩敬仰、緬懷之責,更是傳承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
一個國家的“烈士記憶”,不但關乎國家的尊嚴與形象,更關乎民族的良心與靈魂。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我們怎樣對待先輩,后人便將怎樣對待我們;而我們怎樣面對過去,決定了我們會擁有怎樣的未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