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開學,中國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三科將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據三個科目的編寫組專家介紹,新教材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為重點
9月1日秋季開學時,中國所有地區的公立中小學初始年級的三個科目將啟用教育部統編的教材。
【財新網】(記者 陳少遠 實習記者 徐壯)9月1日秋季開學時,中國所有地區的公立中小學初始年級的三個科目將啟用教育部統編的教材。三科目為“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
此舉意味著此前在這三個科目上使用的“人教版” “粵教版” “蘇教版”等多種形態的教材將告別歷史舞臺。
在8月28日教育部召開的發布會上,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新啟用的教材由教育部根據中央要求,從2012年開始統一組織編寫,歷時5年編審完成,于2017年上半年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
“統編三科教材是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鄭富芝介紹,此三科教材意識形態屬性比較強,國家統一編寫、審查和使用三科教材,有利于更好地“強化國家意志”“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此前,中國于7月4日正式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鄭富芝介紹,這些舉措都是對“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健全國家教材制度”等中央指示的落實。
為完成此版教材的編審工作,教育部調集了全國知名學科專家、優秀教研員和一線教師140余人組建編寫團隊,共有116名專家參與審查。
三科教材統編統用,并將在三年內實現全覆蓋。鄭富芝透露,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到了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部編教材在正式亮相前就引發了不少爭論。此前,有評論稱,“部編本”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與中小學生學習實際脫離。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在上述發布會上回應,“部編本”小學語文古詩文達129篇,總體占比30%左右,但主要增加的是古代詩詞;初中有132篇,增加了一些文言文,“基本上跟以前差不多”,并非“達到非常多的文言文”。
語文教材增加古詩詞比重
財新記者翻閱“部編本”語文教材統計發現,在課文和課外閱讀上,一年級上冊有漢樂府《江南》等共計5篇課文,一年級下冊有《靜夜思》等7篇課文,二年級上冊有《登鸛雀樓》等7篇課文。
溫儒敏此前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曾披露,統編教材在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入選的古詩文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此外,語文選篇體裁更加多樣,收錄有《詩經》、清代詩文、古風、民歌等。
在上述發布會上,溫儒敏解釋,增加傳統文化古詩文比重,既是對傳承傳統文化的強調,也是教學的需要,“小學階段,是孩子們的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可以不太理解,但是讓他多讀、多背、多誦,打下一個基礎”。
此前,還有質疑稱,語文教材大幅減少魯迅作品。對此,溫儒敏回應,此次的新教材在小學選入了兩篇魯迅的簡短作品,包括選自《故鄉》的《少年閏土》和選自《野草》的《好的故事》,初中則選了《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等七篇作品,“說魯迅作品大撤退,其實沒有那么回事”。
新版統編教材選入的外國作品約占總篇數的10%。鄭富芝介紹,這些作品為來自不同國家的名家名篇,包括高爾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
新教材強調“中國底色”
據三個科目的編寫組專家介紹,新教材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為重點。
“將核心價值觀化為語文的血肉。”溫儒敏介紹,語文教材在選篇上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意識教育三個方面。語文教材還增設了專題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后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
“包括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經歷的篇目,還有革命英雄主義的一些篇目,這次又回來了。”溫儒敏介紹。在加強革命傳統文化教育上,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清貧》等文章,小學約40篇,初中30多篇。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長征》《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
歷史教材也同樣注重落實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國古代史部分內容,涉及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道德與法治教材也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等內容。
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道德與法治教材則講述了革命領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
教材審查“四道關”
鄭富芝介紹,統編教材審查實行“四審”制度,即委托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資深專家開展“思想政治、學科、專題、綜合”四道審查,最后報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才投入使用。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田慧生還披露,教材審查專家隊伍中教授、特級教師占90%以上,同時聘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民族學、宗教學等領域的專家,對教材進行思想政治把關。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申繼亮還在上述會議上披露,教育部未來將明確制度化設計,小學教材原則上六年一周期,初中教材三年一周期做全面修訂;未來還將成立專門平臺,便于社會各界對教材提出意見建議。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