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飛機C919今天下午2時在上海起飛!
騰空而起!
五十年前,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說:“我這個外交部長,出國就是不能坐自己的飛機,地位就與別人不同。”
還有一次,由于出國訪問都是坐國外的飛機,周總理對身邊的人這樣感慨道:“要是能坐上咱們自己的飛機出國訪問,那該有多好!”。
80年代,鄧小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國內航線飛機要考慮自己制造”。
而現在,閱兵儀式上的飛機再也不用飛兩遍;
C919首飛上天,咱們自己也有大飛機了。
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咨詢委員會委員,ARJ21—700飛機原總設計師吳興世,在談到這架大飛機時,說:
“它對于我們整個國民經濟和科技進步,倒是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它創造了一個大時代。”
這個“大時代”,卻是歷經了幾代人的努力。
這架大飛機身上,彰顯著今日中國航空輝煌的成績,也記載著幾十年來從消沉到不斷摸索的奮斗歷程。
壹
于無字句處讀書:從零起步到運10 上天
新中國的航空制造業,是從無到有發展起來的。盡管60年代的中國國民經濟多災多難,但國防科研卻取得劃時代的成就。
運10就是那時候研制的。
“運10是一個百十噸重的大飛機,但是當時我們馬鳳山總設計師,就是下決心要靠一個人的力量來從操縱這個飛機:在這個飛機的舵面上,裝了一塊調整片,是個小舵面,要操縱飛機的時候,它先讓這個小舵面轉,產生的氣動力帶動大舵面轉,再把這個一百十噸的飛機整個帶起來。”吳興世說。
“運10”總設計師 馬鳳山
“但這個東西有一個毛病,就是說飛機速度快到一定的時候,如果設計不好的話,它會發生一種危險的震動叫做顫振...后來發現這個大飛機要發展它,還是要靠我們國家用舉國之力,把自主研制大型飛機、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航空產業,當成一項堅定不移的國家戰略。”
歷經艱難,1980年9月26日,運10首飛上天。
而這個日子,對于ARJ21-700飛機原總設計師吳興世來說,是尤為激動而難忘的一天。從1967年從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畢業,到1972年在上海飛機研究所正式參加“運10”飛機的研制,吳興世把他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發展祖國大飛機的事業當中。這四十多年來,從實現重大突破到暫時被擱置,吳興世與“運10”一起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
“這輩子能夠有幸,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也算是為落實國家自主研制大型飛機、發展有競爭力的航空產業,做出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兒。”一生都在造飛機的吳興世說起自己的職業生涯,不失自豪、面帶神往。
是啊,從無到有這件事本就艱難,這些有肝膽的人從無字句處生造出來了一代代的中國飛機,將這樣的飛機、這樣的國家交到了我們的手里。
貳
歷經低迷,奮起直追:從運10下馬到C919首飛
80年代中期,正在試飛階段的運10中途而輟,原因局外人不得而知。但運10的下馬,不僅僅是毀了一架飛機,而意味著摧毀了中國大飛機的研發平臺,中國民用航空技術能力長期停滯。
運十”下馬,它瓦解了中國的配套能力,產業鏈也就隨之斷了,或者說是能力的基礎也斷了。當年參與“運十”的人都退休了。30年來,雖然北航每年都有畢業生,但是這些年輕的工程師誰做過大飛機呢?所以“運十”的下馬,絕不僅僅是扔掉了一架飛機,而幾乎是自廢武功,中國從此喪失了民用客機的產品開發平臺,其結果就是中國民用航空技術能力的長期停滯和倒退。
——北京大學教授 路風
幾代航空人,盡管歷盡中國民機發展的起起落落,困窘的局面也曾令他們失望又無助,卻依然保有對中國民機發展鍥而不舍的熱情。他們目睹了波音、空客在中國發展的過程,深知中國市場的潛力和市場開拓的不易。從2007年大飛機立項,到如今C919首飛,這期間的每一步都是航空人頑強的腳印。
談及為什么要發展大飛機,吳興世這么說:
“大飛機,包括了民用飛機、兩武軍用運輸機和軍用特種飛機。這個大型的軍用特種飛機,像美國的737的客機,就是最近老在咱們南海,鬧事兒出了惡名的這個P8海上巡邏機。還有KC46A的加油機和E767的預警機,日本人買了不少,很大程度上是用來給咱們找麻煩的。
它們是現代戰爭中間少不了的武器。因為現代戰爭跟以往是很不一樣的:不是靠陸軍、也不是單靠海軍,是靠各個軍兵種的一體化作戰力量。它的三大特點是信息主導、精準的打擊,同時聯合的制勝。那么這種軍用飛機,就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武器。
對咱們中國來講,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們要強有力的來維護我們的國家安全和發展,我們的主權和我們的海洋權益,還要維護我們的戰略通道和海外利益,所以這種飛機也是我們要大力發展的航空武器裝備。”
叁
中國大飛機:是一代運10人的犧牲;是民族的托付
中國的大飛機項目是許多人、幾代人爭取來的,其中包括“運10”那一代人的犧牲。C919首飛,不僅僅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里程碑,更是一代航空人未曾完成的希望,是民族的托付。
幾年前,曾在C919下線的時候,路風感慨地說:“這一天是有重要紀念意義的,它標志著中國高端制造業的一個歷史性突破,也同時標志著中國工業發展從沉溺于低端經濟活動開始奮起向高端爬升。”
從運10到C919首飛,經歷漫長的40多年,“自主研制大飛機,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航空產業”,已經成為一項堅定不移的國家戰略,正在以一種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方式一以貫之、鍥而不舍地執行。
現在,C919首飛;運20也已經裝備部隊;ARJ第一次實現了自主研制的噴氣客機進入航空工業的市場,填補了我們與國外最根本差距的一大塊:民用飛機的研制、生產和客戶服務全過程的實踐。
如吳興世說,大飛機確實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開啟了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科技迅速進步的大時代!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也離不開那些默默無聞的工匠們。
文字材料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C919大飛機研發院士專家:新一代超音速,北京至紐約只需3到4小時,快過京滬高鐵
2017-08-2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