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不是為了羞辱哪個民族,而是為了鞭撻人類公敵法西斯;我們紀念勝利也不是因為留戀勝利,而是為了爭取更大的勝利。
國務院新聞辦于6月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我國將在9月3日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專題閱兵。根據發布會的內容,筆者總結了此次閱兵包含的五大元素,即:將軍率隊、歷史再現、國共同臺、薪火相傳、利器亮相。古語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次勝利大閱兵,將“祀”與“戎”有機結合,閱的是兵,展現的卻是魂。
“將軍率隊”是一種氣勢。“跟我來”是共產黨員的自覺,也是人民子弟兵的特色。“跟我來”與“給我上”是區別新舊軍隊的試金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還是在搶險救災的現場,還是在摸爬滾打的訓練場,抑或是在反腐倡廉的考場,將軍理所當然應沖在前面。身先士卒是我軍從建立之初就為各級指揮員打下的思想烙印和優良傳統。
一位從戰火中走出來的老將軍身負三十幾處戰傷,當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自豪地說,“你看,我這些疤痕都是在身前,若在背后,那證明我是逃兵。”疤痕就是老一代將帥們無上的榮光。今天,“當排頭兵,打頭陣”也應該是我們新一代將軍的座右銘。上下同欲,誰敢犯我!
“歷史再現”是一種力量。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時光荏苒,不變的是我們永恒的軍魂。當我們的官兵身著當年的戎裝,高舉前輩的戰旗,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涌上心頭。這支軍隊來自太行山區,來自羅霄山脈,來自白山黑水,來自南國峻嶺,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肩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的前輩曾經浴血奮戰,令敵人望而生畏;我們這些抗戰的傳人也會厲兵秣馬,令敵人望而卻步。傳統仍在,誰敢犯我!
“國共同臺”是一種情感。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在民族危亡之際,我們國共兩黨的軍人,同仇敵愾,唱著同一首戰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用我們的血肉筑起我們新的長城”。因此,抗日戰爭的勝利不是哪一黨、哪一派的勝利,而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國共兩黨為此都做出了貢獻,應該共同慶祝我們民族的偉大勝利。這次大陸方面盛情邀請臺灣抗戰將士共襄盛舉,是一種大胸懷、大格局、大視野,希望臺灣方面以民族大義為重,加入到我們勝利大閱兵的行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需要共同捍衛抗戰的勝利果實,共同防止歷史悲劇重演。眾志成城,誰敢犯我!
“薪火相傳”是一種希望。在這次閱兵中將首次出現烈士后代的身影,這不僅是一種血脈的延續,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當抗戰英烈的后代們高舉他們父輩的遺像通過天安門廣場時,我們全民族應該起立,向我們的民族英雄們表達全民族的謝意、敬仰和緬懷。偉大的抗日戰爭精神將世代相傳,這是我們民族崛起的強大動力。英雄精神不死,誰敢犯我!
“利器亮相”是一種底氣。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我們反對實力主義,但要反對實力主義,我們就必須要有實力”。中華民族屢遭外敵欺辱,就是因為我們國力羸弱,人心渙散,器不如人。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70年前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已經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的武器裝備完全能夠滿足我們自衛的需要,我們在閱兵中亮出的豈止是“肌肉”,那是我們民族自信和自強的精神。長纓在握,誰敢犯我!
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不是為了羞辱哪個民族,而是為了鞭撻人類公敵法西斯;我們紀念勝利也不是因為留戀勝利,而是為了爭取更大的勝利。
作者:羅 援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