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葉小文撰寫的文章,題目是《談談“信仰”與“共產(chǎn)主義信仰》。該文以自問自答的方式,詳細闡釋了八個有關“信仰”和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問題。
問:信仰,一個抽象、宏大的概念,和實際生活有什么關聯(lián)?我們?yōu)槭裁匆P注信仰?
答:《論語》里有一段“子貢問政”。子貢請孔子說3個最重要的東西。孔子的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子貢問,“必不得已而去之”,先去掉哪個?孔子說:“去兵。”子貢說還必須去掉一個。孔子回答:“去食。”可人若不食,怎么活?那就等于“去死”啊。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在孔子看來,信仰、信譽、信念是最重要的。國家可以不搞軍備,人民可以忍饑挨餓,但不能把信仰丟掉。
“民無信而不立”,今天還能感覺到這句話的分量。在信仰的荒漠上,立不起偉大的民族。一個民族的崛起或復興,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復興和民族精神的崛起為先導。一個民族的衰落或覆滅,則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頹廢和民族精神的萎靡為先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在現(xiàn)代化的艱難進程中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則要靠全民族的堅實信仰來支撐和推動。
問:但具體談到重塑、重建信仰,我們費了那么多勁,似乎總不如宗教信仰者的信仰,來得執(zhí)著和持久。
答:宗教信仰的確也是一種執(zhí)著的精神追求。但宗教壓抑人們追逐現(xiàn)實利益的欲望,又致力于通過虛幻的期望和許諾,把現(xiàn)實的欲望移到未來去兌現(xiàn),把個體的欲望與群體的追求結合起來,引導一些虔誠的信徒去為之孜孜以求甚至獻身。
我們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需要尊重和保護個人追求正當利益、實現(xiàn)美好生活的愿望,需要啟動利益機制的杠桿。如果說在“禁欲”的前提下把個人的愿望與群體的目標相結合,激勵個人為群體的目標獻身相對比較容易,那么在鼓勵追求現(xiàn)實利益的前提下實現(xiàn)這種結合就頗為困難。我們既要強調(diào)無私奉獻,又要實現(xiàn)按勞取酬;既要尊重和維護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局部利益和個人利益,又要求超越個人利益,以局部利益服從全民族的整體利益。
在現(xiàn)實的金錢誘惑面前,我們?nèi)绾尾拍苁姑總€人都能自覺地把個人的目標與社會前進的目標吻合在一起,把個人的作用和群眾的力量匯流在一起,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前途聯(lián)系在一起,在獻身社會中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在追求民族振興中實現(xiàn)個人的幸福?我們又如何才能在貫徹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時重視個人的正當利益,維護個人的尊嚴、價值、權利,促進個人的進步和發(fā)展,既糾正過去的“左”的偏差,又與個人至上的右的傾向劃清界限?
這些問題,如果我們避而不答或者答而不準、答而不透,不能令人信服,就只好聽任宗教擠上前來,展示它的似是而非的答案。以至于在一些人看來,除了宗教信仰,我們似乎就沒有能信仰的東西了。
為追求虛幻的目標,實現(xiàn)精神的滿足是比較容易的;為追求實在的目標而注入精神的動力卻頗為困難。虛幻的目標正因為其虛幻反不易幻滅;實在的目標卻因種種原因難以兌現(xiàn)而常令人失望。宗教在做著容易的事,卻經(jīng)過了頑強、持續(xù)的努力,把容易的事當作困難的事去做;我們在做著困難的事,卻或因重視不夠(“一手軟、一手硬”),或因認識不清(急于求成),或因功夫不深(時斷時續(xù)、此長彼消),實際上把困難的事當作容易的事去做。問題就出在這里,危險也正在這里!
問:那么,我們所說的信仰,與宗教信仰有何區(qū)別?
答:信仰不能和宗教畫等號,沒有宗教信仰不等于沒有信仰。《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將“信仰”解釋為:“在沒有充分的理智認識足以保證一個命題為真實的情況下,就對它予以接受同意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這就意味著,在不同的精神領域都存在信仰。人類信仰是多元的,除了宗教信仰,還有科學信仰、文化信仰、政治信仰乃至生活信仰,等等。比如科學信仰,它就是一種對真理的追求與執(zhí)著。
問:宗教信仰和科學信仰,究竟有什么異同?
答:打個比方來說:科學是個“,”,它依循著客觀規(guī)律的邏輯,始終在不斷推進,永無止境;哲學是個“?”,它不斷地追問事物的本源,永在求索;而宗教則是個“!”,它不告訴你“為什么”,就告訴你“是什么”,強調(diào)的是“信”,是“信則靈”。
而科學信仰是“,”加上“?”:科學信仰除了篤信科學的力量,還需要哲學一起來論證。譬如共產(chǎn)主義是我們的信仰,但共產(chǎn)主義社會究竟是什么樣?需要依靠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指導,按照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隨著時間的變化和歷史的演進,而修正、完善、豐富我們的認識。而宗教信仰則是“!”加“?”,因為宗教信仰雖然也需要哲學來論證,但那是一套宗教神學——一套精致繁瑣的唯心主義哲學。列寧說過,那不過是精致的不結果實的花朵。
問:那么精神信仰、科學信仰、宗教信仰有何區(qū)別與聯(lián)系?
答:精神信仰介于科學信仰、宗教信仰之間,從一定意義上說,是一種把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長處結合起來的信仰。也就是說:精神信仰等于“,+?+!”,總體上還是屬于“在沒有充分的理智認識足以保證一個命題為真實的情況下,就對它予以接受同意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但精神信仰可以是科學的信仰,它要朝著理想前景前進;又是要不斷通過哲學思考進行論證和不斷通過實踐來證實的信仰。實踐需要過程,哲學思考也可能難以一步到位,但由于它的基本方向是科學的,這種情況會在實踐的進程中不斷改進,對其理智的認識會在實踐進程中不斷充實和完善。一時的“沒有充分的理智認識足以保證一個命題為真實的情況”,絕不是否認長遠的科學信仰的理由。
無神論不等于“無精神論”。沒有宗教信仰不等于沒有信仰。不怕鬼不等于不需要心存敬畏。共產(chǎn)主義信仰,就是共產(chǎn)黨人必須堅守的精神信仰。
問:今天我們說重塑信仰,不是指回到狹隘的宗教信仰,而是重塑廣義上的精神信仰。在全民族的先進分子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同時,如何尋找到全民族的、契合當前時代特征的價值觀、世界觀,才能不讓信仰成為空談呢?
答:貫穿個人、家庭、種族、社會的基本價值沖突,跟信仰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就是“公”與“私”的矛盾。
“公”與“私”的矛盾,可分成8種狀況:大公無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賢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顧是常人;私字當頭是小人,假公濟私是痞人,以公肥私是壞人,徇私枉法是罪人。我們講信仰,就是要向往圣人,學習賢人,提倡善人,提升常人;另一方面,當然也要教育小人,揭露痞人,改造壞人,懲治罪人。
問: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常人,作為一個常人應該怎么追求信仰?
答:當然是做“常事”,說“常理”。做“常事”,就是勤勉做事,平實做人;說“常理”,就是奉行的價值觀不宜要求過高,只能“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把崇高的信仰和每個人對現(xiàn)實利益的追求,把集體主義和個人追求對接起來,把先進性和包容性統(tǒng)一起來。
問:那么,為什么共產(chǎn)黨人必須堅定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
答: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是對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敬畏,是對揭示這種規(guī)律的客觀真理的追求。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不執(zhí)著于個別結論,而是遵循基本原理;并不死守已有成果,而是勇于不斷探索。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需要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的不懈努力,這是歷史的接力,也是信念的傳遞。今天我們所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就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是通向共產(chǎn)主義的必經(jīng)之路。正是為了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我們今天的努力才有目標和方向,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才有意義和價值。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人類不能因為現(xiàn)在的道路蜿蜒崎嶇,終極目標尚屬遠景,就不允許向往“大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雖然中國還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jīng)席地而來,浩浩蕩蕩,正堅定地向著共產(chǎn)主義的終極目標邁進。
太陽,必然從東方升起。我們雖遠離太陽,已經(jīng)沐浴著它的光芒,萬物靠它發(fā)育生長。不能因太陽離我們遠,就無視太陽、褻瀆太陽、嘲笑太陽。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