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十一”,阿里巴巴旗下網購平臺淘寶和天貓的交易額高達912億元,同比增長近60%。然而,華爾街并不領情。11日,紐交所開盤時阿里股價還增長0.64%,隨后迅速跳水,一度跌幅接近4%,最后收盤時跌了1.94%。13日,阿里股價又跌去1.37%。
有趣的是,今年7月15日,美國電商平臺亞馬遜也推出了自己的網購節——Prime Day。雖然顧客差評不少,但是亞馬遜的股價當天依然上漲了近2%至673.25美元,并在過去三個月里上漲了28%,跑贏標普500指數。
同樣是電商,同樣是促銷,為什么在資本市場的命運卻大不相同?華爾街在想什么?
對中國經濟的擔憂,以及偏見
多名分析師11日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因為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依賴消費,而中國宏觀經濟的疲弱長期來看是值得擔憂的,這也將抵消任何短期促銷活動的利好。”
美國投行MKM Partners分析師桑德森(Rob Sanderson)認為,對阿里巴巴最普遍的擔憂來自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因為這可能逐步削弱中國的消費。這是籠罩在中國所有互聯網公司頭上的陰云。”
11日,在接受CNBC獨家采訪時,馬云表示,未來5至15個月對于中國而言是最艱難的時期,但是馬云稱,在這段時間內7%的經濟增速目標仍然可以實現。馬云對于中國經濟的謹慎判斷或許也加深了投資者的擔憂。
而對數據的質疑和對電商市場缺乏了解可能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澳大利亞對沖基金Bronte Capital的基金經理漢普頓(John Hempton)11日在回復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的郵件中說,投資者對阿里巴巴銷售數據的質疑已經擴大到了其雙十一的銷售額上。
“這些數據比中國其他的統計數據還不可靠,”他說,“它們非常荒謬。假如我說我家后院長了一棵275米高的樹,你肯定知道我在編造數字,但你能確定我家后院有棵樹,然而275米顯然無助于判斷這棵樹的真實高度。”
漢普頓還寫了一篇長長的博文,詳細地“駁斥”了雙十一期間的物流數據。他說,中國雙十一竟然有3億件的包裹,這比美國UPS和聯邦快遞一年的包裹數加起來都多!不!可!能!
同樣認為不可能的還有美國《巴倫周刊》。今年9月初,該雜志刊登了一篇3000字的封面文章,大舉唱空阿里,并預言其股價將腰斬。彼時阿里巴巴的股價已經跌至不到70美元。
文章稱,基于分析師對該公司未來一年業績的平均預期,阿里巴巴股價的前瞻市盈率約為25倍,但這一數字應當更接近于eBay的15倍。文章還認為,馬云及其團隊可能存在業績造假,包括阿里巴巴的營收增長速度。萊恩指出,阿里巴巴公布的營收增長要遠快于其他大型成長型科技公司,例如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
文章還認為,“按中國線上和線下每年人均支出2260美元來看,在阿里巴巴網站上每年人均1215美元的支出顯得過高。”
可以看出,文章的言外之意大概是“美國的公司都做不到的事,你阿里憑什么能做到?”也難怪阿里巴巴指責這篇報道“不誠信、不專業、不公正”。阿里巴巴說,《巴倫周刊》這篇文章的作者Jonathan Liang不斷在文中體現出對中國科技行業和中國的無知與偏見。他認為阿里巴巴在云計算,物流,娛樂健康等領域的投資沒有實際價值,這在任何中國商業觀察者看來都是違反行業常識的。
不過《巴倫周刊》其實代表了華爾街相當一部分投資者。9月18日,Atlantic Equities LLP公司首席分析師科德維爾(James Cordwell)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的整體趨緩將拖累電子商務的發展,而這種趨勢至少在2016年之前是無法得到緩解的,阿里巴巴此前鋪開的“大餅”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消化”。
“所有運營指標都在朝錯誤的方向發展”,科德維爾說“直到投資人重拾信心認為其能扭轉這一局面之前,股價很難再漲回來”。
今年8月,Atlantic Equities把阿里巴巴的股價從增持下調至中性。
也有人在唱多
不過也有很多分析師對阿里股價表示樂觀。美國投資研究公司ABR Investment Strategy首席執行官布拉德·加斯特維斯(Brad Gastwirth)認為,市場對阿里巴巴集團股價的負面情緒直接與對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勢相關,這是一種誤導的觀點。他說,“我們認為這種觀點誤解了中國的互聯網及電子商務公司。即便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這些公司的基本面依舊非常穩固。”
美國市場觀察(Market Watch)認為,阿里巴巴的營收也不斷增長,很多分析師也在繼續看多。投行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師Youssef Squali認為,雙十一創紀錄的銷售額奠定了阿里巴巴四季度漂亮的營收業績,因此將阿里目標價上調至90美元。
另外,FactSet網站對35名分析師調查顯示,他們對阿里巴巴的評級為買入,12個月的平均目標價為94美元。
透過雙十一,外媒也看到了中國消費的巨大潛能。《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網站認為,中國經濟確實在放緩,但是阿里巴巴的巨大成功讓我們看到當中國消費者掏腰包時,他們的實力有多雄厚。
資深投資人熊鵬告訴觀察者網,他預計阿里的股價很快就會回升,分析師還來不及評估如此巨大的增長,“他們基本都被嚇呆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