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編本新教材的確選入了少量帶有紅色色彩的課文,即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但是相對應的是增加了兩篇外國公知的洋雞湯,特別是增加了兩篇逃到臺灣的反共文人林海音和梁實秋的作品。兩相抵沖之下,總的來看教材還是進一步公知化了。而且,新中國前30年的紅色經典仍然是教材刻意回避的禁忌。因此,實現新中國紅色經典文學在語文課本中的回歸,恐怕仍然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
前兩天我談了談特朗普談話所反映出來的高中歷史課本的問題,今天再談談語文課本中的問題。其實,以前關于這個問題筆者已經談得不少了。這里僅僅就新中國紅色經典在中國以及外國的高中語文課本中情況做一下簡單介紹,也算是幫朋友們了解一點常識吧。
一、朝鮮語文課本的多元化與中國語文課本的“紅色恐懼癥”
中國的公知和某些專家們整天大罵中國的語文課本宣傳紅色文化、革命傳統,并稱這些課文是“狼奶”。于是很多人信以為真,還認為今天的課文里真的是大量宣傳紅色文化和革命傳統的。可是,事實卻與這些人的宣傳相去甚遠。這里僅僅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例,關于新中國前30年的紅色經典文學在課本中到底有幾篇呢?估計絕大多數讀者們絕對想不到:答案是零,即一篇也沒有。
其中,必修一介紹了毛澤東主席早年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但是是作為選學內容的。另外,還有一篇報告文學《包身工》是30年代左翼文學的產物,不過據說是由于一度退出課本后引發了很大爭論才不得不保留下來。當然,還有一篇魯迅的作品《紀念劉和珍君》。不過這是魯迅早年接受馬克思主義前的作品,而后期接受馬克思主義后的另一篇經典作品《為了忘卻的紀念》雖然在文筆與思想上都遠遠高出這一篇,但是卻被刪除了。而且,盡管有這兩篇具有紅色色彩的課文,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反共文人的作品和傷痕文學。比如說像民國時期的反共文人徐志摩模仿西方空洞無聊的詩歌《再別康橋》和批判新中國的傷痕文學《小狗包弟》均被列為學習重點,還選入了被魯迅先生稱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極端反共的文人梁實秋的文章《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國前30年的那些紅色經典一篇也沒有,被語文課本視做了文學史上的一個空白期:
必修1目錄: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長沙..........................................毛澤東3
2.詩兩首
雨巷................................................戴望舒 6
再別康橋.............................................徐志摩 8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10
第二單元
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16
5.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18
6.鴻門宴............................................司馬遷 22
第三單元
7.記念劉和珍君..........................................魯迅 27
8.小狗包弟..............................................巴金 32
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梁實秋 36
第四單元
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周婷 楊興 39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羅森塔爾 41
11.包身工...............................................夏衍 44
12.*飛向太空的航程............................賈永曹智 白瑞雪 52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人教版語文課本還被視作是最具有正統色彩的,其中必修一又是幾冊語文課本中最具有紅色色彩的一本。其他的幾冊課本情況就更糟了,比如說必修四中選取現代文的第三單元,五篇作品中竟然有四篇是外國公知的心靈雞湯:
必修4目錄:
第一單元
1.竇娥冤...............................................關漢卿
2.雷雨.................................................曹 禺
3. *哈姆萊特 ...........................................莎士比亞
第二單元
4.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雨霖鈴(寒蟬凄切)
5.蘇軾詞兩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6.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第三單元
8.拿來主義.................................................魯 迅
9.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弗羅姆
10.*短文三篇
熱愛生命..................................................蒙 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帕斯卡爾
信條......................................................富爾格姆
第四單元
11.廉頗藺相如列傳 .........................................司馬遷
12.蘇武傳 .................................................班 固
13.張衡傳 .................................................范 曄
事實上,中國對于新中國紅色經典的重視甚至不如我們的鄰國朝鮮。我們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個朝鮮高中語文課本中外國文學部分的目錄,既包括莎士比亞這樣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也包括19世紀雨果和拜倫的浪漫主義文學和巴爾扎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還有20世紀蘇聯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社會主義文學。就中國文學部分所選取的三篇課文,包括魯迅的一篇小說,30年代左聯蔣光慈的一篇作品和新中國紅色經典《青春之歌》的節選。可以說,所選篇目雖然不多,但是比較完整的涵蓋了世界文學,特別是近現代文學發展成果:
(上圖轉自中央民族大學金真迪的博士論文《解放后韓、朝、中國朝鮮族文學教育比較研究》)
這個朝鮮高中語文課本目錄還戳穿了中國公知長期散布的兩個謠言,一個是朝鮮長期推行“去中國化”,不承認中國革命對朝鮮革命的幫助。從上面這個目錄中可以看出,朝鮮總共選取的十篇外國課文中英國兩篇,法國兩篇,蘇聯與中國各三篇,中國算是朝鮮最為重視的國家之一。朝鮮尤其重視中國的革命文學傳統,從魯迅到30年代的左翼文學,一直到新中國的紅色經典全部被選入了高中課本,反倒是中國自己出現了文學史的缺項,把新中國紅色經典從高中課本中全部刪除了。第二是中國公知們總是攻擊社會主義國家的語文課本是洗腦,然而從這里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朝鮮語文課本并沒有單一選取紅色文學,而是社會主義文學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學平分秋色,人文主義、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等主要流派都照顧到了。其實新中國前30年的課本也是這種情況,雖然比較重視紅色文學,但是紅色文學并沒有一統天下,其他資本主義各流派文學也占了半壁江山。反倒是自稱多元化的公知們編寫的課本實現了資本主義的一元化,沒有任何社會主義紅色文學的空間。
二、從越南語文課本看“紅色恐懼癥”的危害
附帶說一個問題,中國語文課本的這種“紅色恐懼癥”也對對外文化輸出有了很大不良影響。這里僅以我們另一個鄰國越南的情況為例。1963年版的越南高中語文教材對于中國文學的介紹非常詳細,古代文學與紅色文學各占半壁江山:
到新世紀2006至2008年版的越南高中語文教材當中,只選取了唐詩,明清小說和魯迅的作品,新中國的紅色作品被刪除的干干凈凈:
(以上材料引自南京師范大學段明海的碩士論文《越南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中國作品選編及教學研究》)
當然,越南語文課本中新中國紅色經典的退出與中國近年來的教育改革并沒有直接關系,早在70年代中越關系惡化時,就刪除了課本中幾乎全部中國文學作品,只保留了一篇魯迅《阿Q正傳》的節選。但是,近年來越南恢復教材中的中國文學作品卻沒有恢復紅色經典,就恐怕和中國語文課本自身的變化不無關系了。
今天,有些人把中國的文化輸出單純定義為古代文學作品。事實上,古代文學作品是非常不利于中國加強對外文化影響力的,單單是語言就是難逾越的障礙。像越南雖然選了不少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但是學生們普遍感覺這些作品晦澀難懂,學習起來痛苦不堪。甚至不少學生因為學了這些課文而討厭中國。至于其它和中國文化背景差異更大的國家,大力宣傳古代文化就更不合適了。相比之下,今天的朝鮮和60年代的越南學習中國紅色經典的時候,從來沒有過這種語言障礙。《紅巖》、《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等紅色文藝作品在前三十年文化輸出時也得到了世界各國民眾的普遍接受。
只有近現代作品才能真正征服人心,無論中國與西方都是這樣。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我們的課本里選的西方文學作品是以荷馬史詩和但丁的神曲為主體,那么學生會是一個什么感覺?至于一些人宣稱的如果要是對外輸出紅色文化會引起政治紛爭就更加荒謬可笑了。試問,那些好萊塢大片里哪一個不是宣傳美國體制與價值觀優越的?為什么中國就不能進行紅色文化輸出呢?西方國家不是號稱言論自由嗎,即使是輸出紅色文化時遭到了西方國家禁止,不是也能暴露他們的虛偽嗎?
三、最新的部編本教材仍以新中國紅色經典為禁忌
言歸正傳,近年來中國與西方國家文化交流中的不對等性,說到底還是由于中國的不自信,某些專家學者處處以西方的標準為標準。諸如西方國家把紅色文化視為洪水猛獸,他們便也東施效顰,把新中國紅色經典無一例外的趕出了語文教材。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別說建設什么軟實力與發展文化輸出了,鬧不好會比蘇聯更慘。要知道,蘇聯雖然從斯大林去世以后就不斷削弱紅色經典在語文教育中的地位,但也是在解體前夕的1989到1991年才把法捷耶夫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等人創作的紅色經典從課本中完全刪除的。
最后說一下,有些朋友們認為今年開學開始就要換教材。其實這種說法不太準確。換新教材的是小學和初中,高中暫時不換。不過,就以小學和初中的情況來看,語文課本的“紅色恐懼癥”并沒有根本改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進一步惡化了。我們可以看一下初中七年級上的目錄,紅色部分為新選入的課文:
從上圖的這個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出,部編本新教材的確選入了少量帶有紅色色彩的課文,即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但是相對應的是增加了兩篇外國公知的洋雞湯,特別是增加了兩篇逃到臺灣的反共文人林海音和梁實秋的作品。兩相抵沖之下,總的來看教材還是進一步公知化了。而且,新中國前30年的紅色經典仍然是教材刻意回避的禁忌。因此,實現新中國紅色經典文學在語文課本中的回歸,恐怕仍然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