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高諾夫斯基
文學力量巨大,好多人說文學引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偉大成果,那個曾經極其強大的蘇聯,在很大程度上卻也是文學搞垮的。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幾乎每個年代(除二戰的40年代外)蘇聯都會被諾貝爾文學一次,一共五次,直到蘇聯亡黨亡國。
最早被諾貝爾文學的是蒲寧,他早年師從托爾斯泰,契科夫。此人反對布爾什維克,痛恨十月革命,1921年他離開蘇聯,輾轉到了法國巴黎等待蘇聯垮臺,他認為布爾什維克不會支撐多久。在這期間,他一方面繼續寫作,另一方面與其它流亡的反布爾什維克分子同流合污,巡回歐洲各國進行反蘇宣傳?!对{咒的日子》是其反共的代表作,于193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蘇聯成了西方反法西斯的盟友,西方暫停使用諾貝爾文學獎打擊蘇聯。而冷戰開始后,西方又重操舊業,精心尋找蘇聯諾貝爾文學的候選人。
一九五七年,中央情報局發現了在蘇聯沒有出版卻被走私到意大利出版的《日瓦戈醫生》。該書對從十月革命到二戰前期蘇聯的陰暗描寫,非常符合諾貝爾標準。中情局會同MI6(英國秘密情報組織反蘇情報部),聯合蘇聯流亡在外的反布爾什維克勢力,修改并印制了該書俄文版,并提交到諾獎評審委員會。該書還被西方以多種文字出版,在抹黑蘇聯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一九五八年,作者帕斯捷爾納克獲得諾獎。
西方兩次把諾貝爾獎授予給蘇聯反共反人民的作家,再加上中央情報局的介入,該獎的政治性引起了蘇聯的警覺。所以到了六十年代初,諾貝爾文學獎在蘇聯已經聲名狼籍。狡猾的西方看到了這一點,為了加強諾獎的打擊力度,他們調整戰略,擱置了將諾貝爾授予《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作者索爾仁尼琴的計劃,于一九六五年出人意料的決定將該獎授予蘇共中央委員,蘇聯文化意識形態領域的統帥人物,《靜靜的頓河》作者肖洛霍夫。
此招之高,堪稱“諾貝爾木馬”。其一,《靜靜的頓河》幾乎與《戰爭與和平》媲美,但誰是作者有爭議,如果作者另有其人,西方也有文章可做;其二,肖君是蘇共高官,此舉即可抵御人們對于諾獎政治性的詬病,又可解除蘇聯此后對諾獎的警惕;其三,即使肖君不被收買,也會提高諾獎在蘇聯的信用等級??上K聯沒能識破西方人的企圖,接受了這個大號“木馬”。
看到蘇聯中招,西方重新啟動了索爾仁尼琴授予計劃。索爾仁尼琴是蘇聯傷痕文學的鼻祖,也是《靜靜的頓河》作者爭議的主要持不同意見者。他早年因為反斯大林言論,被判勞改八年。一九六二年的一天,他的中篇小說《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的清樣轉到了赫魯曉夫手里。讀過之后,正為徹底打倒斯大林處心積慮的赫魯曉夫覺得如獲至寶,親自鼓勵并批準這部小說的發表。這部傷痕作品一炮打響,該君也一夜成名。
一九六四年赫魯曉夫倒臺后,索爾仁尼琴的作品也隨后被禁止發表。但此時他的影響已經如日中天。蘇聯人象著了魔一樣,他的作品越被禁止,就越有更多的人傳看。西方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于一九七O年將諾貝爾文學獎再次砸給了蘇聯。此獎對蘇聯的影響很大,之后非社會主義價值觀開始大行其道,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則節節敗退。
西方用諾貝爾文學獎對蘇聯實施的最后一擊發生在一九八七年,這次他們把該獎頒給了另外一個勞改犯,詩人布羅斯基。該君應該是最為反動的一個,他曾說,西方文化傳統對世界克服二十世紀的三大災難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三大災難在他看來包括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和戰爭。
四年后,那個高傲的蘇聯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了。蘇聯解體后,前蘇聯再也無人獲得該獎。
把蘇聯搞垮后,現在諾貝爾獎已經把注意力傳向了中國。歷史驚人的相似,就像當年給蘇聯的第一個諾獎發給一個在法國的蘇聯人一樣,給中國的第一個諾獎也發給了一個在法國的中國人。
資產階級非常強調政治,諾文獎有很強的政治性,共產黨執政國家的作家不反社會主義是拿不到諾貝爾的。不能否認蘇聯解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能否定意識形態領域的失利是其解體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比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更高級,代表的人群更大,但資產階級卻往往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從蘇聯的失敗,并結合中國的現狀,不難看出西方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略更高一籌。
經過多年半隱型,多方位,全角度,高密度的打擊,在蘇聯解體前,很多蘇聯領導人,政治文化精英已經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西方的價值觀,整個文化宣傳陣地已經倒戈,普通百姓更是無法識別是非。與其說蘇共死心塌地走資本主義道路,故意毀掉一個強國,不如說他們都上當受騙了。當時的好多領導人和精英,如果能夠多活若干年,也許會悔不當初。
諾獎獲得者索爾仁尼琴的轉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他1996年發表的《在轉折關頭》里,對斯大林的評價發生了劇烈的轉變:“大家都懂得失去了一個最偉大的人”,但“還沒有完全明白失去了一個什么樣的偉大人物,還需要再過許多年才能認識到,是斯大林使得整個國家開始向未來奔跑”;又借主人公之口表達對蘇共解散的看法:“黨是我們的杠桿,是我們的支柱!可是我們把它搞垮了。” 并說:目睹俄羅斯從歐洲強權的巔峰,墮落到當前如此悲慘的地步,我無法接受任何榮譽。索拒絕葉利欽向他頒發獎項。
此后,任索君如何痛哭流涕,他如何將傳諸子孫俄羅斯20世紀過往興衰起浮經驗視為個人的歷史責任,但為時已晚,一切已經成為過眼煙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