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世界的資本主義者沒有忙于討好中國的數億中產階級消費者,上個月中國的十九大対他們來說是一個苦惱的事件。
蘇聯在1991年垮臺了,因而人們認為民主和成功并行可以被當做老生常談,反之亦然——即共產主義和專制是失敗的同義詞。
當1956年赫將曉夫宣稱“我們將埋葬你們”時,沒有人發笑。
20世紀50年代,赫魯曉夫擔任蘇聯一把手后,大力進行農業改革,在全國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種植玉米的運動
經濟學家哈耶克警告說中央計劃不會奏效,但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不是主流意見,而蘇聯似乎是一個真正的威脅。
最終蘇聯的垮臺證明哈耶克是對的,而中國證明他是錯誤的。
中國的共產主義專制不但沒有失敗,還在過去幾年中數次挽救了全球經濟:資本主義在2008年觸礁,希臘2011年的破產進一步動搖了人們的信心,去年再次搖搖欲墜,而每一次都是中國的財政力量改變了結果。
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
當習近平許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比赫魯曉夫1956年更加謙虛的理想——時,沒有人提出異議。
當然,中國絕不是沒有債務,但很少有人仍認為中國正在朝向西方金融體系 2007年到2008年的金融懸崖邁進。
鄧小平天才般地提出建設中國獨特的市場經濟和政治專制的共同體,而今30多年之后,這個理念的兩個因素都得到進一步發展:更多的市場改革和更嚴密的中央管控。因此,中國對現代經濟思想的規律提出了根本挑戰,對西方、尤其是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提出了考驗。
針對非民主的成功的全球經濟大國制定一條可行的、哪怕是模糊的實際外交政策,是西方領導人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
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如何理解中國領導人正與生產力下降、工資增長緩慢和不平等作斗爭?北京的黨代會不僅賦予了習近平權力并加強了馬列主義政治體制, 而且堅定地展示了中囯的市場干預政策。
例如,習近平的講話強調了購房的可承受性,這是澳大利亞也在熱議的話題。 澳大利亞政客一直在談論住房的可承受性和增加供應的必要性,然后毫無作為。
中國現在正在談論需要把個人出行交通工具電動化,并且將建立排放交易體系以加強可再生能源行業。同時,陷入能源政策噩夢的澳大利亞無處可逃。
現在很明顯,中囯不會重走蘇聯的老路。這是對西方意識形態的挑戰,并且將很快成為技術和經濟的威脅。
(原文刊載《澳大利亞人報》,《參考消息》譯?!栋拇罄麃喨藞蟆纺壳笆窃搰鴩鴥劝l行量最大的報紙,有著50多年的歷史,該報也是澳大利亞自由經濟派和政治保守派的重要宣傳陣地之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