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社科院專家:都搶人,誰育人?
點擊:  作者:劉德中    來源: 經濟學家圈  發布時間:2018-09-07 11:20:32

 

1.jpg

  

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力度的消息引起了關注,有輿論認為社科院也加入搶人大戰了。

 

社科院應該如何認定人才

 

社科院的人才標準也未免流俗。高端人才遴選基本條件包括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萬人計劃”人才(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教學名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以及國家級重要獎項獲得者。中青年骨干人才遴選基本條件包括入選省部級以上人才工程,或獲得過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獎勵。

 

社科院賴以吸引人才的待遇也無非是給房子、戶口,給錢給帽子。帽子可能號是大一些的。優先聘任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流動站博士后合作導師,優先推薦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的國家級學術社團領導;可按規定程序聘任為研究所領導、研究室主任;可按規定程序聘任為院學術期刊副主編或編輯部主任;首個聘期提供100萬元(骨干人才50萬)科研啟動經費;按有關規定和相應標準提供政策保障住房1套。一個聘期一般是3年,這個應該沒有多少吸引力。政策保障住房交易受限制,價值高也是紙面富貴。

 

有的老專家認為,與已往只是流岀人才相比,這是恢復組建“國家隊”的正確方式。事實上也一度是過去的成功經驗。所以需要總結好從“吸引”變“流失”的真正原因,修復人才培養和評價的合理機制,才能達到目標。對人才,要讓專家來負責任地評價和推薦。不可過多地依賴頭銜,“撿現成”的人才,未必是有效的途徑。

 

人才衡量標準不應該是外在的頭銜、項目、成果,更重要的是學術潛力與學術品格。依靠外在的去評價是外行的做法,沒有錢出不了書的未刊稿應該可以認定其價值。學術資源的分配應該是損有余補不足,不能強化馬太效應

 

社科院走到今天這個樣子有一個過程,有人說過去的15年分別是停滯的十年和倒退的五年!言辭雖然激烈了點,但不無道理!引進人才反映了謝院長力圖恢復社科院學術地位的努力,值得尊重!但根本是要解決內部學術生態和選人用人的評價機制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引進就會事倍功半!

 

1.webp.jpg

 

社科院引進人才有過什么教訓

 

在引進人才過程中,不排除有的當權者利用這個機會假公濟私,為自己的學生曲線進京、留所提供便利,進一步培植個人勢力。馬研院歷史上有過大規模引進,結果大家都知道!連一個中學老師都弄進來了,還有引來就沒上幾天班把社科院當跳板的,更有師生一伙進來的,把馬研院搞得烏煙瘴氣――還認識不到外地的不如北京的、北京的不如院內的又能引進什么貨色!這樣的引進搞不好又成了拉幫結派,搞團團伙伙!

 

無怪乎有人認為,從外引進人才,是舍本逐末!社科院更應該眼睛向內,有識人的慧眼、用人的度量。從近年引進的一些局級干部來看,有人根本不具備管理好研究所的基本素質,在社科院都難以評上正高級職稱的,這些人來耀武揚威搞亂了社科院的學術生態,也影響了社科院機關干部的積極性,對社科院的傷害是深遠的,導致的矛盾是尖銳的。希望新院長順應廣大基層群眾的呼聲,把社科院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這個效果會是驚人的。

 

社科院近年“流失”了不少人,如果能夠看成輸送也是社科院對社會的貢獻。但是其中有些人社科院應該沒有為他們創造流動的良好條件。2012年全院共辦理人員調出15人,2013年辦理19人,2014年辦理10人,2015年辦理11人,2016年辦理37人。為什么2016年增加這么多?有人認為和巡視整改問題反映無果有關!37人中因個人職業發展申請調出或辭職的24人,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調出的主要原因。可見,社科院是人心思變的,社科院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充分施展才能。

 

社科院怎樣挖掘更多人才

 

如果社科院都搶人了,我們國家需要的人才又從哪里來呢?社科院馬工程投入那么多,這些年來沒有培養出一個學部委員。重點學科建設往往無果而終。這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必須認真研究解決。

 

長期以來,由于社科院待遇低、晉升難,許多單位對于社科院的人還是高看一眼的,往往按照高一級職稱看待。社科院的人比較之下除了講課優勢不明顯,總體上在視野、深度、功底上是勝人一籌的。社科院本來應該是為其他單位培養人才的,喜歡、熱愛社科院環境與氛圍的許多人還是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對于這些人,社科院更應該有所考慮,不能招了女婿、氣走兒子。為了防備有人公器私用,包藏私心,引進人才應由院里組織評審,評審專家組不能低于27人,院內和所內占比分別不能高于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組長由外單位專家擔任,贊成票超過三分之二才能算合格。

 

“引進”概念應該擴大,不僅從院外引,還要從院內引,讓院內人才在跨所流動中得其應得。這可能是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