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是存在的,但陰謀論是錯誤的。”
01
—
上個月,是震驚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發生47周年,關于這一事件的各種陰謀論解釋又開始在各個微信群、朋友圈流傳。最離奇的說法是共濟會聯手其在中國的內應,蓄意清除中國的重要領袖人物,林彪僅僅是第一位。
這當然是荒誕不經的。
“九一三”事件,雖然還有一些細節有待進一步厘清(比如三叉戟上黑匣子的內容),但整體的脈絡與性質是清晰的【點擊閱讀】。事件發生時,毛主席仍然健在,處理和定性也都是毛主席親自掌握的。
對“九一三事件”的種種陰謀論解讀,不過是這些年來流行的花樣繁多的陰謀論一角。
不久前,有人清點暢銷書,列出一份以陰謀論作為基本分析工具的書單:《貨幣戰爭》、《石油戰爭》、《誰在真正統治世界?》《高盛獵殺中國》、《美元大崩潰》、《世界級陰謀》、《低碳陰謀》、《產業鏈陰謀》、《高盛陰謀》、《華爾街陰謀》、《新帝國主義在中國》、《貨幣陰謀》、《陰謀與財富》、《被綁架的中國經濟》……
這尚且僅僅是經濟領域,如果拓展到政治、歷史、文化等領域,各種以陰謀論為基本分析工具的論述可謂浩如煙海。
02
—
陰謀論在中國大行其道,有兩位學者起的作用最大:
一位是宋鴻兵。他的《貨幣戰爭》首開用陰謀論分析重大經濟社會現象的先河,其中關于羅斯柴爾德家族統治世界陰謀的描述,令許多人讀者在“恍然大悟”的同時也驚出了一身冷汗;
另一位就是我非常尊敬的何新教授。他的《統治世界:神秘共濟會揭秘》一書具有非常強的解釋力,似乎能讓讀者一下子簡單明了地看清“歷史真相”。
書中這樣描述共濟會——
一個隱身但卻具有驚人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力量的地下跨國組織、一個手眼通天的超級怪獸、一個存在于歐美社會金融、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高層的神秘國際組織——共濟會;
近400年來與發生在歐美及世界范圍內的重大事件緊密聯系在一起,逐漸引起世人的矚目;
集金融、政治和意識形態于一身,隱秘遙控著重大國際事件,成為共濟會最顯著的特征;
它既不代表某一種具體的宗教,也不曾附身于某一個具體的國家政權,卻對每一個影響巨大的國際事件擁有無與倫比的干預能力。
……
太可怕了。
但我在閱讀時,一個無解的困惑在于這本書始終沒有講清楚共濟會是如何做到讓“一小群神秘人物幕后操縱了所有事件”,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做到讓眾多身居高位掌握大權、擁有億萬財富的會員死心塌地為幕后的一小撮人工作。
03
—
行文至此,該給陰謀論下一個定義了。
什么是陰謀論?
在學術上,陰謀論是指一種特定的相信某一個強大的團體或組織通過秘密計劃和有意的隱蔽行動,制造、引起并掩蓋一個非法或有害行動產生的解釋理論。
相信陰謀論的人有一個突出特點是信念固執。無論如何去解釋,辯論,給出證據,他們都毫不動搖,甚至反而認為這些反對意見“恰恰證明自己是對的”。
04
— 一個基本規律是,越是遠離權力中心的人群,越容易相信陰謀論。 為什么呢?因為權力中心(無論是政治權力中心還是經濟權力中心)做出了一些決定,這些決定影響了自己的命運,但自己對這些決定的決策過程與背景完全不了解,于是就懷疑背后一定有陰謀。有了這樣的心理做鋪墊,就極易被陰謀論俘獲。 陰謀論回答并完美解釋了人們對“黑幕”背后發生的可怕陰謀的猜測,這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安全感——終于不再是完全被蒙在鼓里了。 陰謀論還使人們感到寬慰,使人們“理解”了自己的處境,接受了自己的無力狀態,消除了焦慮感——既然存在一個無所不能的陰謀中心,那么焦慮反而毫無必要了。 這是許多人不愿意放棄陰謀論的原因——如果放棄了陰謀論,就失去了對事態的“掌控”,就不得不重新回到焦慮中。 05 —
現在從哲學的角度對陰謀論做一點辨析。
對待陰謀或者陰謀論,正確的態度是:承認陰謀是存在的,但陰謀論是錯誤的。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早就對一切歷史事件提供了科學的解釋工具——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事物之間內在的和本質的聯系。就人類社會來說,
“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
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可以反作用于物質或者存在。
為什么承認陰謀的存在呢?
因為陰謀無非是一種意識,是一種“主觀能動性”,和存在與規律相比,這是屬于第二性的東西。陰謀所產生的作用,不可能超越歷史規律所允許的范圍,更不可能改變或制造規律。
而陰謀論則是把陰謀看成了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可以超越規律,甚至創造規律。由于否定了客觀規律的存在,否定了人是可以認識并且把握規律,所以陰謀論無疑是一種唯心論,也是一種不可知論。
就對人類認知的作用而言,陰謀論就像是毒品,它可以在短時間內你產生快感,似乎使你洞悉了世界,但不旋踵就會讓你陷入到更深的黑暗深淵之中,更加無助、更加恐懼。
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陰謀論的另一個特點是把事物之間表面的、偶然的聯系,當成了內在的、本質的聯系,進而得出荒誕的結論。
比如說,晚上你在陽臺上活動,吹了一聲口哨,這時候天空劃過一顆流星。
口哨和流星有沒有聯系呢?有的。“吹口哨的同時流星劃過”就是兩者之間的聯系。但這種聯系純粹是表面的、偶然的聯系。因為無論你吹不吹口哨,流星都會出現。
然而一個標準的陰謀論者則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在你吹口哨的同時出現一顆流星呢?這背后難道沒有什么陰謀嗎?”
概括來說,陰謀論既是唯心主義,也是形而上學。它不能使我們認識真理和規律,反而使我們距離真理和規律更加遙遠。
從政治上來說,把陰謀論作為一個基本的分析工具,還會使我們失去階級視野,而把注意力轉向非階級的、超階級的“陰謀集團”,進而在斗爭中迷失方向。
06
—
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建立軍事獨裁政權,第二年,波拿巴宣布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并加冕為皇帝,稱拿破侖三世。
對這一“震撼性”的歷史事件,馬克思運用歷史唯物論作為分析工具,寫出了不朽名著《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這部著作被恩格斯稱為“一部天才的著作”。馬克思就像在空中俯瞰大地那樣,精準剖析了事件的全部前因后果。
而同一時期法國的偉大作家雨果寫的《小拿破侖》和空想社會主義者蒲魯東寫的《政變》,由于把歷史事件看成純粹是個人陰謀的產物,則產生和他們的希望完全相反的效果。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
“維克多·雨果只是對政變的負責發動人作了一些尖刻的和俏皮的攻擊。事變本身在他筆下卻被描繪成了晴天的霹靂。他認為這個事變只是一個人的暴力行為。他沒有覺察到,當他說這個人表現出了世界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個人主動作用時,他就不是把這個人寫成小人而是寫成偉人了。
“蒲魯東呢,他想把政變描述成以往歷史發展的結果。但是,他對這次政變所作的歷史的說明,卻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對政變主人公所作的歷史的辯護。這樣,他就陷入了我們的那些所謂客觀歷史家所犯的錯誤。”
相反,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則是說明法國階級斗爭怎樣造成了一種條件和局勢,使得一個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馬克思的分析與結論,經過了100多年時間的淘洗,仍然熠熠生輝,散發著真理的光芒!
07
—
我們必須拋棄陰謀論,或者只在娛樂領域里使用陰謀論。
我們必須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我們分析一切社會歷史現象最基本的方法論,這是我們正確認識社會和歷史的基本前提。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劉光晨:重新認識并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體論原理——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2018-05-04《至高忠誠》是在探討一個略帶哲學氣質的問題:生而為人,我們究竟應該忠于什么
2018-04-2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