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一位老元帥曾講過,我們等臺灣回歸、祖國統一,等到頭發都白了。如今,老元帥已去世多年,我作為一個后來人,一個入伍50年的老兵,現在也把頭發等白了,但我不希望你們這代人再把頭發等白。”
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何雷中將的這句話在今天被廣泛報道,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也道出了多少人的期盼。
▲視頻截圖 未來網
突然想起曾經看過的江蘇衛視一個節目,講的是一位臺灣老人送老兵骨灰回大陸的故事,當時的場面至今依舊歷歷在目。
老人名叫高秉涵,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母親囑托他一定要活下去,于是他上了艘船到了臺灣,只是沒想到這一別就是半個世紀。
初到臺灣的日子并不好過,他曾與狗在垃圾堆里搶東西吃,后來靠一些當兵的大哥幫助,才活了下來。
那些兵哥對他不圖什么回報,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在他們死后,能帶他們的骨灰回故鄉。他們說,“高秉涵,你最小,我們這一生回家的希望是沒有了,你記得,萬一有一天你能回家了,你不要忘了把我們的骨灰帶回家去。”
▲高秉涵
老人沒有忘記囑托,自臺當局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后,老人便從1992年開始,陸續帶著“老哥們”回家,上面的一幕正是這種心愿的體現。
從此,多少離人夢圓,又有多少孤魂返鄉。
在老人自傳里有這樣一個故事,那就是一個金門戰士當起了逃兵,他乘夜晚天黑抱著輪胎下水,希望游過海峽回到廈門老家去。
第二天天一亮,當他被人用槍頂著時,他舉起雙手說,我只想回來看看自己的母親。可惜的是,他并沒回到廈門,因為當夜洋流回流,他又被沖回了金門。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80年代初,高秉涵一位移民阿根廷的菏澤老鄉,名叫卞永蘭。她在回鄉探親后,專門繞道臺灣,帶來了一大箱家鄉的土特產,還有菏澤的泥土。
然后,很快就聚集的一百多老鄉,大家先是聽“鄉情匯報”,然后分禮物,一家一個燒餅,3個耿餅,山楂和紅棗各五粒,一勺子泥土。
高秉涵將一半泥土存在銀行保險柜里,另一半分七次沖到茶里喝下去,而且喝的時候不是咕咚一下子吞下去,而是含在嘴里半天才咽下去,但茶水剛進肚中,又從眼里出來,而那些餅,放到直到發霉,也沒舍得吃。
1991年,他終于第一次回到大陸,回到了自己的故鄉,13歲離家,帶著母親的囑托離家,可再一次團聚時,已過了將近半個世紀,年過六旬的他在母親墳前大哭一場。
△高秉涵和母親宋書玉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原本只存在于詩篇里的故事,卻在現實生活中真實上演。人說“沒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只怕他們,是真的懂得人生了。
時至今天,祖國大陸強大了,不論是經濟、軍事還是其它各方面,都已經雄霸世界,哪怕是臺灣人都知道,如果在海外遇到危險,就找中國大使館。
2013年,臺籍“華貴”號商船于亞丁灣發生爆炸無法繼續航行,很有可能遭遇到海盜襲擊危險。
接到消息后,中國海軍第15批護航編隊立即派出“衡水艦”晝夜疾馳600多海里,趕到事發海域護航,成功保護“華貴”號駛入安全海域。
脫險后,“華貴”號發來郵件“感謝尊敬的祖國海軍護航編隊官兵!感謝人民海軍!”。
還比如在今年9月,超強臺風“飛燕”登陸日本,當時險情緊急,災害已造成數人死亡。
中國大使館派來了15輛車前來接中國人離開,當時有臺灣旅客問能不能坐車離開,回答是干脆的“可以,只要你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視頻截圖
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很多,只是原為整體的兩岸,卻因一汪淺淺的海峽被分隔了將近70年。
篇頭“元帥”一代等白了頭,直到離開世間也未能如愿,成為了他們的終身遺憾;如何雷將軍的后一代們也在等待中斑白了須發。
希望我們,不必再等到白首!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