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鹿野:為什么《流浪地球》打不開美國市場?
點擊:  作者:鹿野    來源:察網  發布時間:2019-02-21 08:44:08

 

【摘要】:不只是中國一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電影方面打開過美國市場。以2017年為例,進口電影只占了北美電影票房的3%,包括合拍電影在內的本土電影則占了票房比重的97%?!读骼说厍颉窞榇淼闹袊娪按虿婚_美國市場,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卻可以長期占據中國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主要原因并不是兩國電影水平的差距,而是兩國發行政策與輿論宣傳的不同。美國只讓進口電影在極少數場館放映,主流媒體也幾乎不進行宣傳,中國卻容許好萊塢電影在各大場館普遍放映,某些主流媒體也全力吹捧,自然就會導致這種驚人的逆差了。

近日來,不少媒體報道《流浪地球》在美國上映時單館票房居首位,因此宣稱其火到海外。但是嚴格說起來,這種說法是不合適的。因為其一共只在北美的135個電影院放映,而北美共有上萬家電影院,放映的場館比例不過1%。截止到217日為止,其總票房不過382萬美元,雖然這已經是五年來中國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了,但是也幾乎可以確定其不可能達到今年北美票房的前50名,因此其并沒有打開美國市場。

那么,為什么《流浪地球》等中國電影普遍打不開美國市場?美國的好萊塢電影卻占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呢?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那一定是美國電影拍的好,中國電影拍得不好。然而,這種簡單的把電影的上座率和票房等同于電影質量的做法,恐怕是不合適的。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不只是中國一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電影方面打開過美國市場。以2017年為例,進口電影只占了北美電影票房的3%,包括合拍電影在內的本土電影則占了票房比重的97%。票房的前50名沒有一部進口電影。另外,美國的本土電影票房,主要是迪士尼為代表的六大以及獅門這幾家好萊塢的公司貢獻的。這幾家產量不多的大公司就占了總票房的93%。其他中小公司和獨立制片人的電影雖然占了美國影片產量的絕大多數,但是票房卻只不過占了4%。

難道世界上除了美國好萊塢這幾家大公司以外,誰都拍不出好電影嗎?顯然并非如此,之所以好萊塢這幾家大公司可以壟斷北美市場,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電影發行方和制作方之間的密切聯系。美國電影主要采取兩種發行機制,一種是大范圍廣泛上映,一種是小范圍在個別場館的有限放映。而那些能夠實現廣泛上映的院線巨頭都和好萊塢制片公司有著密切的聯系,以至在美國能實現大范圍廣泛上映的幾乎都是好萊塢這幾家大公司出產的影片,即使美國自己的中小公司和獨立制片人出產的影片也只能有限放映,進口電影更是一般只在極少數社區影院或者學術機構放映,其實只是用來彰顯美國的所謂開放與多元而已。

(以上可參考張侃侃的《2017年美國電影產業觀察與分析》,《電影藝術》201803期)

試問,在進口電影普遍只能在擁有上萬家影院的北美市場當中極個別影院放映的情況下,中國的電影又怎么可能打開北美市場呢?

早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專家就通過研究發現,99%以上的觀眾并不了解電影鑒賞學和電影發展史等專業知識,甚至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根本就對于放映的電影不大了解?;旧鲜前l行方放什么影片,媒體宣傳什么影片,觀眾就會去看什么影片。只不過發行方放的影片如果要是觀眾不愛看的話,會影響其后繼的觀影興趣而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電影市場狀況的其實是發行與宣傳的政策。

就各國的電影市場實際狀況來看,也證明這種觀點是有道理的。比如說直到幾年之前,好萊塢電影還無法打開印度的市場,印度的本土電影占了95%的票房,接近美國的水平:

【印度電影還是世界電影史上少有的例外:在好萊塢席卷全球而所向披靡的背景下,印度不僅在產量上超過好萊塢(2005年起,年產量達到1000部以上),而且也是唯一一片好萊塢無法染指的區域,迄今為止印度電影依然占據本土95%的票房,好萊塢的市場份額不到5%。

印度電影教我們什么?迄今依然占本土95%票房-中新網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2-20/3681677.shtml

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那一定是印度電影拍得非常好,所以美國電影就沒有吸引力了。但是其實這些人完全忽略了印度的電影發行政策。

截止到2014年為止,印度實行的一個很重要的發行政策就是類似于美國的雙重發行。也就是好萊塢等進口電影只在符合美國標準的極少數豪華影廳有限放映,其他電影院只放映本土影片,根本不放映進口電影。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電影自然就不可能打開印度市場。而從2015年開始,美國部分好萊塢影片逐步從有限放映轉為大范圍放映,當年的市場份額就從6%上升到9%,印度市場也就逐漸被美國打開了:

2015 年好萊塢票房前十的總票房比 2014 年的 6.47 千萬美元增長了 34%,達到 9.8 千萬美元,好萊塢影片在印度所占的份額由 2014 年的6%提升到9%。好萊塢影片占比提升,首先歸功于多廳影院以及大范圍的放映,以往好萊塢影片一般在 DCI 標準( 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美國迪士尼等七大公司聯合建立的數字電影放映系統標準) 的影廳放 ( 印度只有 2239 DCI 標準的銀幕),印度片放映的格式不限于此,自然放映的范圍更廣。2015 年,環球公司的《速度與激情 7》、《侏羅紀世界》也同時在非 DCI 系統的影廳放,票房自然增加。

譚政《2015年印度電影產業觀察》,《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65期】

事實上,世界上任何一個像美國和2014年之前的印度那樣只容許進口電影小范圍有限放映的國家,本土電影的票房比例都必然高得驚人。而中國這樣容許進口電影在全國院線大范圍普遍放映的國家,本土電影的票房比例能占一多半已經是最高的了。

除了發行政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社會輿論的影響。筆者以前的文章中說過,在三四十年代的時候魯迅、郭沫若、茅盾、夏衍等文藝界的巨匠都曾經激烈批判過好萊塢電影。但是,由于當時國民黨當局本身就是排斥這些人而親近美國的,所以主流媒體普遍把美國好萊塢電影視作文明先進的代表,天天給好萊塢打廣告,好萊塢電影就長期壟斷了中國的電影市場。

新中國成立以后并沒有取締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電影,只是主流媒體的宣傳方向發生了變化。報紙和廣播幾乎天天報道那些看了好萊塢大片之后變成流氓的青年現身說法的消息,其他從思想性、藝術性等角度進行批判的文章也非常多。以著名的電影雜志《大眾電影》為例,僅1950年第11期就發表了5篇批判好萊塢電影的文章:

 

參見上海大學王玉良的博士論文《好萊塢在上?!?span lang="EN-US">

隨著這種輿論報道方向的轉折,觀眾對好萊塢電影的觀感很快就發生了變化,在社會上普遍把看好萊塢電影流氓畫等號。于是到了1951年初,僅僅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好萊塢電影就幾乎沒人看了,大家大都改看蘇聯和新中國的紅色經典電影了:

【署名石榛的《歡迎國營廠新片展覽月》文章更是用翔實的數字證明.在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觀看美國好萊塢有毒素的電影的觀眾就大大減少,而觀看進步影片的觀眾大幅度增加: “《大眾電影》半月刊是在去年六月一日出版的,回想去年(1950)五月間,正是上海‘阿飛’事件層出不窮的時候,以美帝國主義毒素影片為主的消極影片觀眾人數仍達859625人,占該月份上海影院觀眾總數的54.7%……但是不到十個月后的今天,情況完全改變了。今年(1951)一月,上海進步影片的觀眾人數已經達1464664人,占該月份影院觀眾總數的77.22%,而今年二月份有進步影片觀眾人數更空前的增加到2214115人,占該月份全部影院觀眾人數的85.68%。”

饒曙光著,博影而思 饒曙光文集 2,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01,91頁】

而在1994年中國重新以進口分賬的形式引進好萊塢影片的時候,某些主流媒體再次把好萊塢說成是文明先進的代表,甚至宣稱讓中國人看上好萊塢電影就是民族英雄的行為:

【進口分賬影片的輝煌進駐似乎在大眾媒體的鏡像中呈現出了一幅舉國同慶、眾口一詞的熱情首肯。新華社官員聲稱,“中國有年的進口過時的、低檔次的廉價電影的傳統,現在終于結束了。”青年導演張建亞稱“中國人終于結束了“做二等觀眾”的歷史”……而大片的引進者書寫自我形象時,更是被大眾傳媒塑造成一派民族英雄的氣概“當東風吹,戰鼓擂的時候,真的要看一看舵手與水手與大海搏擊的本領了”“北京首映《亡命天涯》之日,是中國電影人會記得的日子”“為了電影,為了首都的電影市場,我問心無愧。只要我能對得起我們電影人的職業道德,對得起良心,對得起首都電影觀眾,其他的,愛怎么著就怎么著吧!一輪紅彤彤的朝陽跳上了天空……”

參見山東大學李靜的博士論文《新時期體制演變中的電影進口研究》】

在這種一邊倒的輿論轟炸之下,好萊塢電影再次成為了中國社會各界崇拜的對象。隨即好萊塢電影在進口片之中占據了壟斷地位,乃至控制了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不也就變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嗎?

總之,《流浪地球》為代表的中國電影打不開美國市場,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卻可以長期占據中國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主要原因并不是兩國電影水平的差距,而是兩國發行政策與輿論宣傳的不同。美國只讓進口電影在極少數場館放映,主流媒體也幾乎不進行宣傳,中國卻容許好萊塢電影在各大場館普遍放映,某些主流媒體也全力吹捧,自然就會導致這種驚人的逆差了。假如我們有一天能夠再次拍出《上甘嶺》那種水平的紅色經典電影,那么干脆就不可能在崇尚政治正確的美國上映,當然也就更談不上北美票房了。因此,把打開北美市場視作中國電影成功的標志,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我們真正應該向美國學習的,是其對文化產業和社會輿論的有力掌控。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