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在美國眼里,華為不怕“極限生存”,才是最可怕的 科技趣味科普人文
點擊:  作者:袁嵐峰    來源: 風云之聲  發布時間:2019-05-29 10:26:40

 

          20195月,世界最轟動的新聞是,中美貿易戰重新激化,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尤其是,美國對華為公司宣布禁運。事實上,輿論對后者的關注還大大超過了前者。顯然大家都知道,關稅之類的常規手段造成的只是定量的差別,多一點少一點的問題,高科技才是質的差別,有沒有的問題。

那么,華為怎么樣了呢?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華為啟動了全套的備用計劃。我們在華為有不少朋友,他們告訴我,公司內部士氣高昂,大家都有準備,不會輕易被打垮的。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中國有這樣了不起的企業,我們有這樣了不起的朋友!

 

任正非

我正好在這里表個態:如果華為或其他中國企業推出自主操作系統、自主芯片的手機,我會將此看作一個加分項,優先選擇。大家的機會來了!

表完態之后,讓我們站在一個比較遠的距離,從更長的視角、更大的格局來分析中美之間的貿易戰。

最基本的一個觀察是:中國在戰術上處于守勢,戰略上處于攻勢,而美國反之

許多中國人可能感到很憋屈,覺得自己只是在誠實勞動,努力工作,美國就拼命地來打壓。我完全理解和贊同這種道德義憤,同時我也想指出,站在美國統治集團的角度上,中國其實是不斷地在進攻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經濟體量、資源占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影響力等等都在變大。變大就是進攻,實實在在地壓縮了美國的勢力范圍。中國的實力在很多方面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跟美國處于同一級別了。看看中國在做的事情,又是推人民幣國際化,又是開石油交易所的,在美國統治集團看來,不都是直奔美國霸權根基去的嗎?因此,他們感到如骨鯁在喉,是很可以理解的。

對美國統治集團來說,中國的挑戰比當年的蘇聯還要大。因為蘇聯只是在軍事方面跟美國平起平坐,而在經濟上一直跟美國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國際貿易中簡直是原形畢露,最主要的出口產品除了武器就是石油,這種一條腿走路的對手比較容易對付。而中國是全面發展的,甚至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已經超過了美國,這是美國從未遇到過的棘手對手。

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大家當前的感受。中國好比一個圓,一個圓的半徑越大,周長就越長。以前你關在自己的小院子里,連自己的領海都看不住,也就不想那么多事,現在卻要關心國際航道的通行了。你感到越來越受拘束,其實這是因為你跟外界的接觸范圍越來越大。這屬于“成長的煩惱”,大多數國家是希望有這樣的煩惱而不可得。

說這些,是希望大家對中國和美國的處境有一個客觀的估計。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美國說“中國推翻了以前的協議”。這雖然是腦補一個不存在的協議,但其實也反映出,在美國看來,中國的談判立場比以前強硬了。這就是中國的相對實力上升的一個表現。

事實上,對于中美的分道揚鑣,我的基本反應是感到高興的,因為都在我預測的軌跡之內。20184月的中興芯片事件時,我就寫過一篇文章(中興、芯片和技術戰爭 | 科技袁人),做過一期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505577),希望大家借這個機會發展中國自主的高技術產業。這一年來,中國確實掀起了自主造芯片和去美國化的熱潮。在這些方面,我感到很欣慰。

正因為這方面的意思我已經表達得很充分了,所以這次我想強調一下其他方面。

第一個基本點是:要對困難和代價有充分的估計

現在全國絕大多數人群情激奮,宣傳部門火力全開,這當然是很好的。但許多人可能有一種心理傾向,希望看到我們能化解所有的挑戰,在任何一個領域里都有充分的備用計劃。我必須提醒一聲,這是不切實際的想象。

我的朋友寧南山寫了一篇文章《美國禁令與華為極限生存簡析》(美國禁令與華為極限生存簡析 | 寧南山),做了很好的介紹。基本上,華為在許多方面的業務有保障,同時也在一些方面可能會受到嚴重的以至于毀滅性的影響,例如在筆記本電腦和旗艦手機方面。

在我看來,華為能保證骨干業務的連續性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成就了。我們不要奢望太多,要做好在某些重要領域付出重大代價的思想準備。用古人的話說,就是“臨難毋茍免”。

這里的一個關鍵就是,我們需要認清科技的核心重要性

從宣傳來看,許多專家的信心來自一季度經濟數據之類的指標。這種論據的重要性,其實跟科技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經常會有這種情況:再多的技術落后的產品,也不如少量的先進產品。科技的重要性,在于開拓新的質,而不只是量的增長。對中國有信心是好事,但信心更多的應該來自中國的科技進步,而不是短期的經濟數據。

只有事先認清困難,或者說料敵從寬,到真正短兵相接的時候才能沉著冷靜,發揮出水平。而如果事前把事情看得太輕松,到發現代價超出預期的時候,就容易心態失衡,陷入混亂。這是我想強調的第一點。

我想強調的第二點,是擺脫天真心態

什么叫天真心態呢?例如有些人認為:“我們很少看到世界上其他主要大國有被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家制裁的擔憂,似乎只有中國有這種擔憂。”

為什么呢?因為:“在有能力設計生產尖端電子產品的國家里,只有中國一個國家和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及政治制度相左。”

那么,這些人對中國有什么建議呢?他們的建議是:

 “只要我們融入這個世界主流,以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基于已有技術體系,完全可以研發、生產出自己的核心技術產品。……朝著這條正確的道路發展下去,我們一樣可以像日本、韓國和臺灣那樣,研發、生產出不可替代的產品。”

這種建議,就屬于典型的天真心態。首先,在道義上,這根本不是價值觀和政治制度的問題,而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問題。然后,姑且不論道義,這種烏托邦式的幻想首先就不符合人性。或者說得學術一點,不是博弈論中的穩定解。

大家如果聽說過博弈論,八成就聽說過里面的一個核心概念“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如果在一個博弈局面中,雙方的策略都是本方在對方采取任何策略時最優的策略,那么這種狀況就叫做納什均衡。納什均衡最大的特點是,雙方都沒有動機離開這個局面,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博弈的穩定解。

 

約翰·納什(John F. Nash Jr.

上面這些所謂“融入世界主流”的建議,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沒有一個讓美國停止訛詐的機制,所以這不是一個穩定的局面。如果美國單憑訛詐就能獲取無限的利益,那他為什么不無限地訛詐你?漂亮話是解決不了這種現實問題的。

1953年,毛主席在《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中說:“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剛才講的博弈論,正好就是對這句話的一個注解。

由此可以引出我想強調的第三點:要敢于強力反擊美國

毛主席最大的精神財富就是:敢于勝利,善于勝利。在毛主席之前,很多人的問題是連想都不敢想去勝利。例如汪精衛,在抗日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他對抗戰的看法就是,這是純粹的犧牲和破壞,只是為了不把東西給日本人而已。連想都不敢想獲得勝利,無怪乎他最后作了漢奸。

事實上,成功的基礎條件就是,你首先要敢想。如果你只想跟美國互利共贏,那么以美國政府現在這些人貪得無厭的性格,他們會認定自己無論如何不會吃虧,然后無休止地損害你的利益。

什么能阻止他們這樣做呢?什么能讓他們認識到中國的利益不是好侵犯的呢?只有你真的給他們造成了重大損害,或者至少表現出了這種能力和意志。很遺憾,這是他們唯一聽得懂的語言。

至于給美國造成重大損害的方法,可以包括而不限于經濟、政治、軍事的各種辦法。我相信,只要大家愿意去想,以中國的實力,能夠想出很多辦法。最大的關鍵,就是你要敢于去想,敢于對美帝國主義迎頭痛擊。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敵人只是美國政客,而不是美國人民。美國人民是很好的人民,中美兩國民間的友誼是很深的。現在美國當權的政客窮兵黷武,恃強凌弱,信義掃地,成了中美兩國以至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敵人,這個大旗要拿穩。

由此可以引出我想強調的第四點:要發動反對霸權主義的國際統一戰線

美國政客現在的這些招數,純粹是仗勢欺人,違反戰略與政治的基本原理。傳統智慧都說“上下同欲者勝”,美國現在卻是內部就打成一團。傳統智慧都說“要把力量集中在主要方向”,美國現在卻是四面出擊,同時和世界幾乎所有的國家做對。如果這樣的爛招都能取勝,那只能說世界各國政府都是傻瓜。

世界各國政府是傻瓜嗎?我認為不是。

最基本的,霸權手段今天可以用在中國身上,明天也可以用在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或者任何國家身上,這是明顯的道理。實際上,美國這些霸權手段早已用在世界多國了。例如日本的芯片業和法國的阿爾斯通公司,都被美國的非市場手段整垮了。

對于霸權無賴,有一個故事叫做三家分晉,具有以史為鑒的意義。它是《資治通鑒》中記載的第一件事,春秋和戰國的分割點。春秋末年,晉國主要的勢力有韓、魏、趙、智四家,智家實力最強。智家貪得無厭,不斷地向韓、魏、趙三家勒索土地。最終這三家聯合起來,突襲智家,一舉消滅了智家。事實上,韓魏趙三家的選擇,正是博弈論的一個好例子。

 

三家分晉

有一件有趣的事,是美國在跟中國談判時列出的條件,充滿了各種“你不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簡直是無賴大全。看著這么長一串蠻不講理的單方面提要求的條件,我看到后面不禁啞然失笑:美國代表是不是從來沒有問過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協議對中國有什么好處”?簽協議是為了避免更壞的結果,但你這協議本身就相當于最壞的結果了,那我還有什么理由同意它?

最可笑的是,美國向中國要求減少3300億美元的順差,結果在第十輪談判時,第三方歐盟來提意見了:如果中國運用行政計劃的辦法購買美國的產品,而排斥歐盟的產品,那么歐盟將會在WTO起訴中國。這個信息來自我的朋友、著名的國際政治學者金燦榮教授(https://www.guancha.cn/JinCanRong/2019_05_16_501782_s.shtml)。

這件事說明,美國貪得無厭地要求這么多特權,損害了所有人的利益,各國都看不下去了。實際上,這些荒唐的條件也可以反映美帝國主義者現在心中的恐慌,以至于口不擇言。他們認為只有這種極端的條件才能阻止中國崛起,這本身就反映了實力對比的重大改變。

這就引出了我想強調的第五點:美國政府打出的招數都是傷人傷己的七傷拳

在前面說的寧南山的文章《美國禁令與華為極限生存簡析》(美國禁令與華為極限生存簡析 | 寧南山)中就提到了,美國一旦做出禁運的決定,即使這個禁令在將來撤銷,美國半導體公司在華為的份額都必將永久性地損失。

在寧南山以前的文章中,也多次講過,中興芯片事件以來,中國各個產業掀起了去美國化的熱潮。以前大家買東西和投資只看質量和市場就行了,現在卻一定要考慮被美國斷供的可能性。如果有能替代美國的,那么這會成為一個顯著的優勢。這樣搞下去,美國對中國經濟和科技的影響力會越來越低,美國企業會遭到重大損失。

其實不只是中國,其他國家也長了個心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經過這么多年的和平發展,各國好不容易形成了對跨國分工體系的信任,結果美國當權政客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就摧毀了。正如我的朋友、微博名人“V閃閃”指出的:

 “特朗普這屆政府很逗比,所作所為給世界提了個醒,這些事后,所有具備能力的國家都會在想,由著美國單獨這么蠻干,自己的產業發展和產業安全都沒保險了,不能這樣哦,得有狡兔三窟才行。”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韓國政府宣布,在20201月微軟停止維護windows 7之后,將放棄windows 10,轉而采用linux操作系統(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ws/south-korea-chooses-linux-over-windows-10,39380.html)。

從基本的人性就能想到,許多國家即使不跟美國明面上鬧翻,也會默默地轉過身去。美國看似通過蠻橫手段搶到很多利益,但同時會默默地失去更多。當然,波音飛機賣不出去,是因為明明白白的安全問題,連“默默”都不需要了!

事實上,美國的企業既不是傻瓜,也不是意識形態狂人,他們的目的是賺錢。美國政府這些違反市場規律的招數,令美國企業苦不堪言。美國的七傷拳一出手,就已經給自己的利益、尤其是長遠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害。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對于中國的企業和科技界來說,這是一個建設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生態圈的好機會。以前你發展得再多,別人總是可以不承認,你也會擔心它不真正屬于你。現在雖然是從頭開始,但你做到的,就全都是真正屬于你的,可以扎扎實實地擴展。

歷史上,有一些數學家曾經在坐牢的時候做出重大的成果,以至于很多其他數學家表示想到監獄里去專心證明難題。這正是對中國企業當前狀況的一個類比。這樣一個機會,也許我們原本并沒有主動想要,但既然來了,就應該充分地利用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想強調的一點是:要把科技真正重視起來,作為所有工作的核心

我們應該以此為契機,大力增加科研、教育和相關領域的投資,大力改進科研、教育和相關領域的體制,真正煥發出科研人員的創造力,培養出適合時代需要的人才。例如許多人吐槽的對科研人員待遇太低的問題、管得太死的問題,教育領域的所謂減負和素質教育最后卻往往變成削弱理科教育的問題,現在都應該當作生死攸關的問題改掉了。

許多人提到,應對貿易戰的關鍵是自己練好內功,進一步改革開放,建設更好的市場經濟體制。這些意見都很好,我想強調的是:在這些內功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科技相關的內功。

如果我們能做好這些,把中國建設成世界上最重視科技的、最尊重科學家的、對科學家最有吸引力的國家,那么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止我們,我們必然會成功。而如果我們口惠而實不至,在官樣文章和老生常談中浪費時間,因循守舊,那么再多的豪言壯語都沒用,只會淪為笑柄。

我們應該選擇哪種前景呢?我相信大家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視線再放遠看,其實我們應當感到幸運,我們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核心的力量來自科學,而不是來自人口、土地、資源以至于窮兵黷武

古代就不是這樣,斯巴達、羅馬和蒙古是典型的例子。實際上,進步的觀念是個新事物。在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里,進步是極其緩慢的,而且還經常退步。在農業社會,豐歉無常使得古人很少把進步當作常態,循環的觀念才是默認值。

例如宋朝王安石變法的時候,王安石和司馬光爭論財政問題。王安石說:“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司馬光說:“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公家。”

 

王安石

現在看起來,顯然王安石是正確的,他具有超越時代的眼光。而司馬光的錯誤,在于不知道這世上有個東西叫做“經濟增長”。

只是在近代以來,指數增長才成為了常態,這在人類歷史上其實是特例。

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一個“70法則”:如果一個量每年增長x%x不是特別大,那么過70/x年這個量就會翻一番。對這個法則的證明很簡單:設翻一番需要n年,也就是(1 + x%)n次方等于2,那么n = ln2 / ln(1 + x%)。這里ln指的是自然對數,ln2 = 0.693。當x不是很大的時候,ln(1 + x%)約等于x%(這是微積分的一個基本結果),因此n約等于69.3/x,易于記憶的就是70/x

根據著名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的《世界經濟千年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1月第一版)表2-22b,英國、法國和美國的人均GDP1700-1820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是0.34%0.18%0.73%,在1820-1913年是0.96%1.13%1.56%。工業革命時期的增長率在今天看起來簡直像蝸牛一樣,這是不是有點滑稽?

 

《世界經濟千年史》

可是中國在1700-1820年的增長率是0.00%,完全停滯,在1820-1913年的增長率是-0.08%,還是下降的。正是由于這點看似微小的增長率差別,西方在這兩百年里建立起了對非西方世界壓倒性的優勢。

2018年,中國的GDP增長率是6.6%。這個增長率意味著不到11年就翻一番,這是一個驚人的速度。更驚人的是,居然還有不少人認為這樣的增長率太低了,中國經濟要崩潰了,這真是令人徹底的震驚了!

指數增長為什么會成為近代以來的常態呢?根本的原因,就是現代科學的出現。科學最重要的成果,其實不是任何具體的知識,例如牛頓定律或者蒸汽機,而是系統的進步的方法,也就是科學的方法論:公理邏輯方法和實驗試錯方法。

在現代科學出現之前,人類的進步是模模糊糊摸索出來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處于自發的狀態,而不是自覺的狀態。在現代科學出現之后,人類的進步就變成明確的、自覺的、系統的探索了,成果可以積累,正誤可以檢驗。從此以后,人類就獲得了無限的發展空間,出現了一日千里的進步。

中國雖然錯過了現代科學的起源,但這并不構成悲觀的理由。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對科學在中國的發展有樂觀的期望。

科學最大的好處,就是它完全是講道理的。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國家都可以學習科學,發展科學,科學的大門不會向任何人關閉。科學是真正意義的普世價值,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如果你會,那么任何人都不能讓你不會,這是真正屬于你的能力。

中國的人口高達14億,相當于所有發達國家人口之和甚至更多。這取決于你把哪些國家列為發達國家,門檻定的有多高。如果中國能把如此豐富的潛在的人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培養出相當于所有發達國家之和甚至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再加上把全世界的人才吸引到中國來,那么什么樣的奇跡不能創造出來呢?到那時,誰如果說要把中國孤立起來,只會遭到大家的嘲笑,被孤立的說不定是他自己。

古人如果穿越到現在,會驚訝地發現,各國競爭的核心居然變成了科學這個最文明的成果。人類進入了這種狀態,是令人欣慰的。

因此,我想強調的最后一句話就是:科技是人類發展的正道,我們要走正道!

 

星辰大海

本期節目是同學們期待已久的啦,想不到就像視頻主題一樣,視頻本身也遇到了一些曲折,不過顯然這不能阻擋同學們的熱情,袁老師很欣慰!至于袁老師這一期的內容,不用小猿多說什么了,靜靜看完之后,相信你可以和大家一樣,感覺自己也分享到了一份難以言表卻又令人安心的力量:這種力量正來自敢于“極限生存”的華為,來自幾十年來不斷奮斗的中國科技工作者,也來自每個對這個國家始終充滿信心和期望的中國人。

視頻鏈接                                                                                      

嗶哩嗶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3452439

部分評論                                                                                      

四維四夕:

現在在華科讀大一,這幾天華為和美國的事刷爆了朋友圈。以前我對科研沒什么感覺,就想讀個本科當碼農,現在聽袁老師一席話,心中真的有一種暖流,走科技正道的路就在腳下,為什么不走呢?

一半沒水:

爺爺輩沒有輸給戰爭,父親輩也沒有輸給窮困,我們更不可能輸給壓力

華為ID設計部:

海納百川,居安思危;不負芳華,奮力而為。

電子科技大學:

這是深夜的驚喜!辛苦更新的同學啦!!

極限生存背后所體現的堅毅的精神和做長期準備的遠見以及實力,是華為告訴我們的最棒的知識。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種花家加油鴨!

請參見:中國如何在貿易戰中取勝? | 袁嵐峰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