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上中學時,有關李嘉誠的傳說是:雖然已是首富巨賈,但商務談判時忙得顧不上吃飯,隨便吃幾塊餅干即可。
2015年,李嘉誠已是87歲的老人。這一年,他選擇將部分資金撤出香港,投向英國本土。于是引發“別讓李嘉誠跑了”的議論。
按理來說,我們不能對一個已近九旬的老者過于苛求,因為,所謂他名下的資產如何運作,其實早已不是他自己說了算。李嘉誠的公司早已是一個龐大的資本帝國,對于香港形勢的判斷,應該是李氏決策層集體做出的。
但是,李嘉誠終究是一個符號,李嘉誠家族的決策者應該知曉這一邏輯。那么,早年間獲得了祖國大陸各種政策支持的李嘉誠家族,應該把握好自己的行動,考慮到家族行動所形成的連帶效應。李嘉誠家族應該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應該維護香港的穩定。
2019年8月20日,媒體報道,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長江實業將斥資46億英鎊(約393億人民幣),全資收購英國最大酒吧集團和釀酒廠Greene King(格林王)。這次收購并非李嘉誠家族第一次涉足英國酒吧相關業務。早在2016年底,長江實業就從Greene King買下了136家酒吧物業,并再次租回給Greene King,創造了不菲的租金回報。
2017年,李嘉誠家族賣掉了香港中環中心75%的權益,套現402億港元,大約40億英鎊。2018年6月14日,長實以10億英鎊(約105.4億港元)的價格收購了倫敦瑞銀(UBS)總部大樓——5 Broadgate。這次購買格林王花了27億英鎊。
目前,李嘉誠家族已經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投資總額超過300億英鎊。而為了增持英國資產,其于2013年起陸續大筆拋售了部分中國香港和內地資產。
伴隨著香港反對派和美英勢力不斷攻擊破壞香港治理,李嘉誠及其家族的態度備受關注。
2019年8月16日,已是91歲高齡的李嘉誠,終于對香港騷亂發聲。他以“一個香港市民 李嘉誠”的名義在多家紙媒刊發廣告。一款為:廣告正中間一個紅色的禁止標識蓋在“暴力”二字之上,左右兩邊分別寫著“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與“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下方則寫有“以愛之義止息怒憤”,署名是“一個香港市民李嘉誠”。另一款是:三行字,第一行為“正如我之前講過:”第二、三行為“黃臺之瓜,何堪再摘”,署名為“一個香港市民李嘉誠”。
廣告刊出后,大家對“黃臺之瓜,何堪再摘”理解各異,猜測不休。
9月8日,李嘉誠到香港慈山寺參加活動時說,這次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遭受到的最大沖擊,如果繼續這樣下去非常不好,希望香港人能夠渡過這個難關。希望年輕人能夠體量大局,同時希望執政者對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李嘉誠表示,雖然法律與人情有沖突,但希望大家都能夠為對方想一想,“好多大事都可以化為小事”。
筆者看到“希望執政者對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一句后,立即發出了評論,明確表示“網開一面”一詞不可亂用。
李嘉誠先生或許感到困惑:為什么一個商人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會受到質疑呢?為什么公眾如此關心李嘉誠對香港穩定的表態呢?李嘉誠家族或許還困惑:我們究竟該怎么表態呢?兩邊都照顧不是最為穩妥嗎?
9月12日,中央政法委旗下微信號“長安劍”發文《李嘉誠發聲,到底誰該給香港人“網開一面”?》,表示,法治社會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香港少數“未來的主人翁”在街頭非法集會、毆打路人、圍攻警察、縱火燒街……種種暴行不一而足。提出對這樣的人網開一面,無非就是縱容犯罪。
9月13日,李嘉誠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稱“對于李嘉誠于9月8日在慈山寺的言論被曲解”“表示十分遺憾”,提出“寬容不等于縱容,不等于無視法律程序”。
董少鵬認為,無論是“黃臺之瓜”還是“網開一面”,都不是對違法行為的應有的態度。作為公眾人物,作為重量級企業,對所在國或所在地區,應該承擔基本的道義責任,即維護當地的法治和社會秩序。在所在國或所在地區發生政治紛爭時,你不可能避開,也不可能玩什么所謂的中立或者模糊戰術,而是必須堅守維護穩定和維護秩序的角色。過于投機,最終失去的是一切。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