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 | 傅瑩 外交部前副部長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 | 觀察者網
此文傅瑩在9月6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言。以下為正文:
中美關系跌宕起伏,未來的發展趨勢令人難以樂觀。為什么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大家都知道。
特朗普上臺伊始,美國新政府即啟動對華判斷和政策的調整,宣布美國進入“大國競爭新時代”,將中國定性為戰略競爭者,兩年來相繼挑起貿易戰、科技戰,在軍事上深化針對中國的部署,政治上公開質疑中國的發展方向。這一系列挑釁迫使中方做出反應和反制,中美關系出現快速下滑。
美國意欲何為?考察和理解美國的意圖,需要從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格局的重要演變中尋找答案。
美國對華態度變化的大背景是,在過去的10-20年,中美兩國的國家基本路線出現兩種不同方向的演進。
冷戰后中國對世界趨勢的判斷是和平發展。世界經歷了20世紀的兩次熱戰和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冷戰之后,痛定思痛,各國都希望在持久和平的環境中謀求發展。中國順勢而為,堅持改革開放、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構建起全球合作網絡,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和影響呈現上升的姿態。
而美國在冷戰后試圖維系一家獨霸的世界秩序,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其他國家,發動了多場戰爭,陷入霸權的自我消耗。加之對經濟全球化推動下的資本擴張缺乏有效管理,導致2008年出現金.融.危.機。
同時,美國國內矛盾也解決得不好,分配不均導致中產階層生活質量下降,身份認同矛盾導致社會分歧擴大。近年美國社會進入反思,總體上認為美國的政策和路線是不成功的。
特朗普政府放棄自由主義國際政策,大搞保守主義。美國的霸權呈現收縮的姿態。
中美在同一國際體系的有限時空內,出現反向演進,必然帶來國際權力調整的張力。
美國開始對中國產生警惕,并且試圖打壓,給國際形勢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未來中美兩國能否在維護現行國際體系的基礎上解決彼此矛盾和分歧,這將是決定21世紀人類命運和前途的重大選擇,同時也是非常艱難的選擇,因為共贏就意味著有所得、有所不得。
那么,中方希望如何塑造中美關系呢?我觀察,中方始終抱有與美國保持合作關系的愿望。在中方的積極推動下,兩國領導人在大阪達成的共建“穩定、協調、合作”的關系目標。
如果中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找到新的交往路徑,應能實現某種“競合”(coopetition)態勢,即保持必要的互利合作,管控好不可避免的良性競爭。這是比較理想的前景。
但是,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觀察當前美國決策思維,確實有股力量在推動對華政策走向全面對抗,其動員力和影響力都在擴大。
最新一期外交事務雜志的文章對中國做出非常負面的評估,雖然使用的事例是似是而非的,但透露出的冷戰思維和刺激對抗的信息是很清楚的。現在中美關系的競爭性和對抗性都在上升,與這股力量的推動不無關系。
那么,中美還有沒有可能避免滑向全面沖突?
未來的方向,既取決于雙方在具體矛盾和分歧上的判斷和處置,也取決于兩國對世界大勢和彼此關系的定性,更取決于對各自國家根本方向的選擇。
美國對中國的認知趨于嚴峻,認定中國是要與美國爭奪主導世界的權力,因此把與中國的競爭視為一場輸不起的國家根本利益保衛戰。這是在對中國意圖曲解基礎上的一種嚴重誤判。
在中國,許多人認為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的發展,美方的許多言行印證了這種判斷。我們對任何危害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風險和挑戰,都必須進行堅決的斗爭。絕對不能接受美國控制中國的發展空間,不能允許任何人阻擋我們追求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的努力。
但是,中國從未提出要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我們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爭的是自己合理和平等的發展權利。
看中美關系的未來,挑戰在于能否讓彼此信服,繼續在同一個國際體系內和平共存,構建合作共贏、良性競爭的新型關系?如果做不到,是否會導致國際體系的割裂和大國對抗?這是國際上都在關心的大問題。
誠然,在這個過程中,世界其他力量的態度和行為也很關鍵。
中國在新時期的對外關系上主張構建平等合作的新型國際關系。我們領導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這是植根于中國政治、文化的大智慧,也符合世界潮流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這也應該是中美關系理性的發展方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