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現在逐漸好轉,醫護人員勞苦功高。幸虧我們國內還有很多公立醫院,擁有較為強大的動員能力,總算把疫情壓了下去。
醫療領域是一個“市場失靈”的地方,原因包括信息不對稱、生命不是商品、醫療目前還是半手工業,等等。
感覺現在有些經濟社科類專家,我不知道他們做學術報告時怎么樣,但是在公眾輿論場合,討論市場和非市場的關系時,經常是一副“二極管”的模樣。只籠統說市場好還是不好,較少看到按照產業來分門別類闡述其“市場適應性”的。結果最后往往搞成了信仰對抗而不是技術討論。
比如我們常用的手機,這就是市場非常成功的部分。可以肯定,如果是國家以非市場的形式做智能手機,很可能只有有限的花色品種,對用戶需求也不會有那么靈敏,很難做到產品的快速迭代。
那好吧,既然有很適合市場的產業,又有很不適合市場的行業,那么,對于不同業態,市場和非市場的分界線,應該劃在哪里?或者說是劃分成哪些陣營來區別對待,造成不同業態的“市場適應性”的關鍵要素有哪些。但在公眾輿論上似乎很少看到這樣的討論。
結果是一談醫療領域應該公立主導,有人就會說“你不要市場經濟了嗎”?弄成了雞同鴨講和意識形態沖突。
幾十年來,公眾輿論中還有較高比例的聲音對市場的理解是“二極管”式的粗放思維,經濟學家和媒體應該負有一定的科普責任。
回到醫療領域,我們現在有個尷尬,就是公立醫院實際上已經與市場產生了很大的交集,國家投入有限,醫院在一定程度上自負盈虧,但又要求公立醫院必須擔負起“社會主義”性質的“為人民服務”職能。而這兩者是有一定內在沖突的,這導致醫生付出了相對較高的行業進入門檻后,工作負擔大,拿到的工資在較大程度上卻是“非市場化”的,前些年有些醫生還有創收任務,這也會產生醫患之間的對立和不信任。
這種“擰巴”的現象就在于把醫生拋入了市場旋渦中,卻拿“非市場化”或“半市場化”的收入,而要真給醫生“全市場化”的收入,要么國家無法負擔,要么患者難以承受或喪失診療機會。
一種解決方式的思路,是把醫療人員從市場中給部分地“提取”出來。
比如你不是都要買房解決剛需問題嗎?在市場上買房,價格很貴。如果國家希望通過發工資來讓醫生買得起房,那要發很多很多錢,其中相當一部分都進了房地產中間商的口袋。還不如由國家用少的多的錢,給公立醫院蓋宿舍,公立醫院的醫生,入職一年后可以由國家分房子,房子不能買賣或者很多年后才能買賣,但具有商品房的一切其他屬性,有房產證(特殊的房產證),也包括戶口、學區房屬性等等。如果離職,通過某種方式由國家贖回,贖回價格公式可以再論證。
工資還是原來的工資,甚至可以比現在還稍微壓低一些。
雖然到手工資沒變甚至稍微低了,但是拿以前的工資甚至更高的工資,在市場上買房也是很困難。現在房子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相信這樣會留住很多醫生。當然,可以做成靈活選擇的,你愿意本文這種待遇也行,愿意選擇以前的只發錢的待遇也行,對醫護人員而言,相當于多了一種可選項。
這樣的結果,醫生待遇提高了,國家的錢少花了,患者也能去公立醫院看好醫生,是三贏的。當然具體的實施細則肯定沒有這么簡單,需要論證和周密設計。
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凱申日記本”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一場疫情,揭開了美國醫療私有化的彌天大謊,每一個中國人都要警醒了!
2020-03-10中方供應鏈中斷后, 美國醫療設備巨頭破產, 白宮這才意識到嚴重性!
2020-02-2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