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鄭姣:文藝與時代 ——從《新學堂歌》說起
點擊:  作者:鄭姣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0-03-12 09:43:32

 

1.webp (45).jpg 


200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對當代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說:“現在的孩子們都沒有歌唱了,你去給孩子們寫歌吧。”
 
一提到谷建芬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見得熟悉,但一提到《年輕的朋友來相會》(1980)、《歌聲與微笑》(1986)、《燭光里的媽媽》(1988)、《今天是你的生日》(1989)、《二十年后再相會》(2000)、《再次相約二十年》(2020)等膾炙人口的歌曲,想必大家都能哼唱幾句。這些歌曲的廣泛傳唱離不開谷建芬老師的努力,她一手培養出的流行音樂樂壇扛把子——毛阿敏、劉歡、那英、孫楠等,將老師的歌曲唱到了大江南北,火了曲子,火了傳唱人,也填補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空間。
 
據2018年3月30日光明日報載,與吳儀副總理的簡談后,古稀之年的谷建芬便開始找來大量的中國古詩詞進行研究,全心全意為孩子們譜曲,以3個多月創作1首曲子的速度于2017年完成了“古詩新唱”式《新學堂歌》50首。用13年精心寫出50首歌,在時光的流水中,鍛造優秀經典歌曲,這種精益求精精神本身就值得被頌揚。這一次,傳唱人和代言人不再是流行音樂歌手,而是每一個少年兒童。

1.webp (46).jpg
【谷建芬老師參加《經典詠流傳》節目】
 
中國的古詩詞自誕生起,就是一種音樂。所謂樂生詩,詩變詞。一首好的古詩詞,不僅有內蘊的白描詞面的廣遠壯闊氣概,還因其可歌可舞可廣泛傳唱之音韻,更因其經時代檢驗的歷久彌新特性。只要被發掘與承傳,它們便會在不同時代顯現出奉獻時代的本質屬性。正所謂,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藝。正因如此,文藝與時代的關系,是經常被拿來討論,也應該時常被拿來討論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清醒認知和正確理解,對文藝和時代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頭等大事。
 
回望歷史,1942年,正值中國人民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浴血奮戰之時,在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親自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者和中央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中,他圍繞文藝與時代的關系分析了五四以來、十年內戰時期、抗日戰爭爆發以后,“文藝戰線”在時代發展中的作用、優勢與不足及前進動力與方向問題。他的講話旨在道明,在革命走向勝利的關鍵時期,如何更好地將文藝納入到革命戰線中來,成為推動從革命走向勝利的時代向前發展的等同于槍桿子式的有力武器。他清晰地指出為實現此目的的四個路徑:文藝工作者的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和學習問題。首先,旗幟鮮明地提出文藝工作者的正確立場應是“全心全意為人民”。其次,立場決定態度,針對不同對象采取歌頌或暴露的態度,以此達致統一戰線之目的。其三,明確文藝工作的對象問題,在當時而言便是工農兵及其干部,特別強調文藝工作者要學習群眾的語言,將自己的思想感情來一番改造,與人民群眾建立階級友誼和階級感情。最后,提出從來就沒有超越階級的愛,文藝人要主動將自己置于人民大眾之中,創作屬于人民大眾、表達人民心聲的文藝作品。
 
2014年,正值十八大后的第一個五年期,也正值向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整體目標推進的關鍵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的“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繼往開來,從文藝立場問題、對象問題、目的問題及核心價值觀問題,再次明確了文藝與當今時代的關系。他指出,“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他還引用了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時序》中“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來生動形象地表達文藝與時代的互為運動關系。“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文藝更要熱愛人民”,習主席說清楚了文藝工作的對象、目的和二者的關系問題,也道明白了“文藝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本質。在新時代,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創作核心價值觀,不斷豐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精神內涵,就是文藝創作的現在與未來。
 
從這個意義上講,文藝記錄著時代,也回應著時代,也有責任引領時代,隨著時代脈搏而跳動。國家呼喚,人民需要時,它就是等同于甚至強過“槍桿子”的武器,保家衛國。太平盛世,它就是人民的精神養料,護佑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茁壯成長,秉志強國。
 
在此意義上理解古詩詞新唱,更感到呼吁者和創作者的思想襟懷與時代擔當。古詩詞是否需要被新唱?如何新唱?為何新唱?唱給誰聽?新唱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吳儀所說“現在的孩子們都沒歌唱了,你去給孩子們寫歌吧”,不就是這個內涵與深意嗎?這也是谷建芬老師創作《新學堂歌》的時代價值所在,用心用情用力呵護孩子們的精神家園!
 
這套曲目,筆者聽了近10遍,同時也對比了中央電視臺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以及網絡流傳的其他古詩詞新唱歌曲,深感這套《新學堂歌》與其他歌曲有一個本質區別——不僅還原了古詩詞創作的歷史背景和詩詞意境,而且將古詩詞本身特有的傳統音韻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紅色文化中陽光明快、向陽而生的精神融為一體,既沒有脫離傳統古詩詞的氣脈,又帶來了新時代的新節奏和新氣象,既有現代性——人民性,也有時代感。令人印象深刻的曲目《春曉》,詩歌描繪了春天早晨的絢麗畫面,喜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新學堂歌》版的《春曉》,卻多出了一股靈動歡快、活在當下、陽剛向上的精神氣象,這是我們的新時代需要的精神氣象,正因如此,筆者認為完全追求古音古調的古詩新唱不應成為主流。
 
1.webp (47).jpg
 
不唯如此,《新學堂歌》特別擅長從民歌、民俗、民風中汲取素材,融合新時代元素,實現二度創作。較為典型的要數《敕勒歌》,這首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流傳于黃河以北的一首民歌。歌曲中提到的敕勒川,便是敕勒族(今山西、內蒙一帶)居住的平原。常被人傳唱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便出自此歌。《敕勒歌》風格明朗豪邁,境界開闊,而《新學堂歌》版《敕勒歌》別出心裁地用了民族樂器和民族語言進行了二次創作,使得聽歌和唱歌的人自然進入詩詞描繪的畫面,仿佛搖身一變為孩童,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載歌載舞,好不快活。這是古詩詞原來的詞面所無法實現的意境。
 
此外,這套曲目選擇了適合少年兒童特點、跳躍式的結構,使得傳統古詩詞中低緩而徘徊的氣質,一改為明快、輕盈的節奏,讓古詩詞重新煥發生機,既內涵原有詞意,又別有一種“走出困境”、“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磅礴之勢。這是巨大的創新!最為典型的便數《出塞曲》,就是在傳統的曲調音符上進行了改進,既還原了悲涼壯闊的詩詞意蘊,又具有高亢奮進的新時代精神氣韻。
 
1.webp (48).jpg

尤值得注意的是,優秀的“古詩新唱”足可改變人的精神氣質——不僅在于詞,更在于曲的靈動樂感,會自動將詞與曲合二為一,在人體內發生“化學反應”,使人自動產生身體和精神的改變。這一點,可從《黃帝內經》中找到答案,音樂中的“宮商角徵羽”五音,剛好對應人身的“肝心脾肺腎”五臟,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在聽正能量的音樂時會感到心情愉快,甚至疾病會不治自愈,在哀傷的時候聽哀傷的音樂會越發哀傷的原因。
 
著名表演藝術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奚美娟在接受新民晚報采訪,談及文藝與時代的關系時,如是說:“文化藝術的功能之一,就是推動社會文明進程。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文藝作品如果沒有跟進的話是很失職的。如果一個文藝工作者沒有投身到火熱的、壯闊的、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去,社會當中去,沒有拿出表現百姓的喜怒哀樂、 表現百姓的現實生活的優秀作品,也是很失職的。”
 
古詩詞是時代的文藝,古詩新唱也是時代的文藝,二者交相輝映,必將譜寫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國家的優秀文藝作品,也必將助推時代的前進。谷建芬老師不少舊作,已成經典,她在古稀之年為古詩新唱所做的努力,堪稱楷模。人民作曲家、人民藝術家,就應該是這樣的人:為人民譜曲,與時代共進。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偉大歷史征程中,文藝必定要與時代同行,為時代助力,譜寫時代記憶,滋養華夏子孫的精神家園!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源于網絡侵刪)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