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彭勝玉:從世界500強對比 看中美兩國誰更需要全球化?
點擊:  作者:彭勝玉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1-01-13 09:46:43

 

1.webp (11).jpg 


2020年8月10日,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發布。榜單數據顯示,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營業收入達到33.3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加上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

筆者認為,研究中美兩國這兩百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可能將決定叫囂脫鉤及去全球化的聲音走勢。

一、數量上百家的中美兩國世界五百強企業在彼此各國的GDP體量占比很大,完全可以從中看出中美誰更自力更生,誰更依賴對方。


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的總營業收入達到33.294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進入排行榜的門檻(最低銷售收入)也從248億美元提高到254億美元。各國500強企業營收之和如下:

美國第一為9.8063萬億美元,占全球500強企業總和的29.45%,中國第二為8.2949萬億美元,占全球500強企業總和的24.91%,日本第三位3.1241萬億美元,占全球500強企業總和的9.38%接下來是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瑞士,韓國,加拿大。

2019年美國GDP為21.4萬億美元,而中國為14.3萬億美元。但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GDP略高于美國。

可以算出,美國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營收綜合是9.8063萬億美元,占其美國GDP 21.4萬億美元總量的45.8%。也就是接近半壁江山的美國GDP是這121家美國世界五百強打下來的。

中國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營收綜合是8.2949萬億美元,占其中國GDP 14.3萬億美元總量的58%。比美國的45.8%還高出12.2%。

所以說,分析中國兩國經濟特點,看中美兩國總共的200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是非常正確的。我們要重視并研究全球500強企業的中美企業收入及利潤構成。有數據顯示中國的100多家上榜企業,收入的八成以上都來自于中國本土,而美國上榜的100多家企業,收入及利潤來自于美國本土的比率卻是低得多的。中美兩國這兩百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收入利潤本土及國外占比的研究結果,將直接能總體看出,中美哪個國家的企業更需要全球化,中美哪個國家的企業更不需要全球化。這將是可能決定最近叫囂脫鉤及去全球化的聲音走勢的。可以將五年內的世界五百強的中美企業收入利潤來源構成分析研究出來,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

二、中國企業的成長速度明顯遠快于美國。這體現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給企業成長的極大爆發力。


中企上榜數量現歷史性跨越。排行榜最引人注目的變化,無疑是中國大陸企業上榜數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今年,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加上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這既是中國企業發展壯大所取得歷史性成就,也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所必然孕育的成果。

要知道,中企發展只是改革開放后不到四十年的成果,其依托國內市場壯大的速度遠大于美國大部分百年企業。中國的五百強企業更多是依賴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美國的五百強企業更多是依賴全球市場成長起來的。

1995年,《財富》雜志第一次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時,世界貿易組織剛剛成立。企業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折射:1997年,中國大陸只有4家企業進入排行榜;2001年中國加入WTO,當年進入排行榜的中國企業為12家;不到20年時間,中國增長10倍;相比較而言2001年中國GDP為1.3萬億美元,2019年為14萬億美元,也大約增長10倍,速度很一致;

2008年以來,中國企業在排行榜中數量增長加速。先是超過了德國、法國和英國,后來又超越了日本。在今年排行榜中,中國大陸企業首次超過了美國,上榜企業數量位列第一。

如果把美國的主要大企業和中國的主要大民營企業對比,單純從收入利潤企業經營規模等角度對比,是太局限了的。也應該對比其發展時長。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是全球航空航天業領袖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制造商之一,他是1916年7月15日創立,至今超過100年。哈里伯頓公司(HalliburtonCompany),是世界上最大的為能源行業提供產品及服務的供應商之一,成立于1919年,至今也是100年。杜邦公司(DUPONT)是一家以科研為基礎的全球性企業,于1802年成立,超過200多年的時間。

可以翻看世界500強的中美企業發展時長對比,中國企業放到美國企業中,可以都看成是新興企業。因為幾乎都只有十幾二三十年的發展經歷。

這種對比,能看出:中國的巨大體量,孕育一家可比美國百年企業巨頭的民營企業有多容易。同時,還不僅僅是大,也非常富有科技創新性。

故,再給些時間,中國的企業發展,將極大可能甩開美國企業一大截。今天對比還差不多,并不是其他問題,而只是發展時間還很短。

三、美國企業對國際市場的依賴遠大于中國企業。


中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當中只有18%的收入來源于中國之外,比美國企業對美國本土的依賴程度低大概三十個百分點。這個巨大的差距反倒是表明美國更需要世界更需要中國,中國反倒是最自力更生最不依賴國際市場。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2014-2016年間,經濟利潤排名全球前1%的企業當中有10%是中國企業,而1995-1997年間這一比例尚不足1%。雖然這些企業在中國境外的營收有所增長,但即使是其中的一些全球性企業,其海外營收的比例仍不足20%。相比之下,標普500企業的平均海外營收比例則高達44%。

相比國內市場,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開拓仍有不足。中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當中,只有18%的收入來源于中國之外,也就是我們絕大多數的收入還依賴于國內市場。這一點與其他發達國家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相差甚遠,世界五百強企業的收入平均44%來自于國際市場。而美國企業的收入來源于國際市場則明顯高于44%的這個平均值。

但就是這個收入來源于本土和國際市場的巨大不同,反倒是能表明,中國的企業更自力更生,美國的企業對國際市場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遠大于中國企業。

美國GDP極端依賴跨國大企業,《財富》網站表示:從全球500強中的124家中國大陸公司(含香港)開始,雖然它們的數量超過了美國公司,但規模較小,僅占全球500強總收入的25%,而美國為30%。這說明美國更依靠這些進入世界五百強的特大型企業。另外從一個數據更可以看到,美國的GDP有多依賴大企業:財富中文網(www.FORTUNEChina.com)于北京時間2020年5月18日與英文網全球同步發布2020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榜上全部500家公司總收入達14.2萬億美元,較去年的增長超過了3.5%,相當于美國當年GDP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這五百家美國大企業占了美國GDP的三分之二。同時,這美國500強整體雇員數為2919萬。美國就業人口約為1.9億的總量。也就是說這500強總雇員占美國就業1.9億總量的15.4%。

四、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將很快實現。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在相對下降,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卻相對在上升。


1980年中國GDP在全球占比只有1%,40年前的改革開放,不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加速器,而是中國經濟成長的釋放器。中國本就應該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中國作為全球大國的特征,首先當然是中國的經濟實力。承認中國的經濟成就令人矚目,2015年時中國GDP在全球總量中的占比就已經超過了15%,現在已經達到了16~17%。要知道1980年中國GDP在全球占比只有1%。劍橋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家馬丁雅克2019年在一次演講中預測:到2030年或2035年中國貢獻的GDP就會達到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這個比例也是中國1820年所占的比例,所以其實這是有傳統可循的。

雅克教授提到:中國的經濟實力可能發展得極其強大,遠遠大于現代史上的任何強國。特斯拉老板馬斯克最近就曾預測,中國的經濟總量將很快達到美國的2-3倍,至少是兩倍。中國的人口規模巨大,有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中產階級人口規模將超過8億人口。要知道這個8億,比美國總人口的兩倍還多。如此巨大的體量規模,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忽視的龐大經濟基礎。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所2020年底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8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比2019年該機構預測的結果提前了五年。也有媒體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夠提前完成目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后疫情時代中國與美國在經濟復蘇上形成了明顯差距。

中國1840年起的衰落,根源是不重視及輕視了科技和商業。中國現在的崛起,根源其實也是科技和商業的重視和崛起。中國遠超美國的世界第一的人口體量,博大精深的文化,及民族的聰明勤奮,將結合著科技和商業的巨大崛起,注定讓中國重返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目前我們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已經高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們仍然對技術和設備進口嚴重依賴,我們的技術專利進口規模是出口規模的6倍。

2017年來華留學和旅游的人數分別僅占全球留學生總數的3%和全球出境游人次的4%。中國學生海外留學目的地一直高度集中,僅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三國就吸引了約60%的中國留學生。1990-2017年間,移民海外的中國人約占全球移民總數的2.8%,移民到中國的外國人約占全球移民總數的0.2%。

我們的出國留學生數量世界第一,占到世界的17%,然而這些留學生高度集中到了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與此同時,前往中國的外國移民數量不足世界的0.2%。但是,這反過來說明,中國這40年的高速成長完全是由中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并不像美國極大借助了全世界優秀精英的移民力量。相反,如果美國失去了昔日的自由與開放,不再能吸引全世界優秀精英的移民,美國也將極大可能走向人才匱乏創新無力發展無能的地步。

此外,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品和服務市場,這將是第一個推出新產品的市場,中國消費者將在產業方向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基于這一點和其他原因,美國公司不太可能離開中國。任何希望保持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都不能拋棄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優質市場。此外,很少有公司希望將中國從其供應鏈中完全移除也是看清現狀和長遠的明智之舉。

麥肯錫報告從貿易、資本和技術方面審視了中國與世界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度之后發現: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在相對下降,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卻在相對上升。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從上述8大維度中選取了貿易、技術和資本三個重點維度,對中國與世界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度進行了分析。2000-2017年間,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在這三方面均有所提升,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卻有所降低。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新編制了“中國-世界經濟依存度指數”,旨在通過與其他大型經濟體的橫向比較來衡量這些經濟流動對于中國和全球經濟體的相對重要性。研究顯示,2000-2017年間,世界對中國經濟的綜合依存度指數從0.4逐步增長到1.2,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指數則在2007年達到0.9的最高點,到2017年則下降到0.6。

中國對世界的依存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的重點已逐步轉回國內消費市場。2015年以來的16個季度中,有11個季度中國國內消費占GDP增長總額的比例超過60%。2017-2018年間,中國約有76%的GDP增長來自國內消費,而凈貿易額對GDP增長的貢獻實際為負。在2008年,中國的凈貿易順差還占到GDP的8%,但到2018年這一比例已降至1.3%左右,低于德國或韓國(這兩個國家的凈貿易順差占GDP的5%~8%)。中國內需的增長以及國內價值鏈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近期全球范圍內貿易強度的下降。中國正在消費更多其生產的產品。這些顯著變化不但左右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重點,也改變了中國與世界經濟彼此依存的態勢。

五、中國企業的利潤遠低于美國企業,對國家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


中國企業的利潤不高反映的是中國的財富均衡分配,美國企業的利潤過高反映的是美國財富不均衡。

2020年全球五百強公司的利潤之和為20613.17億美元,美國公司利潤總額高達8447.71億美元,占比高達40.98%,美國企業的利潤能力顯然超過了全球水平。中國五百強企業利潤總和為4437.18億美元,占全球500強的21.43%,穩居全球第二位。

與世界500強橫向比較,中國企業經營狀況同樣達到全球企業的平均水平。2019年,世界500強平均銷售收入666億美元,中國上榜企業平均銷售收入669億美元;世界500強凈資產平均364億美元,中國上榜企業凈資產平均364.4億美元。從盈利能力來看,中國企業“大而不強”的情況仍然存在。“世界500強平均利潤為41億美元,而中國上榜企業平均利潤為35.6億美元。”

中企盈利水平和美國相比偏低,很大原因是承擔的就業社會責任比美國強,更好的解決了中國的就業。2019年,上榜中國大陸企業124家平均利潤不到36億美元,約為美國企業(70億美元)的一半,也低于全球500家大公司41億美元的平均利潤。《財富》指出,如果考慮到中國和美國上榜企業平均雇傭員工數量的差別,上述差距進一步擴大。

不過需要清楚的是,中國的企業收入和美國相當,利潤遠低于美國企業,并不完全是一種壞事。中國的企業收入減去利潤,就是中國的企業成本,這個企業成本就是員工的收入,及交往企業的收入,還有給國家的稅收,所以說,中國企業的成本大,就是員工的收入多,交往企業收入多,國家稅收多,這對中國的財富均衡分配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中國的企業也不應該完全追求利潤最大化。美國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因為美國企業的個人私有性,利潤最大化,反倒是讓美國企業主財富的極大增加,反倒是加劇美國財富不均衡,增加美國財富的聚居程度,這對國家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也要看到差距,中企整體盈利水平相較美國企業仍有一定差距,需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全球競爭力以及合規競爭力。但是中美企業發展的差距更多是因為中國的企業發展時間還短,技術及管理的沉淀還有待增加,但是中國的企業擁有后發優勢,可以站在世界優秀企業的肩膀上少走彎路更好前行。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國際金融論壇[IFF]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海油戰略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