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最近又攤上事了。
據媒體爆料,在英國執行最嚴格防疫封鎖令期間,唐寧街10號居然一直在開party。而保守黨的大佬們在首相官邸觥籌交錯的同時,英國老百姓甚至連自家親人的葬禮都不被允許參加。
得知首相帶頭違反封鎖令,英國人民氣炸了肺。工黨每天在議會狂噴,要求約翰遜辭職下臺。但問題是,鮑中堂根本沒有這么高的覺悟。
眼瞅著自家政黨支持率哐哐地往下掉,已經落后工黨有接近10%了。保守黨這邊也有人坐不住了,已經有20多位議員表態,希望首相辭職。
不過,大家還是低估了約翰遜的臉皮。小金毛確實是一個不一般的生物。人者,知羞而不知足也;畜生者,知足而不知羞也;獨鮑相者,不知足亦不知羞也。
就這么一個玩意兒,他就是死不辭職,看起來拿他是真沒轍啊。
于是,素來與約翰遜不睦的英國前總檢察長、多屆英國政府法律顧問多米尼克·格里夫提出了一個新點子。格里夫援引1834年威廉四世國王罷免時任總理 “墨爾本勛爵”的例子,提出現在可以請女王陛下出面,“在5分鐘內將約翰遜趕下臺”。
這說法,對于很多人來說都相當新穎。
畢竟,在全世界看來,如今的英國王室不過是個吉祥物,出席出席各種禮儀場合,配合政府表演,就像二戰之后的日本天皇一樣,不但手中沒有任何實權,自己也甘于養尊處優,沒有任何干政意愿……
但是,這個普遍印象,是真的嗎?
不得不說,如果深挖英國王室的行為,哪怕是二戰以后的時代,他們都有很強的干政意愿,也不缺乏左右英倫政壇的影響力。
比如,伊麗莎白二世就曾在1970年代利用罕有人知的“女王同意”程序,派出私人律師游說閣員、施壓國會修改法律草案,使其免于向大眾公開其財務狀況。
在英國的立法運作過程中,大眾較為熟悉的是所謂的“御準”程序。即國會三讀通過法案后,由具有元首身份的君主批準并頒布法律,才宣告立法正式生效。一般而言,“御準”僅是象征性的例行程序,即使這類君主國元首依法有權拒絕御準,但近代幾乎沒有君主曾行使此權。
但英國有一條罕有人知的法律規定,若法案內容牽涉君主被賦予的宣戰、外交等“皇家特權”,或將影響王室收入、資產或利益的法律,則須在進入議會前得到女王同意。而涉及查爾斯王子以“王儲”身份繼承的“康瓦爾公爵領地”,也適用相關規定。
涉及“王室特權”法案須得到“女王同意”才能進入立法程序,所以任何負責相關法案的政府官員都有義務在程序開始前致信女王,解釋法案將對其造成哪些影響,并附上草案副本。女王的法律事務所“Farrer & Co”將負責檢閱法案內容,并據此提供女王建議,王室成員及法律團隊至少有2星期時間可仔細審視法案。
這樣就給了王室及其法律團隊充足的操作時間和空間。
1973年,時任英國首相愛德華·希斯內閣研議公司法案,其中包括旨在提高公司持股透明度的條款。
這樣一來,坐擁龐大身家的女王就要將她私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公布于眾,英國大眾也有機會知道女王的私人投資到底有多少。女王對此十分擔心。
拜“女王同意”規則所賜,伊麗莎白二世及其法律團隊得以提前過目議案,女王的操作開始了。
據《衛報》從英國國家檔案館(The National Archives)挖出的政府備忘錄顯示,女王派出自己御用法律事務所“Farrer & Co”的資深合伙人、王牌律師馬修·法雷爾出馬,與當時的貿易和工業部官員會面。
在會面中,法雷爾不斷強調,其客戶(女王)反對該法案將揭露她對上市公司的私人投資內容及價值,提議增加君主豁免的條款,更強調相關訊息公開不只將造成風險與爭議,更會“令人難堪”。法雷爾還施壓這些公務員,讓他們向自己的上級尋求解決之道。
據當時參與會面的一位公務員回憶:“法雷爾有點害怕,強調這個問題必須得到非常認真的對待,并指責我們讓他們陷入了困境,因此我們必須負責找到出路。”
同時,女王私下派出代表,與英國上議院中的不少貴族頻繁接洽,盡管不曾直接談到相關立法,但有效傳達了“陛下的憂慮”,這群貴族自然有能力理解主上的憂慮到底來自哪里。而且女王對財產的憂慮,也同樣代表他們的憂慮。
在女王的接連施壓之下,政府方面迅速作出了讓步。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任貿易大臣霍維想出了一個巧妙解方——他提議政府在草案新增條款,允許涵蓋“國家元首、政府、央行、投資委員會、政府組成的國際機構”等類別投資者,得以透過空殼公司持有股份,而無須公開持股者身分,外界也難以猜測公司的哪部分持股屬于王室。
霍維表示,他的部門已與女王的法律顧問討論了這項“保密條款”,對方也承認這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完美方案。
這項法案1976年在首相威爾遜任期內獲通過,女王的持股在1977年轉移至新成立的空殼公司名下。由于該公司已于2017年停止營運,這些女王股份的下落不得而知。
牛津大學憲法專家亞當斯指出,此事揭示王室對于改變立法的實質影響力,而且是那種“游說者只能在夢中擁有的影響力”。
曼徹斯特大學憲法學教授布拉澤爾則質疑,為何君主有權超然眾人,獨掌批準擬議中法律的權力:“為什么君主擁有這種特權,甚至上有能力在初期扼殺立法?”
英國沒有成文憲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與如今的日本天皇不同,根據戰后日本和平憲法的規定,天皇為虛位元首,僅作為國家象征存在;但英國沒有憲法,憲法性文件由無數的法律、慣例,乃至圣旨組成,其中有些圣旨的來源都不為人知。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女王同意”,這一條款的來源,竟然連最資深的英國法律專家都不知道。只大概了解這條可以追溯到1728年英王喬治二世年代,大概與打擊海盜的問題有關。
沒有成文憲法的限定,王室只是根據慣例被約束了權力,這些慣例是依靠長久的行使形成了慣性,而背后最大的倚仗其實是民眾限制王權的意愿。
但這也不意味著王室不會找機會突破這些約束,在某些領域和問題上擴充自己的權力。
根據英國慣例,每周首相都會單獨覲見女王2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內,首相會向女王匯報國內外大事。而女王也會在度假時邀請首相去到自己的鄉村別墅,參與打獵、燒烤等活動,期間雙方也會交換看法。
在戰后繼位的伊麗莎白二世,一生經歷了不少首相,其中如丘吉爾、艾登者,都是為溫莎家族立下過赫赫功勛的老臣,丘吉爾還差點兒得封一字并肩王。
女王被這些首相輔弼慣了,后來諸公確實亞歷山大,因為女王心中難免會想,牛津郡那個丘吉爾,比你們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我和他談笑風生……
所以,在女王和后來的首相相處時,她的身份就不僅僅是一位立憲制下的君主,而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首相難免要向她征詢意見。
這種類似首席顧問的身份,加強了女王對政府的影響。
而女王為了保衛這一影響力,可真是相當努力,這背后就遷出了一臺兩個女人的大戲……
女王在上個世紀最討厭的首相,當屬瑪格麗特·撒切爾。
說來也很奇怪,撒切爾夫人其實對女王十分尊重,每次和女王見面時都會行非常規矩的屈膝禮,蹲得一絲不茍,就快跪在地上了。
可女王最喜歡的首相是工黨的威爾遜,這位聽說單膝下跪行禮行得非常敷衍,和女王聊天就跟和哥們兒說話一樣,沒規沒矩,沒大沒小,還凈挑一些八卦來聊。更不用說威爾遜的工黨內部還有不少共和主義者,憋著廢除王室。
但是,女王就是喜歡他。
因為撒切爾夫人雖然對女王無比尊重,但她只是把女王當做一個“符號”或“象征”來尊重,她尊的是那個王位,那把椅子,而不是伊麗莎白二世這個人。
在覲見女王時,撒切爾不像其他首相那樣去咨詢女王的意見,而是向女王發號施令,指導女王該去做什么。
這讓女王非常不爽。
撒切爾夫人還十分愛用“WE”這個自稱,這源于她作為政客和稀泥的習慣。但是在英國王室的習慣中,“WE”這個詞屬于君主的自稱,相當于中文里的“朕”。
各位想想,這首相成天當著國王“朕”“朕”的,這國王不得恨瘋了她。
另外,兩人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也讓女王對撒切爾夫人很不感冒。
剛才說過,女王于戰后繼位,這一時期,舊帝國那一套已經不興了,英國已經形成了建設“福利國家”的全民共識,工黨仍然對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非常熱衷,整個國家在光譜上傾向左翼,女王最喜歡的首相也來自工黨。
所以,盡管女王本人是英國封建殘余勢力的大老板,但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其實還對左派觀念有些好感。
而撒切爾夫人則是反動陣營中最反動的存在,認為公有制造成效率低下,工會、罷工什么的更是蘇聯間諜陰謀破壞,通通都該圖圖了。
在削減福利的問題上,喪心病狂的撒切爾竟然廢除了英國小學生的牛奶補貼,靠搶走小孩喝的牛奶省錢。這種混賬加三級、缺德帶冒煙的政策造成了女王的極大反感。
撒切爾夫人強力鎮壓礦工罷工的態度也讓女王“心有不忍”,雖然她老人家的良心也十分有限,屬于于謙老師的父親那種善人——“我見不得窮人,快別讓我看見他們”。
但哪怕就這點良心,那也比撒切爾強多了。于是女王表示希望政府在對待礦工時,要傾聽對方的聲音。
種種矛盾之下,女王開始出手修理撒切爾夫人。
一般首相如果在覲見時早來幾分鐘,女王就會提前開始接見。撒切爾從來沒有獲得過這個待遇。她一貫非常守時,每次都會提前15分鐘到達覲見場所。但女王從來不會提前出來,而是一定要撒切爾夫人等足15分鐘之后再接見。
不過這招對撒切爾夫人殺傷力有限,畢竟她會在談話過程中給女王更多不痛快……
一計不成二計生,女王開始在度假時邀請撒切爾夫人和她老公一起參加戶外狩獵和BBQ,這下可把撒切爾夫人給整懵圈了。
撒切爾夫人出身城市中產階級,根本沒有過參與傳統戶外運動的經驗,第一次到達女王位于蘇格蘭高地的城堡時,撒切爾夫婦就因為沒帶專用戶外鞋,遭到了女王隨從的鄙視,可勁出了一番洋相。
作為城市人,撒切爾無法理解女王對于戶外活動的熱衷,在蘇格蘭高地寒冷泥濘的氣候中翻山越嶺,帶給了撒切爾極大的痛苦。估計女王看著這個“土老帽”在這受罪,心里得到了不小的滿足。
就在這兩個女人的互相折磨之中,風暴慢慢形成。
在外交領域,兩人的矛盾最終徹底點燃了女王的怒火。
撒切爾夫人極端反對英聯邦,因為她認為這一組織過于松散,根本沒有任何好處,索性不如解散。但女王極其重視“英聯邦元首”這一身份,并作為一名成熟的外交家為英國爭取了不少的利益。
當時,由于南非施行殘忍的種族隔離制度,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反對和制裁南非種族政府的運動,在英聯邦大多數國家都贊成的情況下,撒切爾夫人就是反對制裁南非,雖然她嘴上說制裁會傷害黑人,實際上卻是為了英國出口企業的利益代言。
此時英聯邦面臨分裂的巨大風險。
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對撒切爾夫人不滿的女王,決定越過慣例的限制,挑戰一下底線。
女王的計劃是通過向新聞媒體吹風,制造女王不滿撒切爾施政的輿論,然后通過和上議院中的貴族溝通,阻擋撒切爾夫人的一些立法,迫使后者回到軌道,或者更好,干脆逼她下臺。
但是女王的盤算阻力重重,首先,英國王室內部的意見就不統一。英國沒有后宮不得干政的規矩,女王的老媽王太后陛下就是撒切爾夫人的忠實粉絲,甚至在“鐵娘子”下臺之后還無比懷念她。王太后在女兒和首相發生矛盾時,斷然不支持女兒破釜沉舟的做法。
其次,貴族們也對女王的打算并不熱衷,由于當時工黨內改革上議院、廢除貴族特權的呼聲很高,貴族們非常害怕工黨執政。撒切爾夫人對貴族來說,如同救命稻草,指望這些人反對撒切爾,是十分不現實的。
最后,英國的民意也并不支持女王。雖然撒切爾的做法的確讓自由派、左翼人士十分反感,但是小資、中產則對她帶來的經濟增長很滿意。而且,就算民意對首相不滿,但相比之下,他們更擔心和警惕的,是君權干預實政。
所以,當女王的新聞秘書向新聞界透露了女王對撒切爾夫人的不滿之后,后宮、貴族、民意立刻就把女王頂了回來,最后女王只得棄車保帥,讓新聞秘書辭職了事。
但君主一怒還是事關重大,女王這么一鬧,讓撒切爾夫人對這位不甘心當符號的君主越發忌憚,害怕她玩一出破罐子破摔,所以開始在其他方面對女王進行妥協,例如王室津貼的大幅增加。
女王:這可是國體問題,得加錢!
另外,英聯邦國家本來對英國極度不滿,但是看到女王和他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之后,他們的心里得到了不小的慰藉,英聯邦得以存續,女王也可以繼續當“英聯邦元首”。
女王這波,還真不虧。
其實,胸懷利器,殺心自起。英國沒有成文憲法,盡管民意和各種慣例對王室權力有很大的限制,但也給王室留了不少可鉆的空子。在可以發揮這么巨大的影響力的情況下,要他們清心寡欲,甘心只當個國家的象征,確實太難了。
說回文章開頭那個問題,如果女王想的話,她能在5分鐘之內趕走約翰遜嗎?
別說,她還真能。
直接開除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但若真被逼急了,女王還有一招可以確保讓小金毛滾蛋,那就是直接宣布退位,和首相同歸于盡。
根據相關法律,君主退位,“她的”政府(沒錯,英國議會產生的政府,同時也是女王的“臣子”們組成的政府)也會隨之解散。
當然要是女王真這么干了,最大的贏家莫不是——
烏鴉校尉整理編輯
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烏鴉校尉(ID:CaptainWuya)
如需轉載,請后臺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資料:
半島電視臺:他拒絕辭職 伊麗莎白女王可以解雇英國首相嗎?
風傳媒:伊麗莎白二世疑施壓國會修法,讓王室免于公開名下財產
《衛報》:女王游說改變法律以隱藏她的私人財富
《華盛頓郵報》:伊麗莎白女王和瑪格麗特·撒切爾彼此有多冷淡?
來源:烏鴉校尉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