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矛頭聚焦在我們真正要解決的臺灣問題,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戰略性決斷。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我們需要對臺灣地區的戰略態勢做出于我有利的推動——抓住機會一步到位,但是這個一步到位不是所謂一口吞下去。
今天我們繼續討論由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堅持竄訪臺灣所誘發的危機,及其發展態勢。
目前中方軍演進入第二天,大家可能覺得好像沒有第一天遠火和常導試驗那么奪人眼球,但其實是“于無聲處聽驚雷”:我們的飛機和水面艦艇過了中線,我們的飛行員在視頻里和大家講了一個細節——“目視距離”——看到了臺灣島的海岸線和中央山脈。
海空力量的這些演習科目是極具象征性和針對性的。在我們官方的演習解說片段里明確講到,這次演習是“一般意義上的演練”、“作戰意義上的訓練”和“真實行動”三者的一種非常微妙的狀態,在某種意義上你可以把它稱之為“非戰爭軍事行動”,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軍事演練。
顯然,“臺獨”勢力也非常清楚這一點。蔡英文現在的態度是故作鎮靜、降低音量硬扛,繼續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給自己的臉上貼金,繼續把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這是她唯一的指望。
事實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諸兵種通過這兩天的演練用一種非常清晰的方式向所有人證實了一件事——我們在認認真真用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
同時我們的這邊的力度明顯已經傳達到了正在金邊開會的美國國務卿那里,布林肯對我們的軍演有了一個判斷——雖然這個判斷我們這邊是不認同的,但是他的反應很清晰——他認為大陸的這次軍事演習大大超過了佩洛西竄訪臺灣的嚴重等級。
布林肯試圖把佩洛西的竄訪包裝成一個普通的美國國會議員對臺灣的“和平訪問”,沒有什么實質的話語,沒有改變任何狀態,然后指責中國“你們怎么能做出這樣的過度反應?”
這是什么?這就是驕橫慣了的美國為自己的橫行霸道闖下的禍所編造的一套虛假敘事。
接著,今天布林肯給出了一個信號,這個信號預告了接下來要上演的重頭戲。布林肯稱接下來的某個時間,可能是幾個禮拜,也可能是幾天以后,美國的海空力量會在臺海地區上演海上航行、空中飛越——在他們認為的國際法下,把軍事演練再做一遍。
中方對此非常地敏銳,王毅外長這次完全沒有搭理布林肯,也沒有理睬日本的外相,然后外交部對包括加拿大在內的這些國家逐一點名批評。后面這一輪的博弈,它的長尾效應后續會進一步顯現。因為這件事發展到現在,真真正正已經正式進入到中美戰略博弈的框架和軌道——而佩洛西其實已經出局了。
為什么說佩洛西已經出局了?因為這件事失控了,現在我們看到她很自然地已經從新聞媒體的報道中“淡出”了。本質而言,佩洛西降落臺北后短促的十幾個小時的表演所帶來的所謂“勝利”其實已經破碎了。
因為大陸后續做出的堅定反應,其行動的力度和表現出的對于臺海戰略態勢的影響都指向了一個非常清晰的結論——這是以后當我們敘述起這件事必須要記住的結論——佩洛西闖禍了,這個自私、蠻橫、無知的所謂的美國的女議長,基于一己之私的那場政治賭博已經失敗,她沒有成為所謂的“英雄”,即使站在美國的那一側,她也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trouble maker”(麻煩制造者)——她魯莽的行動擾動了臺海地區的態勢,讓臺海的態勢發生了不利于美國的顯著變化,她打亂了自己人的陣腳,收獲的僅僅是個人虛榮心的極大滿足和一個極其短暫的時間范圍內所謂的“民主價值觀的榮耀”。
我們要非常清晰地知道,圍繞中美戰略博弈,包括佩洛西竄訪這件事本身,也不是一兩個節點就可以結束的“短促突擊”事件,而是一個持續博弈的“常態”。
當佩洛西和美國拜登政府無視中方發出的嚴厲警告,我們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我們的嚴厲警告是以話語的形式發出去的,但不能把它看成是一種口頭上的“放狠話”,我們后面是有一套“組合拳”的,中國方面對這件事是高度重視的,但是我們對于這種力量的使用是審慎而有節制的。
今天,另一個戰場開始出現,對于佩洛西本人和支撐佩洛西竄訪、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美國這屆政府,我們的反制措施是讓他們享受和當年蓬佩奧一樣的待遇——進入制裁清單,他們的直系親屬不要指望“吃飯砸鍋”,一邊從中國互聯網頭部企業上賺錢,一邊在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上踩上一腳。
而對于美國,外交部宣布了八項措施,三個“取消”,五個“暫停合作”。王毅外長描述過中方對于中美之間關系的這種認知,美國所謂的“三分法”說得好聽,什么該競爭的競爭、該合作的合作,該對抗的對抗……想太多了!我們沒有你們那么虛偽、那么人格分裂——今天你在核心利益上惡狠狠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利益,我們不可能讓你們像沒事人一樣,在非法移民、刑事、司法合作、跨國犯罪、禁毒、氣候變化上跟我們進行合作,我們還要誠心誠意配合你們,醒一醒吧,我們不會這樣和你玩。
這一輪中國在外交上的反制顯示了中方對于斗爭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戰場、次要戰場的認識是非常清晰的,所實施的是非常分明的精準打擊。
另一方面,從這次演習我所觀察到的中國大陸內部,包括還有境外的簡體中文社交平臺上的用戶,普遍存在一種認識框架,就是把軍演形容為“炸魚”、“放煙花”,“軍事演習有用嗎?”“要么就一口氣拿下來,統一掉”,甚至有人說“除非把美國人干掉,要不然雪不了這個恥”……等等一堆這樣的言論。
但從實際情況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方面的反應,你都知道這是炸魚,你那么有自信,布林肯還不如你嗎?
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中國走的是“王道”線路,節奏就是這么展開的。如果真的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把佩洛西的飛機打掉,或者在降落時我們進行一些干擾性的動作讓她無法在臺灣島落地,那后續我們能做什么?我們能得到的只是挫敗一次佩洛西對臺灣的訪問,讓她的訪問不成功。然后呢,既然已經把她趕走了,已經game over(游戲結束)了你還搞演習干什么?
我們把矛頭聚焦在我們真正要解決的臺灣問題,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戰略性決斷。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我們需要對臺灣地區的戰略態勢做出于我有利的推動——抓住機會一步到位,但是這個一步到位不是所謂一口吞下去。
這輪博弈正在變得日趨的深化,場域正在梯次的展開。在外交場合上,大家看到的是話語的較量;在演練場上看到的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支撐和轉換出來的軍事實力,正在務實地拓展和使用。
當然,現在還有第三個場域的較量,那就是認知、宣傳、信息、社交媒體平臺、網絡空間的較量,這里面涉及到體制機制和能力的建設,也對于我們每一個關心這件事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一種場域當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你要成為什么樣的力量。
當中美之間已經明確展開這樣一種博弈,你是否要選擇成為這樣一種人:把情緒宣泄的出口不是對著“臺獨”,不是對著美國,而是炮口指向內部,從而在客觀上形成各種紛擾。甚至是在中央政府進行最高決策,進行戰略性布局的時候,發起那種看上去極其正義,但實際是基于非對稱的信息和知識體系所形成的的有限的認知的信息場域上的壓力,然后把這種壓力指向自己的一方。你要扮演一個這樣的角色嗎?
我并不是說不能有批評的意見,什么話都不能說,我自己有時候也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我的意思是,就事論事而言,在進行情緒性的表達時我們是否能稍微自我調控一下。畢竟一場捍衛領土和主權的系統性博弈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同時,我們也要有效識別一些看上去大義凜然,打著激進的旗號,本質上販賣的東西是希望把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的東西翻掉的“極左”思想,本質上是被黨的第一個決議批判過的錯誤路線所支撐起來的框架。這些言論看上去是高舉大旗,實際上是橫沖直撞,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以此誘導輿論、擾亂視聽。
有人認為,在輿論上我們一開始情緒上的調門拉得太高了,當然這不是無懈可擊和完美無缺,但是我個人的建議是能否把這種不滿和相關的討論放到一個恰當的場合去考慮呢?
畢竟在這場如火如荼進行的博弈中,美方在臺海戰略勢態上已經因為佩洛西的魯莽行動和中方出乎美國預判之外的軍演力度和范圍,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先手。對于這樣一個美國,尤其是在島內以1450網軍著稱的“臺獨”勢力來說,制造思想和認知上的撕裂去對沖這種被動,甚至形成某些掣肘性的力量,毫無疑問會是他們本能想到的去挽回局面的領域。
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個體,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應該為了這場博弈最終的結果朝著有利于國家統一捍衛領土和主權完整的方向產生積極的改變去貢獻我們個人的力量,做出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相信這是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的愿望。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觀察者網”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