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平臺的搞笑幽默段子很多,這不過是一些操盤手們試圖掙個流量而已,疫情之下,許多人也就是弄個快餐糊口的小錢。博主掙的是流量,大眾就賺個哈哈一樂呵。
但是即使這樣,關于《局長吃魚》這樣一個短視頻還是看得我心里咯噔一下,恍惚間背后冒微微冷汗。這的確是給某些干部的精彩畫像。
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現(xiàn)在不是到處都不缺像“馬局長”這樣虛頭八腦的人嗎?他說的那些冠冕堂皇的人話,不正是一些干部的人際日常交往中見慣不驚的常用語言嗎?!
其實,《局長吃魚》的故事并非一般搞笑,在笑聲中存在極大的嘲諷意義,但是嘲諷之外,也不乏警鐘和鏡子的意義。
故事梗概大抵如下:
在笑聲中,人們冷靜一想,感覺這個故事可沒那么簡單。有人說,這局長與我們單位的那個什么“書記”什么“處長”太像了。有人說這群科長主任的怎么覺得那么熟悉呢?太像我們機關那群科局長了。當大家都覺得眼熟的時候,我們不能不說,這個段子高手的確高水平的概括了生活。
仔細一想,一條魚的分配,彰顯了社會交往中的“大學問”,你看那群點頭哈腰的科長主任,那個拋媚眼的身份不明晰的表妹,一個個的說話表情動作非常合乎人物身份。都在有意無意中、不露聲色的對局長進行了非常得體的奉承和效忠。而那個局長也是在把一堆無用且極不實惠的骨頭、魚鰭之類家伙,用非常恰當好聽的詞匯分配完后,自己落得個一盤實實在在的“魚肉”,這不正是某些貪腐干部的典型形象的化身嗎?
這是現(xiàn)代官場上下級關系的一副典型的生動素描。它諷刺了什么呢?
一是映射了當下社會的人際關系。
許許多多官場上的人際關系,通過“吃魚”和一場魚宴表現(xiàn)的惟妙惟肖。其實想一想,現(xiàn)在很多場合,我們日常交往中,很多情況下也是在“吃魚”,就看你會不會說魚宴上的這一套完整的套話。一定要把那些假話說的像真話似的。
這個局長無疑是非常聰明的,他很會“吃魚”,他不僅獨吞魚肉,而且讓他的下級們心甘情愿、屁顛屁顛地去吃那些魚骨頭和魚雜碎。盡管大家心里明鏡似的,都也知道那是假話,局長這家伙的的確確是貨真價實的貪腐高手。
二是關于語言問題。
你看那些“馬哥”“老板”“老大”等等,極具奉迎之詞,都極合人物身份,叫馬哥,只有那個表妹合適,別人叫就是不識時務。那個老大,說明他們感情更深一層。
那些對答稱謂,充滿濃厚生活氣息,很有“從生活中來”的味道,帶著強烈的生活韻味。而細想一下,這些話都基本是假話、虛話、套話、應酬話。所有這些話,最管用的都敵不過馬局長的最后那一堆“爛攤子”魚肉。
北大有一位教授最近有一個很有名的講座,他說語言腐敗是現(xiàn)在最大的腐敗。你看現(xiàn)在很多干部講話振振有詞,說起來那些八股一套一套的,可轉臉就去搞腐敗了,這種說與做對立的“兩面人”,大大影響著黨的隊伍形象。而這個局長,無疑為這類人畫了像。這群人為語言腐敗畫了一幅形象逼真的畫面,它就像一面鏡子,洞見人心。
我看我們的干部都應該認真對著這面鏡子照一照,你是主要領導干部,那就看看這個局長身上有沒有你的影子。你是個科處長,也不要以為與你無關,看看你像不像這里邊那些科處長。因為現(xiàn)在貪腐已經(jīng)低齡化,很多貪腐干部一上崗就先學會了這一套,所有就有了大眾總結的“35歲貪腐現(xiàn)象”。
至于那些“表妹”之類,也同樣不可置若罔聞,很多案例表明,一旦東窗事發(fā),這樣的事,損失最大的是“表妹”這類人,你拿青春做賭注,青春被廉價賣了,你最后可能啥也沒有落。
三是整頓作風。
我看各級干部完全可以把這個《吃魚局長》,當作一份反面教材,查一下自己的生活圈子,端正一下自己的人際交往習慣,做一個讓老百姓看得過去的放心干部。
說實話,有時候,看著當干部也不易,每當看到電視新聞畫面上,那些會場上的干部,一個個對著鏡頭不敢抬頭,甚至故意拿著一桿筆做筆記狀,或許就在那亂比劃哩,有的甚至用個袖口遮蓋住手表,有的甚至故意穿樸素著裝,等等,這種裝出來的“謙卑狀”,與毛澤東時代穿打補丁衣服,完全兩回事。
有時看著讓人覺得當干部真是個高危職業(yè)。但是當這些人轉臉對著群眾,那種頤指氣使盛氣凌人的兇巴巴模樣,又讓人覺得非常生氣和惱怒。還有的沒有幾天甚至就進了班房了。這種情況,常常讓群眾對干部形象和講話大打折扣。
群眾認識干部,一是從電視畫面,二是主要從一言一行的具體事上。馬局長魚宴上的言行就是行動,就是他內心世界完整真實的展示。他的語言雖然花麗胡哨,但是誰都知道,這個時候他說的全是真話,衡量干部,就看這時候他的內心世界。
領導干部,說到底應該是人民公仆,到底還是要有一點高尚追求的,不能老想著自己,不能只是為了車子、房子、兒子、票子、妻子一樣的“五子登科”,要想一想人民和自己肩上的責任。就這一點來說,我看好好聽一聽讀一讀《局長吃魚》,似乎比說那些高調話、比空談理論更有實際意義,也更加管用。
領導干部同志,局長吃魚,不知道你看后心里有啥感想,是否有所觸動。如果你像那個馬局長,不妨趕緊懸崖勒馬。小洞不補,大洞尺五。我們很多出大問題的干部都是從小事上放縱自己開始的。
前車之鑒,不可不察。
(作者系著名文藝評論家、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wǎng)【作者授權】,修訂發(fā)布,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刪)
【昆侖策網(wǎng)】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wǎng)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fā)現(xiàn)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wǎng)絡時代發(fā)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