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創造了好幾個第一,不僅影響了整個世界,而且在德國內部引起了不少爭議。這其中,與朔爾茨本人關系密切并且為其作傳的記者Ursula Weidenfeld最近撰寫了一篇文章,認為朔爾茨訪華其實是一個策略,道出了舒爾茨的盤算。與此相似,中國臺灣知名評論人士黃智賢也認為,朔爾茨訪華的動機并不那么單純。
Ursula Weidenfeld認為,目前德國依然對中國有較為嚴重的自由貿易。不僅僅是中國出口的手機和電子產品,還有歐洲綠色能源和電池轉型所需的原材料。朔爾茨非常希望與中國脫鉤,并且他試圖讓未來的歐洲都減少與北京之間的貿易。他這次來北京的目的,其實是為德國爭取時間。
他認為,德國沒有斷然拒絕中國進入漢堡港,這是可以理解的。從本質上講,歐洲是為了爭取時間。德國和歐洲已經開始尋找中國產品的替代來源,新的靈活供應鏈建立,進出口變得更加多樣化還需要一段時間。在短期內,只要有可能,與中國建立良好的貿易關系就符合歐洲的利益。
中國臺灣知名評論人士黃智賢認為,德國正在對中國采取兩手策略。第一,德國口中的“一個中國”政策其實是美國版本的“一個中國”政策,與中國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有根本上的不同。德國不承認也不允許臺灣與中國大陸統一。第二,德國要求中國大陸放棄對臺灣使用武力。
他比較了美國和德國對臺灣政策的相似點,認為美國一邊支持臺獨,一邊一直讓中國大陸保持一種可以改變臺灣民意的幻想。德國與美國的政策是一樣的。德國在中國賺錢、設廠、做生意,是因為德國認為中國這時候很需要外國投資,在商業談判時一定會對德國讓步。這樣,德國就達到了干涉中國內政的目的。因此他建議,中國大陸也要做好兩手準備。
有德國學者認為,德國現在應該做的是“暫時穩住中國,為擺脫中國爭取時間”。具體來說,歐盟應該迅速同加拿大以及南方共同市場簽訂自貿協定。但德國也要提防美國,特朗普總統曾給歐洲人吃過教訓,即使與美國的友誼也不能被視為理所當然,歐洲也可能成為美國貿易制裁的對象。如果歐洲不這么做,它將在美國和中國勢力范圍之間被撕碎。
掌控德國外交部、經濟部的綠黨呼吁德國應當吸取德俄關系的教訓,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而德國情報部門前不久也發出警告稱,德國已經陷入了對某個突然變得不很友善的強國“令人痛苦的依賴境地”。這次訪華不會緩解雙邊關系。德國政府已經宣布,將在2023年推出新的中國戰略,該戰略將比默克爾任內的對華政策更為強硬。
(來源:“鳳凰新聞時評軍情”,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