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美國眾議院為了選舉一個議長,鬧了一個底兒朝天。原本一個非常簡單的程序性問題,一百多年來,從來都是一輪投票走個過場,這次竟然搞得七葷八素,把尊嚴碎了一地。不少洗地的“美忠”不知深淺地站出來,說這才是美式民主的真諦,是立國者們的初衷。看來,按照美忠們的邏輯,美利堅應當就此好好地熱鬧地痛快地慶祝一番才對。天曉得,這個制度已經有兩百多年了,難道這之前的100多年來,非常容易地處理了這個問題,都是當時的議員們不負責任,被捧為開天辟地的立國者的初衷,這么艱難地才兌現?
這次翻車背后的具體緣由,還是特朗普現象陰魂不散。特朗普現象把美國共和黨推向了兩難境地,在2024年大選中,放棄特朗普嗎?共和黨要分裂,特朗普會拉走共和黨賴以存在的那塊最堅實基石;推出特朗普嗎?共和黨自身的基礎選民在全國已經淪為少數派,乃至極端派,肯定無法決定選舉結果。把這次議長選舉和2年前的1.6運動相提并論,這倒是蠻準確的,二者的一致性,就好比禿頭上的虱子——一清二楚。美國的傳統極端勢力,也就是美忠們口中的所謂民粹勢力,應經滲透到美國政體的核心,而且顯示了不小的沖擊力。
美國的確已經深層次分裂,不局限于表面化用詞用語的爭議那么簡單,比如把黑人叫做nigger(侮辱性稱呼),black(中性稱呼),還是 African American(尊稱),而是將反應在各種實質性困境之中。當下的美國遇到的問題在于兩派平均分割,最后由極少數人決定一項問題,依靠簡單的投票制度,根本無法解決社會的深層次問題,美式民主制度已經成為了一種推卸責任的借口,演化成為一個混日子的和尚,每天例行公事去撞幾下那破爛流丟一口鐘。唯一向世人宣示的內容就是:貧僧還活著。接下來,美國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出于黨爭目的執政黨被反復調查,政府關門經常化,而且美元信譽的核心——國債真的有可能出現違約奇觀。日子不是好混的,它反應了美國民族意識形態層面上的致命傷。
美式民主在走向黃昏,美利堅合眾國的前景堪憂。民主這一社會治理理念產生的初始目的,是為了社會治理的公平性,但這一制度在美國實行了200多年來,特別是二戰之后的近百年來,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當下美國的立國之本,對內在于自己的民主自由理念,對外在于以美元為核心的霸權,現在美國的窘境,折射出這些核心利益已經危若累卵。在膚淺的民主自由理念之下,美國政治結構簡單但又錯綜,當初的立國者們為了避免美國成為第二個歐洲,設計了弱政府與制衡的基本框架。歷史演化到如今,美國已經不再是當年的世外桃花源,而是面臨著一個信息暢通、交往繁雜的地球村。而美國的政治體制與社會意識形態,依然是那個互不聽命、各行其是的萬花筒。
美國政壇內斗激烈,兩黨之間的爭斗,進一步交織以各自黨內的激烈斗爭,這既是美國社會價值觀撕裂的反應,也是立國者們簡單政治思維的必然結果。美國自身政治未來如何發展,當然不是我們能夠管得了的事情,但是在美國內部撕裂的情況下,美國政客們為了尋求國內甚至是任何一黨內部的局部、暫時統一,非常有可能將矛盾外移,也就是以外部民族矛盾掩蓋內部階級矛盾的方式,尋求唯一共識。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已經成為他們的首選目標。幾經周折、費盡心機終于如愿當選之后,麥卡錫拿出自己準備已久的就職演說,在一個不長的演說中,麥卡錫涉及的唯一一個美國以外的國家,就是中國,反復強調了來自中國的威脅和與中國的競爭。不難想象,麥卡錫將要大肆地打中國牌,包括用比佩洛西更為高調的方式,竄訪中國臺灣。
暮鼓晚鐘下的美國,出于即將來到黑夜與噩夢的恐懼,極有可能對中國施以重手,對此,中國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變態且瘋狂的美國,中國首先要堅守自己的意識形態,必須認清代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類發展方向的意識形態之間的斗爭,才是中美之爭的最實質、最核心問題。“四個自信”不是虛的,是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是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核心。不是說民主不好,民主很好,但是美式民主制度是失敗的,在兩百多年前可能暫時地適應于北美的“孤立主義”特定歷史條件,但當其在“二戰”之后就從頂峰不斷下落,現在已經江郎才盡。
真正看到美式民主制度的弱點和命門,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最終戰勝強敵。美式民主制度之所以粗陋,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作為統治階級的資產階級,希望在政治層面出現一個弱政府,僅僅負責社會安定和一些暫時沒有盈利空間的公共服務。從資產階級的立場來看,民眾僅僅是資本游戲的承擔者,是資本升值的貢獻者,而當政府難以維系美國國內基本社會秩序的時候,資本就會傾向于制造戰爭而進一步凝聚國內,并通過戰爭題材保持資本盈利。美國在處于國內困境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對外的直接或間接的代理人戰爭,以此來轉移國內矛盾,并為資本尋找新的增長點。因此,在反華(特別是臺灣)話題上,中美關系很容易破裂。
半個世紀之前的1972年,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領導與籌劃之下,中美關系的大門終于開啟。在《上海公報》中,對于臺灣問題,雙方采用了各自表述的方式,充分展示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的奇思妙想。在美方表述中,美國人特別強調了希望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但中方沒有將“和平方式”認定為唯一方案,在具體實踐中,也沒有放棄“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口號。后來,由于臺灣內部政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毛主席周總理在世的時候,與大陸進行和平談判的政治實體和政治條件,已經完全實質性滅失。美國人也進而在事實上將他們單方主張的“和平方式”,演進為支持“臺獨”分子進行“和平獨立”。
正是由于美國的介入,使得臺灣問題70多年來一直懸而未決,不僅妨礙了中國的統一,而且構成了中國最大的外交掣肘。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因為美國的態度,使得蔣介石不敢接受大陸提出的“和平統一”條件。現在,只要站在稍微客觀一點的立場上,就不難看清楚,無論什么黨派執政,臺灣地區的現行政治制度和文化氛圍,與“和平統一”的前景完全背道而馳。中國面臨著頑固的“臺獨”分子控制臺島和經過幾十年“臺獨”教育的臺灣居民,這給了處于困境中的美國很多可以利用的“遏制”中國發展的機會。
如果大陸真的想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不再受制于人,發起“解放臺灣戰役”勢必將成為唯一選項。美帝國主義的介入,一直是很多“美忠”阻止發起“解放臺灣戰役”的殺手锏。對此,當然需要認真考慮,就當前的中美關系而言,最有可能出現戰爭的區域,就是臺海了,但也不能聽到蝲蝲蛄叫就不種稻子。在選擇武力介入臺海,以對華戰爭方式阻止中國統一的過程中,美國人也不是傻子或者愣頭青,還是很明白審時度勢的重要性的,屬于典型的欺軟怕硬。
須知,美帝國主義發動戰爭的根本目的,并非為了維護他們口中的“正義”,而是為資本尋找盈利點,賠本兒的買賣是不會做的。故此,大陸在準備“解放臺灣戰役”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能否干脆利落地實現解放臺灣的戰役目標。具體而言,就在于能否在不超過一個月的時間之內,基本上控制住臺灣全島。如果大陸可以實現這一戰役目標,美國就失去了直接或間接地使用武力插手臺灣事務的機會。大陸可以借“解放臺灣戰役”充分展示自己的強大的武備,這樣,經過充分地權衡利弊的美國就會知難而退,選擇別的題材或者別的區域,制造或發動他們所希望看到的戰爭。
麥卡錫自以為終于找到了可以讓他大展拳腳的舞臺,然而,他不要忘記,上次美國眾議院議長投票輪次,超過他這一次的發生在1859年,而美國內戰的爆發時刻是在1861年。在未來的兩年當中,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紛爭,共和黨內部的明爭暗斗,將成為美式民主制度的主旋律。這道“美麗的風景線”不僅僅會讓全世界人民見識的美式民主的丑陋,也會醞釀著美國對外轉移矛盾的危機。面對危機,中國必須保持堅定的意識形態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時,也不能被動等待,必須主動出手,解決幾代人幾十年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問題。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國家文化安全與建設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未來研究會常務理事,商務律師;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