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總統普京下令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時發表的“行動宣言”中明確指出,“行動”的目的是阻止“北約東擴”,同時保衛頓巴斯地區的人民,以及使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
阻止北約東擴,是俄采取特別軍事行動的最大最直接的目標。而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必須保衛和解放“受烏克蘭極端主義壓迫的頓巴斯人民”。而保衛頓巴斯,就必須使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到目前為止,俄方官宣必須實現的目標依然如此。
然而,在第一階段戰役結束從基輔周邊撤出并重新部署之后,俄方卻同時接受了頓巴斯地區以及扎波羅熱與赫爾松地區公投入俄。盡管俄一直稱最既定的行動目標必須實現,可既然接受了扎波羅熱與赫爾松公投入俄,也就意味著行動目標擴大到了扎波羅熱與赫爾松地區。
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接受了上述地區入俄之后,俄軍沒有鞏固防衛“陣地”,反而在烏軍攻勢下開始了大撤退。不僅退出了扎波羅熱赫爾松大部分區域,還撤出了部分“入俄”的民眾,以至于形成了目前的拉鋸戰。
俄軍先是一鼓作氣攻到了基輔城下,并基本解放了頓巴斯以及扎波羅熱、赫爾松的大部地區,同時也攻占了哈爾科夫等地。
然而,在宣布第一階段戰役結束之后,就馬上來了一個一退再退。沒能一鼓作氣,反而出現了“再而衰”的局面。那么,在這一段時間僵持之后,俄軍似乎要面臨“三而竭”了。
好在近來俄軍在對峙中又占據了主動,也有跡象表明可能在醞釀發動“周年攻勢”。可隨著美歐軍援的升級,一是這一周年攻勢會不會有?二是這一輪攻勢是否會無功而返?
現在的問題是,俄軍為何在第一階段戰役結束之后不乘勝追擊而是突然來了一個大撤退?是主動的戰略撤退?還是被動性的戰略敗退?
普遍的觀點是,俄軍的閃電戰沒能徹底擊潰烏軍,也只能是做持久戰的打算。而隨著美歐軍援的升級,俄軍就更有些吃不消了,也才有烏軍看似有效的大反攻,也才有了目前這種僵持或拉鋸戰的局面。也就是說,俄軍是不得已而為之大撤退,甚至可以說是戰略退守。
然而,說不通的是:雖然俄在烏軍的反攻中節節后退,但俄軍依然擁有炮火的優勢和制空權,而這是控制戰場態勢的重要一環。
看似俄軍在戰術上攻擊不利,可是俄卻有能力對烏克蘭全境進行戰略大轟炸,已經炸毀了烏克蘭大半的重要基礎設施。而在交戰中,俄軍也在大量消耗烏軍的有生力量。
大約3個月前烏方就聲稱已經動員了百萬大軍,可近來竟然開始了“抓壯丁”。這一方面說明可能此前動員并不利;另一方面也說明前線兵員消耗過大。
如果俄軍把轟炸烏全境的火力集中在頓巴斯等前線地區,那會是一個什么樣子?這表明了普京目前并不在乎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目前在俄烏直接交戰的前線,似乎是“瓦格納軍團”在出風頭。此前是“車臣軍”,現在是“瓦格納軍團”,還有數目不詳的來自各國的“雇傭兵”。感覺上是俄正規主力部隊在很大程度上雪藏,也就是俄地面正規軍第一階段戰役后就開始保存實力,這顯然是打大仗和持久戰的準備。這應當是視戰場態勢而主動調整。
即使是這樣,近來戰場態勢也在逐漸發生逆轉。目前是烏軍在拼死抵抗,俄軍在有條不紊地絞殺。
盡管烏軍一直在宣揚“勝利”戰果,盡管美國人一直在貶低俄軍,可近日烏克蘭方面也在聲稱俄軍正在醞釀戰爭周年大行動。澤連斯基也確認了這一點。且急于從美西方獲得更具殺傷性的武器。實際上,近日俄軍已經開始強化了攻擊力。
這一段時間僵持,不但大量消耗了烏軍,同時也摧毀了烏克蘭大部分戰爭潛力。而澤連斯基日前指責后方“休息”的烏克蘭人喪失了斗志。則即表明了前線作戰不利,也表明了國家戰爭意志也受到了重創。這可能就是普京的設計。這也表明俄軍并不是因為打不下去而撤退,而是有意的戰略撤退,或有意改變了戰略戰術。
當初俄軍發動閃電站還是非常有效的。一下就攻到了基輔周邊。且迫使澤連斯基與俄談判,甚至于差一點都達成了協議,只是因為美國的“攪局”才恢復到了強硬態度。
而俄軍的大撤退也就是在美歐開始對烏強援,以及澤連斯基放棄了談判立場之后。這表明了普京實際上是審時度勢改變了行動策略,這也就是閃電戰“失敗”的重要原因。
隨著美國北約介入加深,以及俄軍損失加劇,俄軍也不得不接受持久戰的現實,普京也不得不改變戰略策略。
普京應當清楚,速戰速決難以真正使烏克蘭去軍事化。只有長期的打擊,才能徹底摧毀烏克蘭的戰爭機器。如果不能使烏克蘭去軍事化,即使雙方簽署了協議,即使烏克蘭承認了中立,只要烏軍還在,或者說只要給了烏軍喘息休整擴大的機會,雙方就有再戰的可能。
俄烏沖突的實質是俄與美國北約對抗的激化,也就是北約東擴與反東擴。從俄打響特別軍事行動第一槍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這是二戰后歐洲最大的安全危機,也注定了歐洲安全秩序會因此而改變。
重建歐洲安全秩序,或與俄建立新的安全平衡關系,這對于急于增強獨立自主權的歐洲來說,或許是可以接受的。但對于美國來說則是絕不可能接受的。
與其說美國把自己變成代理人戰爭的主使國是為了削弱拖垮俄羅斯,還不如說是為了阻止歐洲建立不由美國主導的新安全秩序。
如果戰爭結束后俄與歐洲建立了新型關系,也就意味著美國很可能失去歐洲安全秩序的主導權,歐洲會更加的獨立自主。因此,美國無論如何不能輸,或無論如何不能讓俄實現行動目標與歐洲建立新的平衡關系。
特別軍事行動使俄與美國北約進入了正面對抗的節奏,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輸掉這場戰爭或不能實現特別行動目標,消耗削弱了自己實力的同時,還惡化了與美歐的關系。戰爭結束之后這個關系也難以建立穩定的關系,甚至于會形成持久的冷戰式對抗關系。
換句話說,如果不能與歐洲建立新的平衡穩定關系,俄的發展就會嚴重受制,國際地位也會急劇下滑。重要的是,“戰斗民族”的戰斗意志會嚴重削弱,而美歐在戰略上就取得了巨大的優勢。這對俄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而目前北約和歐盟國家介入戰爭太深,也可以說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此時歐洲也已經輸不起了。一旦接受了俄實現行動目標,擔心俄就會壓歐洲一頭,歐洲的國際地位會明顯下降,反而會增加對美國的依賴,想獨立自主也就更難了。
而這正是拜登的設計。因此,這是一場誰也輸不起或不能輸的戰爭,只能是以徹底摧毀烏克蘭為代價了。
拜登設計的是通過戰爭的消耗和嚴厲的制裁孤立、削弱、拖垮俄羅斯。重要的是可以不斷增強俄歐的敵意。俄歐的敵意越強,就會形成長期的相互牽制作用,這對美國主導歐洲或北大西洋戰略更有利。
現在烏克蘭是美俄代理人戰爭的代理國,之后歐洲就成為了美俄戰略較量的代理國,這樣美國才能更好地實現離岸制衡。
可是,盡管烏克蘭戰爭使喚歐洲對美國的依賴感增強了,或增強了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力,也就是拜登所說的美歐更團結了,實際上恐怕遠非如此。
歐洲人不是傻子,對美國的小九九不會不知。只是還心存壓制住俄的幻想,更是小胳膊擰不過大腿的表現。也就是說,配合美國的戰略更多的是迫不得已,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思維現象:
一是長期對美國的依賴形成了習慣。
正所謂習慣成自然。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決定誰拳頭硬,誰就是爺。
二是歐洲內部戰略思維的混亂。
想獨立自主,還想著扯美國的大旗。也就是不想放棄西方聯盟。親美的不親美的國家各半,因此形成不成統一的戰略思想。這與近年來歐洲一直處于衰退困境有很大的關系。
三是對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特別是核威懾力的俄羅斯也確實是非常恐懼。不得不依附于美國的保護。
四是歐洲內部的分裂在加劇。
看似追求平等合作的歐盟,實際上存在著嚴重的分歧與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東西歐歷史上的敵對,甚至于文化、文明、價值觀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法德等西歐國家總想著控制歐盟為己用,而東歐國家又不甘心于受制于大國。重要的是美國在歐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實際上,東歐國家更想拉著美國平衡法德,而法德卻更想獨立自主。
而法德兩個大國也各有自己的小九九,也都想坐上歐盟龍頭老大的寶座。德國的經濟實力最強,而法國則是擁核五常之一。如果兩國能夠形成合力,自然可以共同領導。如果各懷心事,那就注定了要分裂歐盟。
還有就是歐洲的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或極右主義的斗爭日益激烈化。英國的脫歐也增強了歐洲的分裂主義的情緒。
美國正在利用歐洲的不團結或分裂來控制歐洲。我們曾經分析過,如果歐洲不能為美國霸權戰略所用,一個統一的強大的歐洲就將是美國的一大戰略競爭對手,就必須削弱甚至是分裂歐洲。
也正是因為如此,盡管與美國一道對俄進行了嚴厲的制裁和向烏提供武器裝備,可是美歐之間實際上還是各玩各的,而歐盟內部實際上也是在各玩各的。
而美歐的分裂、歐洲的分裂以及歐洲的衰退的加劇,這對于俄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目前美歐似乎還顯得團結,可隨著戰爭時間的延長,隨著歐洲承受損失的擴大,隨著烏克蘭不斷被摧毀,俄的堅持很可能換來的是歐洲分裂美歐分裂的加劇。一個衰退分裂的歐洲在戰略上是俄最大的利好消息。對此,俄付出的代價雖大也值。
由于已經沒有回頭路,只能是一往無前。所以,普京很可能是賭歐洲和烏克蘭先被拖疲拖垮,這樣俄的安全環境反而會變好。在戰略上對俄來說可能是一勞永逸。
另外,烏克蘭盡管在美歐的支持下進行了有力的大反攻,也在努力堅持,可是目前烏克蘭的戰爭潛力大半已經被摧毀,烏的戰爭意志還在不斷被削弱,烏內部的分裂也開始加劇。
盡管面對的是俄羅斯的武裝“侵略”,可烏克蘭人也明白,俄的行動也是迫不得已,是烏威脅到了俄的安全在先。如果不是甘做美國的棋子也成不了炮灰,這是典型自找的。時間一長,恐怕戰爭意志就會徹底消失。而澤連斯基的地位恐怕也難保太長的時間。俄沒有拖垮,烏克蘭卻可能率先倒下去了。
普京之所以敢如此豪賭,最重要的是中美目前激烈的“競爭”。也就是美國無法發全力,畢竟與中國的“競爭”才是美國的戰略重點,畢竟美國也不想在俄身上消耗真氣。
還有一點是,普京應當清楚,即使閃電戰可以取勝,只要烏克蘭不宣布中立,即使占領了整個東部地區,美歐也會在背后無休止地支持鼓動烏克蘭與俄打持久戰。因此,摧毀烏克蘭的戰爭潛力和戰爭意志是必須的,自然也就需要長時間地打下去。很可能普京目前是在將計就計。
日前,俄方突然聲明可以無條件與烏克蘭談判。這被一些人解讀為:俄打不下去了。實際上,這很可能是間接向烏克蘭和美歐發出最后通牒。
如果現在就開始談判,那么“土地換和平”或“割地求和”的基點就是目前對峙的區域。如果等到俄發動周年戰役,如果等到俄控制了整個東部和南部地區,談判的基點就一定會擴大了。
我們最早的時候就分析過,普京很可能是想完全控制整個第涅伯河以東的地區,并把基輔一分為二。目前看來,普京真的是在一不作二不休在實現這一宏大的戰略目標。
這一大片區域,是烏克蘭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地區。如果最終能夠把這一大片區域從烏克蘭分裂出去而由俄控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就值了。
因此,普京的終極目標就是兩個:一是把第涅伯河以東地區完全分裂出去;二是制造美歐的分裂和削弱拖垮歐洲。這樣,俄才能一勞永逸。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動態大參考”,修訂發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科羅廖夫:親兄弟明算賬!普京:中國人砍價很厲害,是個“難纏”的好伙伴
2023-02-10秦安:五件大事情,伊朗“雙響炮”,普京搗敵巢,中國“兩紅線”
2023-01-2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