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把一個好好的團隊整垮?第一,一天到晚文山會海,動不動就開會,一會兒被抓去開這個會,一會兒被抓去開那個會,讓大家沒有時間干活了。第二就是沒有包容心,總覺得底下的人不賣力氣,于是開始打卡,開始日報周報,容不下部下閑著。第三就是拉幫結派,不管這公司是幾十個人還是幾百個人,一旦形成了山頭和幫派,這個公司也離走下坡路不遠了。因為開始有“公司政治”,他已經不是以市場為導向,已經不是以經營為主導,大家都開始玩虛的,都追求“政治正確”,就開始做表面文章,看似做得挺好,其實都沒用處。每個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為了證明自己有價值,天天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一個團隊一旦開始“務虛”不務實了,也離走下坡路不遠了。第四,團隊的頭越來越橫,聽不進大家的意見,結果所有的人都希望他出錯。明明知道他這樣決策是錯的,可大家都會告訴他,你這樣做是對的,“擁護”他,目的只有一個,讓他出丑,讓他犯錯。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沒有了敬畏之心,覺得自己很牛的時候,這就離把一個團隊搞垮不遠了。
這是最近看到的一則短視頻中的話。其所述四點之中,其他且不去說他,這里只說其中的第二點------“沒有包容心,總覺得底下的人不賣力氣,于是開始打卡,開始日報周報,容不下部下閑著。”
近些年來,一些單位在打卡問題上可謂費盡心機,哪怕財政吃緊,也毫不吝惜在考勤設備采買更新上耗費巨資。可光打卡,能治得了出工不出力、不出力還搗鬼嗎?疫情期間,很多單位線上辦公,事實證明也沒有耽誤多少事。如果一個人天天不坐班,而能不耽誤事,那說明這個人還真有點能耐,至少網上辦事的技巧嫻熟。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單位還可以把其辦公室租出去賺點效益。
單位如果只盯著人的實體是不是正常坐班,而不著眼于是不是能把工作干好,無疑有舍本逐末形式主義之嫌。最多可以這樣說:“你可以天天不來,但如果哪一天遇到緊急事,必須要你在規定時間到崗,你卻做不到,責任由你全部承擔。”這樣一來,他是不是選擇正常坐班自會掂量。更何況,無條件加班乃機關單位家常便飯,如果考勤機制過于僵化教條,以后再遇到加班,人們有怨言也自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說無限專注上下班打卡,還可以說是端正態度崇尚紀律,那么某單位最近竟然在這一問題上還繼續延伸,專門就禁止拎早點進辦公室發書面通知。這就更讓人感到有點小題大做了。拎早點進辦公室,畢竟不是公交、地鐵、動車里吃鹵雞蛋、韭菜盒子,而且也不會很常見,按說口頭說說也便得了,犯得著煞有介事專門發書面通知?
然而這還沒完。緊接著沒幾日,竟然還來了“拎早點上班督查情況登記表”,“督查地點”“督查日期”“督查人員(簽字)”“拎早點時間(時 分)”“拎早點人員姓名”“拎早點人員單位”等等一概赫然于表格中,一切儼然“行禮如儀”,讓人更感覺匪夷所思。我們常說給基層減負,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減少表格。如果連“拎早點上班督查情況”也必得訴諸“登記表”,這負又如何減得了?這究竟是動真碰硬求真務實,還是純為刷自身存在感的形式主義?難怪有人諷刺:“蛋閑得真痛,不是疼。”
有人諷刺道光皇帝的形式主義,說道光朝朝野上下,都在斤斤計較公文的齊整、文字的娟秀。封疆大吏的奏折,無論說的事兒如何,只要行文上出一點小錯,就可能遭到皇帝的嚴厲批駁,以致丟了官帽。這據說是曹振鏞的主意。這人跟道光一樣,人不壞,也不大整人,但是什么大事都不想干,也干不了。因為道光發愁,看奏折看不出名堂,曹振鏞就說,盛世無大事,但下面的人每每好危言聳聽,所以皇帝批奏折時只要挑出一丁點細枝末節的小錯,就大加駁斥,便可以震懾他們,讓他們覺得圣主明察秋毫。于是風氣所及,從官場到科舉,人們越來越注重格式,注意別出錯,注意文字好看與否。如果一個人寫不了一筆好字,那么科舉的名次肯定高不了,仕途也好不了,別說當大官,就是做清客幕僚都沒有人要你。所謂的好字,也不是講究藝術性,而是只求娟秀好看。從那時開始,清朝開始流行館閣體書法。重形式輕內容一至如此。而且不僅文如是,武亦如是。都說八旗綠營不中用,但校閱起來,隊伍格外整齊,鎧甲鮮亮旗幟飛揚。只是,再漂亮的形式,也應付不了末世的問題……
即如今日上班打卡問題,其實各單位可以結合各人實際情況,以不影響工作為前提,適度予以一定的人性化操作。特別是在面臨生育率下降的今天,對于很多年輕人而言,一定的彈性工作制無疑有利于“生育友好型”環境建設。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誰說“義不掌財、慈不掌兵”?真正的軍人往往多愛兵如子。“仗有你們打的,你們現在的任務就是休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官更是常對摩拳擦掌主動請纓的戰士們說這樣的話。人與人之間,最可貴的是信任。你以“拿摩溫”一般的監工態度待之,他自然只會以雇工的心態對待工作。人心都是肉長的,絕大多數人都懂得感恩報恩。組織上盡可能予其生活以關照,較諸一味死看硬守追求形式上的時時在崗,更能喚醒人們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其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更強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當然,做到這一點,不僅考驗領導者的仁愛,也考驗領導者的智慧,更考驗領導者的擔當,遠比一刀切地上下班點卯難得多。如果領導者懶政惰政,只熱衷于形式上的整齊劃一,自然不屑為之。事實上,這種帶人情溫度的考勤機制才是真正的實事求是、骨子里的效能建設。
作者:張田芳;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