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馬斯所做的是可怕的,同樣真實的情況是,發生在巴勒斯坦人身上的事情也是無法忍受的”。“沒有誰的手是干凈的,我們所有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同謀”……對本輪巴以沖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近日在多個場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相比當下拜登政府種種言行,這番話聽上去倒是清醒不少。本輪巴以沖突發展到當下境地,全世界都痛心不已。從歷史上看,巴勒斯坦問題根源在于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夙愿遲遲未能實現,在于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歷史不公一直未能得到糾正。要想根本解決問題,還是要回到“兩國方案”的框架中去。就眼下來說,停火止戰,避免人道主義悲劇持續加劇,是最為緊迫的事務。這其中的道理并不復雜,奧巴馬所言,某種程度上也算與這種國際共識和人道主義呼吁相契合。可問題恰恰就在于,這樣“人間清醒”的聲音,在今天的美西方似乎相當“另類”。如有網友所言:“這話怕是只有他下臺了才敢講吧。”“美國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呼喚戰爭。”在巴勒斯坦問題中,美國的態度與行動一直與緩解矛盾、謀求和平背道而馳。本輪巴以沖突爆發后,美國不僅向中東地區增派軍事力量,向以方提供大量軍事援助,還兩度阻撓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有關巴以局勢的決議草案,一系列言行令國際社會大跌眼鏡。眼下加沙地帶人道系統全面崩潰,美國總統拜登雖公開表示“巴以沖突應該出現人道主義‘暫停’”,可在轟隆的“戰爭機器”面前,這種微妙的態度偏移,又能有多大意義?猶記得,就巴勒斯坦問題,拜登上臺前做出過多項承諾。如今回頭來看,包括推動巴以和平、重開負責巴勒斯坦事務的駐耶路撒冷總領事館、阻止以方擴建定居點等,儼然又成了“空頭支票”。面對以色列在猶太人定居點、耶路撒冷等問題上奉行的強硬立場,拜登政府選擇的是在多個場合鼓吹美以牢固的盟友關系,并繼續承諾給予以方安全保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盡管拜登政府聲稱支持通過“兩國方案”解決巴以沖突,但他們幾乎沒有為此目標采取什么行動,看上去也未做出積極努力。身處美國政壇,臺上、臺下者為何態度迥異?或許他們不是下臺了才“清醒”,而是不在其位一身輕,所以“敢說了”。一來,為維護美國霸權無所不用其極,正愈發成為美國政客唯一的“政治正確”。地處三大洲交界地帶的中東,是世界上油氣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深耕于此一直是美國維護經濟乃至軍事霸權的重要一招。美以兩國維持著數十年盟友關系,以色列被視為美國在中東“不沉的航空母艦”,拜登政府對以不遺余力支持顯然是一種“戰略慣性”。二來,政治惡斗滋生的政治壓力,讓理性決策變得很難。近年來,有關以色列的議題在美國黨派政治中熱度上升,共和黨屢屢攻擊民主黨“支持以色列力度不夠”。布林肯發一條“支持停火倡議”的推文,都會招致共和黨政客的猛烈抨擊,最后不得不刪除了事。而民主黨黨內,則并不完全支持拜登政府的“親以”立場,多位進步派議員批評“以色列空襲所造成的平民傷亡”。
三來,資本、文化、宗教等也是理性難尋的重要因素。恰如有國際問題專家所言,“美國正被猶太資本衍生出來的政治勢力和其他勢力,嚴重綁架。”“幫助盟友以色列是‘一項明智的投資,將為美國幾代人的安全帶來紅利’”。這是拜登對自己決定的辯解,可這樣的冰冷算計能得償所愿嗎?眼下,無視人道執意“拉偏架”已使美國面臨“一場糟糕的外交危機”,讓美國在國際上更加孤立。比如,日前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演了這樣一幕:當美國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大使代表發表演講時,眾多與會者轉過身,背對講臺,抗議美國在巴以問題上“一邊倒”支持以色列、無視巴勒斯坦民眾的人權。此外,巴以沖突愈加失控,不僅會讓地區持續動蕩、民不聊生,乃至拖累國際石油市場,也可能讓美國在中東拉滿仇恨,影響美國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布局與影響力。如此種種,又符合誰的利益呢?國際政治的博弈背后,自然有很多政客的反復斟酌與妥協,可那些被槍聲炮火掩蓋的,是理性的吶喊,是平民的呼救。如今加沙地帶的平民正在遭遇空前的人道主義災難,正如白宮墻上近日出現的那些紅色“血手印”一樣,作為“燈塔”的美國政府,手何止是“不干凈的”,而是“沾滿了血淋淋的罪惡”!

(撰文:何若;來源:“ 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