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已經結束訪華,從他的言行以及媒體報道來看,此行的最大目的就是“求穩”和“求溝通”。可能拜登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戰爭邊緣游戲已經玩過了火。在忍無可忍無須再忍的情況之下,中國可能真的要發力或“動手”了。
在美國總統大選倒計時的情況之下,拜登政府突然派沙利文出訪中國啟動新一輪中美戰略溝通磋商,可以說是不那么合情理。特別是在拜登已經明確退選的情況之下,再啟動一輪磋商談判實在是沒有那個必要。
盡管哈里斯是拜登親選的接班人。可一是能否接得了班是一個問題;二是即使接了班,能否延續拜登的對華戰略則又是一個問題。
特別是在美國內部近來對拜登對華政策質疑之聲高漲的情況之下,與一個即將下臺的政府進行戰略磋商談判,外界認為意義不大。
此訪對中國來說,重要性似乎并不是那么大。當然,中美關系畢竟是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人家主動要來,也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
對于沙利文此次訪華,無論是美方的透露信息還是媒體的猜測,都認為是為了“求穩”。而從沙利文來華表態來看,似乎也確實是以求穩為目標。
在與中方會談時,沙利文表示,美中之間有分歧,有競爭,也有很多需要合作的領域。同意應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對方,競爭也應當是健康、公平的。美國無意同中國脫鉤。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不支持“一中一臺”。美國和中國將長久地在這個星球上和平共存,美國的政策目標就是要找到讓美中關系可持續發展的辦法。美方愿同中方繼續保持戰略溝通,增進相互了解、減少誤判。
有關涉臺的表態有些令人意外。沙利文在強調堅持“一中原則”的同時,更是具體用了“三個不”。這在以往美方涉臺政策的表態解答時似乎是很罕見的,多少還是有些誠意的,至少表示出美方清楚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敏感性。
在訪華的過程中,中央軍委副主席張佑俠將軍會見了沙利文,這似乎是打破了美國高官的訪華慣例。這表明了美方強烈希望恢復與我軍的有效溝通。
恢復或增強兩軍溝通,顯然就是沙利文此訪的一大重點。在拜登政府即將卸任的時候,美方在這個問題上如此重視,這就讓人不得不有所聯想了。
當然,沙利文此訪的最主要目的,與此前預料的一點不差,那就是拜登還想與中國“套近乎”。這一點,沙利文在與中方溝通的時候已經說得非常明確了。
負責任地管控中美關系也好,建立防沖突護欄也罷,這是拜登反復強調的宗旨。在卸任之時,中美關系依然還處于緊張對立的狀態,這表明拜登外交能力的不足。
如何才能體現拜登對中美關系的掌控能力,那就是在卸任前與中國進行密切的溝通交流,或者說再達成什么“共識”。
即使已經是無法擺脫任期內沒有到過北京的尷尬局面,能夠在第三方地點實現最后的會晤也總是好的。如果這一點也難實現,通個電話總還是方便吧。
一方面是為了拜登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民主黨或者說是哈里斯的大選助力。那么,除此之后,還有沒有別的呢?
盡管中國對于歐盟和加拿大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加稅立即進行了適當的反制,可沙利文此訪時,中國似乎并沒有刻意提到拜登政府即將生效的電動汽車等相關產品加稅案。也就是說,我方對此似乎不太在乎。
其實,不是不在乎,而是已經制定好了反制措施。而我方的反制似乎也并限于此,而是有可能有更大的動作。
這一次溝通中,我方突出強調的就是臺海問題,中方表態也都非常強硬。
中方雖然沒直接提及臺海問題,但在接見沙利文時強調的“三點問題”。語氣雖然平和,但態度卻已經是相當強硬了。
首先,要求美國正確地認知中國。要解決中美爭端,必須先解決“是伙伴還是對手”的問題。不要說把中國當成打壓對象,就是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都不行。
要么是伙伴,要么是對手。也就意味著,要么是合作,要么就是對抗。只能二選其一。沒有什么“合作競爭對抗”三分法,態度已經相當強硬。
其次,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是美國在搞對抗,中國只是迫不得已而應戰。責任在美國而不在中方。這顯然是在告訴美方,要改變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這是堅定中國的立場原則,這是多少輪磋商談判也改變不了的。
其三,中國也謀求穩定,但美國必須與中國相向而行。言外之意就是美國不改變目前的對華政策,中國也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其實,近一段時間以來,我方在一系列問題上的態度或策略已經在悄然發生重大改變,或者說已經不限于停留在口頭警告和被動反制了。
在臺灣問題上,我軍已經對整個臺島進行了大規模的全方位的封鎖圍攻演練。且我軍在臺島周圍的維權震懾巡航已經實現了常態化,徹底改變了美國不允許改變的“現狀”。
而在《反分裂國家法》和《刑法》等法律的基礎之上,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隨后國臺辦和公安部同時公布的臺獨頑固分子的名單,則意味著要對臺獨采取執法行動了。
值得玩味的是,日前日方指控我軍機侵入日本領空一事,這應當是歷史上的首次。我方強調對此不要過度解讀。
日本一直叫囂“臺海有事即日本有事”,近來與臺獨和反華的菲律賓互動非常頻繁,同時還在積極針對中國進行軍事部署和實戰演練,敵意已經滿滿。
日本漁船和公務船可以有意侵犯我釣魚島領海,我方“無意”進入日本領空有何不可以?
不管怎么說,這一事件很可能意味著是對日本的一次嚴重警告。當然,也是對美國的一次嚴重警告。那就是不要期望中國會吞下犧牲核心利益的苦果,中國不是不敢動武,而是有沒有必要動武。
我軍突然強硬,還不僅表現在臺海和東海,在南海也是如此。
中菲船舶相撞事件已經不新鮮了,但每一次都是菲船沖撞我方。最近一次發生的撞船事件可就反轉了。我方第一時間公開了我海警船直接撞擊菲公務船的畫面。
不僅如此,日前我戰機還直接向菲軍機發射了照明彈,這回似乎是該出手時要出手了。
有意思的是,我軍警這一次強硬出手,美西方媒體似乎都啞火了,至少不那么大肆炒作了。
最近一系列動作表明,我方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階段。正像我防長此前在香會上的表態那樣,我軍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其實,單純從戰爭勝負的角度來看,不管是臺海南海還是東海,此時應當是最佳的開戰時機之一。
原因很簡單,美國深受烏克蘭戰爭和中東新戰亂的牽制與消耗,而這兩場戰爭都不能放棄或輸掉。
盡管美軍的戰略是保證可以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能力,可目前看來連這兩場代理人戰爭都應付不過來。如果再與中國在西太平洋上開戰,就更無勝算了。
重要的是,美國一直也沒能建立起反華艦隊,而歐盟一直保持自己的印太戰略獨立,且公開表示不會在中美大國競爭中站隊美國,更反對陣營對抗。美軍歷史上還沒有過一次獨立與大國打大戰的歷史。
盡管我方一直保持克制,也一直以大局為重,更堅持和平談判解決問題。可近來的動向顯然有些讓美國不安了。
目前對于美國來說,重要的還不完全在于有沒能力管控好中美危機,而是正在失去控制其小弟盟友的能力。
盡管給予烏克蘭強力的支持,可目前看來,澤連斯基也并不完全受控于美國,以色列更是如此。美國如此強力付出,換來的卻是小弟們嚴重不聽話,甚至是已經開始要挾美國了。
如今,不管是“臺獨”分子還是菲律賓的小馬克斯,美國似乎也都無法有效完全控制。
美國玩的是戰爭邊緣游戲,不是真的要戰爭。對于臺獨勢力來說,中央已經啟動了懲治的執法程序。一旦美國對華政策改變,或者說對臺政策轉變,臺灣的政治就會出現逆轉,反臺獨的聲音會更高漲。臺獨想借中美關系緊張之際擴大勢力,可就要偷雞蝕米了。
所以,目前不是美國想不想臺灣穩定的問題,而是臺獨勢力在想盡辦法把兩岸危機演變成中美危機。
在南海應當也是如此,菲律賓小馬克斯在反華問題上走得太遠,可以說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而美國盡管一再強調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南海,可由于中東戰爭外溢風險擴大,美國能用的航母都去了中東。可以說在西太已經也出現了兵力空虛,或者說目前美國已經無暇顧及南海。
如果美國不給予強力的支持,甚至于與中國緩和關系,對于菲律賓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了。
在已經挑起了菲律賓人反華情緒的情況之下,如果此時向中國示弱,首先就過不了菲內部這一關,他是會被政治清算的。
所以,目前只能是強硬相向,利用美國不想失去菲律賓這個前沿陣地的心理,通過激化中菲矛盾把美國拉進來。
不管是臺獨還是菲律賓,一旦激怒了我軍動武,美國可就真的為難了。
有美國支持,我方的威懾力自然有限,而目前的美國恰恰是嚴重缺乏對自己盟友的控制力。
自知已經是很難把控局勢的美國,此時也只能期望通過穩定中美雙邊關系的方式穩住中國,希望中國不要忍不住動武了。
用打壓遏制中國,用合作穩住中國,用好話忽悠中國,這已經成為了美國的套路。
沙利文回國后,美國對華電動汽車關稅恐怕就會正式生效。而美國立即曝出氣候特使將來華談合作,這顯然又是想借此穩住中國。溝通也好,求穩也罷,實際上還是在忽悠中國,這也表明了美國對華真的是沒什么好辦法了。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動態大參考”,修訂發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