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吳慶軍教授的“新平衡經濟學”專著《中國經濟不平衡與平衡轉換研究——多層次轉換經濟發展理論》在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著作介紹
長期以來,經濟學理論界對發展問題大致可分為均衡發展學派和非均衡發展學派。本書則試圖打破兩大學派之間的界限,改變兩分法的思維模式,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基礎,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運用辯證思維進行理論抽象,提出了不平衡與平衡發展統一邏輯解釋的新經濟發展理論,稱為多層次轉換經濟發展理論,即不平衡啟動、協調推進、綜合平衡的多層次轉換經濟發展理論,全稱為:不平衡發展啟動—統籌協調發展助推加速—高水平高質量綜合平衡發展的多層次多階段轉換經濟發展理論。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這些問題不僅關系到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探索中國經濟不平衡的產生原因,以及經濟如何實現由不平衡向平衡進行轉換,對于理論和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經濟的不平衡表現在多個層面,包括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產業結構失衡等。這些不平衡現象的存在,不僅制約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對社會的公平正義提出了挑戰。本書試圖從多層次轉換的角度出發,構建一個理論框架,用以分析和解釋中國經濟不平衡的現狀及其由不平衡向平衡的轉換機制。本書首先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濟發展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動力學、計量經濟學、統計學、運籌學等量化方法,對理論進行學理化、系統化、模型化和實證化,并且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實踐,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方法,進行理論提煉和抽象,最終融合升華形成了多層次轉換經濟發展理論。其次度量了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絕對水平和相對水平,綜合測量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程度,進而構造中國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綜合指數。再次分析了經濟不平衡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發現了經濟不平衡性在經濟不同發展階段的作用不同:經濟發展初期,不平衡性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經濟發展中后期,不平衡對經濟發展具有阻礙作用,統籌協調發展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最后對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進行剖析,提出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有效對策。(1)提出了不平衡與平衡發展統一邏輯解釋的新經濟發展理論,稱為不平衡啟動、協調推進、綜合平衡的多層次轉換經濟發展理論,即多層次轉換經濟發展理論。(2)構建新的概念和指標,主要有中國經濟的小康達標率、中國經濟的發達達標率、中國經濟不平衡發展綜合指數、中國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綜合指數。(3)得出新結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絕對差距持續擴大,但相對差距不斷縮小。(1)不平衡在不同發展階段利弊不同,對經濟的影響程度也有差異。(2)同一層級中,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不平衡發展啟動、統籌協調發展助推、綜合平衡高水平發展。(3)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在經濟發展初期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在經濟發展中后期對經濟發展具有阻礙作用;統籌協調發展在經濟發展的中后期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4)發展又分為多層次,應積極創造條件并逐級適時推進升級,實現發展層級躍升需要借助國家宏觀調控、科技創新和生產關系的及時調整。(5)發展階段選擇的判斷標準要有利于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和全體人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6)先富幫后富的最終實現是先富者應該是通過勤勞手段致富和具有社會主義理想和情懷、道德高尚的人群。(7)始終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是確保實現經濟平衡發展的根本保障。(9)教育均衡化和普及化是實現經濟平衡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寫作風格上,作者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盡量用簡潔明了的語言來表達,以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本書的目標讀者是政策制定者以及對中國經濟感興趣的學者和對中國經濟關注的讀者。作者希望通過此書,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觀察和理解中國經濟的不平衡現象,并為不平衡發展向平衡發展的過渡提供有效實現路徑。
2024年4月
目 錄
第二節 國外學者關于平衡(均衡)與不平衡(非均衡)的相關理論第一節 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靜態測度——地區發展水平差異度量第二節 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動態測度——發展速度差異度量第七章 中國發展的統籌協調性對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分析第一節 自然資源環境不平衡導致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分析第三節 經濟外向型程度不平衡導致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分析第四節 產業和行業發展不平衡導致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分析第一節 加快水利工程建設使得自然資源分布盡可能平衡第二節 出臺政策使得要素投入盡量在各地區間取得平衡第三節 擴大內需以提高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穩定性和平衡性第四節 加快向現代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五節 公有制經濟的主體性是實現經濟平衡發展的根本保障第六節 教育普及化和均衡化是實現經濟平衡發展的重要途徑
【作者簡介】吳慶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習近平經濟思想、中國式現代化。發表18篇CSSCI核心論文,2篇SSCI核心論文,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5篇;主持各類科研項目12項。獲教學獎勵4項,獲科研獎勵18項。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