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陳文玲:2024年學術視野中的十大國際熱點
點擊:  作者:陳文玲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5-01-07 09:14:12

 

1.jpg 

【2024年10月24日金磚峰會標識和國旗。李學仁攝】

2024年,全球的“超級大選年”持續上演,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舉行了或者準備進行大選;特朗普強勢回歸,還未上任就引發諸多關注;金磚國家持續擴容,“全球南方”加快崛起;地區沖突不斷升級,巴以沖突、伊以沖突加劇……全球正在進入治理變革期和格局重塑期,未來如何延續并完善全球治理、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大勢,是對人類智慧的巨大挑戰和考驗。

01

世界大選之年,特朗普強勢回歸


2024年是世界大選之年,受到學界高度關注。有學者指出,全球有76個國家和地區舉行大選,給世界增加了很大的變量。這些國家占全球41%的人口,GDP占全球的42%,因此這些大選對世界經濟乃至世界格局的影響很大。其中,特朗普的強勢回歸,可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具有標志性。特朗普即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總統,集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為一身。如果他能做得好,這四年他可能會改變美國,也可能會改變世界,給美國和世界帶來變革或積極要素;如果做得不好,將給美國、中美關系乃至世界帶來重大沖擊或者災難。

特朗普強勢回歸,實現了三個蛻變:一是從一個政治素人蛻變為國家領袖。第一屆執政,他是政治素人,經過四年執政,經過四年磨難,差點進入監獄,現在他又強勢回歸,集司法權、立法權、行政權于一身,與他第一任期完全不同。二是實現從推特治國、個人治國到團隊治國、有備治國。還沒有開始正式執政,他就組建了強大的執政團隊,有忠誠于他的金融、貿易、科技等各方面的力量,有傳統基金會、哈德遜等智庫,有30多歲的年輕人,第一任期執政團隊像走馬燈一樣,這一屆將相對穩定。三是超越了任期四年執政的局限,會抓住這四年使執政團隊“特朗普化”,培養延續共和黨執政路線的后續團隊。團隊中很多年輕人不是被隨意選擇出的一般人,大部分是各路精英,盡管政治主張不同。

以特朗普的個性、執政四年與被制裁四年的經歷,他上臺后大概率會爭分奪秒實現“抱負”與“報復”。有學者判斷,特朗普可能會給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國際規則、國際投資帶來很大的沖擊,會攪動世界經濟這一潭春水,將帶來非常大的損害,將給國際貿易體系、投資體系、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能源供求市場體系、科技合作體系、全球治理體系等帶來沖擊。現在很多國家都在作預案,力爭緩解或者對沖這種沖擊。

有學者指出,現在特朗普已經不是八年前的特朗普,世界也不是八年前的世界,中國更不是八年前的中國。我們對特朗普既不能低估,也不能高估;對中國應對“特朗普沖擊”的能力不能低估,也要看到面臨更加嚴峻挑戰;對世界各國在“特朗普沖擊”下會出現分野應該準確預判,全球有可能形成反對一些人破壞國際規則的統一戰線。總的來說,從大的布局和中國現在已形成的較大明顯優勢來說,特朗普的貿易戰是打不贏的。我們要以超級自信、超級胸襟和超級智慧,從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積極因素,開創中美兩個大國合作的新局面,這對中國確實既是考驗,也是機遇。

02

炒作“產能過剩”,目的是遏制打壓中國


2024年上半年,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再次炒作并泛化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論”,試圖將打擊面從中國新能源產業擴大至更多工業品類,并給中國扣上“中國產能過剩嚴重沖擊世界市場”的帽子。

學者普遍認為,所謂中國“產能過剩”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各個國家的生產都不是只滿足本國的需求,占越來越大比重的是為滿足出口,也就是說為他國進行的生產。如果把產能放大到全世界,供給能力仍然大于全球的需求,那就是真正的產能過剩。為什么美國的產能可以輸出,中國的產能就不能輸出?美國軍工產業2023年銷售額達2300多億美元,這是不是叫輸出過剩產能?美國種植的大豆30%多銷往中國市場,這是不是叫輸出過剩產能?給正常貿易戴上“輸出過剩產能”的帽子,這是典型的雙標,且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

有學者指出,世貿組織并沒有“產能過剩”概念以及判斷“產能過剩”的規則以及處理方法,因為全球貿易本質上就是各國家生產出來的產品與他國的貿易與交換。所以,所謂中國“產能過剩”是繼“中國經濟見頂論”“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經濟威脅論”之后一些人編制的又一話術。所有這些話術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遏制打壓中國經濟發展前進的步伐。

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瞄準的實際上是中國的新質生產力,中國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的優質產能。中國在一些領域前沿技術的突破已經從點擴展到面,引起了美歐一些人的恐慌和焦慮,讓他們感到威脅。我們不要被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所左右,要繼續做好自己的事。中國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企業,要進一步加快技術創新步伐,絕不能自滿,不能滿足于眼下暫時的相對優勢。要看到,相比中國,美國在人工智能、衛星定位系統、算力系統、原始創新能力方面還擁有明顯優勢。中國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現在的領先是相對領先,不要把它看成是靜止的、不變的絕對領先。所以,一定要加快創新的步伐,使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更加完備、更加完美,在全球更加具有生命力。

03

金磚國家持續擴容,合作邁上新臺階


2024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金磚國家由原來的5個國家增加到現在的10個國家。學界普遍認為,新的地緣政治形勢引發了不少國家對金磚國家的興趣。2024年有30多個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12月23日,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宣布,白俄羅斯、玻利維亞、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泰國、古巴、烏干達、馬來西亞和烏茲別克斯坦將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成為金磚國家伙伴國。有學者認為,金磚大家庭迎來伙伴國,標志著金磚合作邁上新的臺階,金磚機制的代表性進一步擴大,感召力和影響力更加彰顯。金磚合作機制將凝聚更多全球發展的新力量,踐行和維護公平正義的多邊主義,向世界發出更強有力的“金磚聲音”,為全球和平與發展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為變化中的世界提供穩定性。

目前,金磚國家石油產量占全球比重為43.1%,石油儲量占比為44%,天然氣產量占35.5%,天然氣儲量占53%,生產了全球42%的小麥、52%的大米和46%的大豆,制造業規模占比超40%、出口占比25%。有學者分析,金磚國家超過70%的貿易結算使用了本國貨幣,隨著金磚國家成員國越來越多使用數字貨幣,這個比例還會進一步上升。在新開發銀行的基礎上,金磚國家正在推動交易渠道在本幣結算和跨境支付合作上盡快取得突破,推進新開發銀行融資幣種多元化并擴大本幣投融資比例,發布關于完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報告,維護國際經濟金融穩定。在美元依然保持強勢地位的背景下,構建多種貨幣國際合作網絡,將成為一種世界級現象。

04

“全球南方”整體崛起,南北關系、東西關系加快調整


2024年11月,首屆“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在巴西圣保羅舉行,會上宣讀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巴西總統盧拉的賀信。2024年12月7日,“全球南方”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學界認為,“全球南方”整體崛起,南北關系、東西關系加快調整。

全球南方國家已成為多極化進程中最具潛能的力量,已成為影響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重要力量,正在不斷改變世界政治版圖。有學者認為,以金磚國家機制、上合組織為代表的新興力量,成為當今國際力量結構變化的關鍵性力量,以前所未見的強勁勢頭推進經濟增長,表現出長期發展的潛能和趨勢性特征。在大國競爭博弈中,絕大多數的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采取了不結盟、不選邊、不對抗的中立主義外交路線。他們不再追隨美歐等國的立場,而是主張以和平方式、以政治途徑解決沖突,主張中美兩個大國走向合作而非對抗。對包括但不限于不結盟運動的成員來說,使用“全球南方”及相關表達的愿景變得越來越清晰,過去這些國家試圖避免在冷戰中站隊,現在則避免在烏克蘭危機和大國競爭博弈中選邊站隊。“全球南方”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堅持中立和不結盟的政治原則,對沖地緣政治風險。

世界過去是北強南弱、西強東弱,現在,這個格局正在逐漸改變,并且不排除發生逆轉的可能。近幾十年來,包括中國、印度、印尼、越南、土耳其等在內的大型“全球南方”國家的人均GDP增長非常快。有學者分析指出,“全球南方”的整體復興呈現不可逆轉的趨勢,不結盟運動、77國集團等,都表達了“全球南方”力圖構建更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訴求,構成了全球多邊主義的基礎。對于西方國家而言,傾聽“全球南方”國家的訴求、尊重“全球南方”國家的整體復興和崛起,是適應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05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加速,美元霸權受到嚴峻挑戰


2024年6月5日,據路透社報道,沙特加入了由國際清算銀行和中國牽頭成立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跨境試驗項目: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mBridge)。沙特中央銀行同時也發表聲明宣布這一消息,稱將成為全面參與mBridge MVP(最簡可行產品)平臺的成員,這是全球石油貿易朝著減少美元結算邁出的又一步。2024年5月24日,東盟十個國家集體表達放棄美元,尋求使用新貨幣或本幣進行貿易結算的意愿,標志著在跨境貿易中美元的地位正逐漸減弱。有學者分析,俄羅斯石油結算和儲備貨幣徹底離開了美元體系,中東國家采取的貿易結算也與美元漸行漸遠,沙特等國與中國將計劃用人民幣結算和數字貨幣支付,“石油美元”體系的根基已開始動搖,美元霸權未來將會受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有學者指出,全球很多國家開始推動重新構建國際貨幣體系的進程。包括英國、日本、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在內的一些國家正在進行主權加密貨幣探索,但主權加密貨幣未來怎么鏈接,目前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需要更多的國家共同努力,建立全球通用的規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全球至少149個國家用一種或者幾種方式參加去美元化,有125個國家在研究數字貨幣,出現了包括歐盟、英國、伊朗、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家和地區在內的30多種繞開美元的結算體系,并且全球30多個持有美債的國家中,有22個在拋售美債。與此同時,美國越來越多的州當局宣布黃金白銀成為與美元并駕齊驅的合法貨幣,執行商品交易過程中的一般等價物職能,并可以作為償還美國債務和稅款的交換貨幣。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釋放重磅炸彈,即美國金融衍生品已經超過600萬億美元。美元危機、國債危機和財政危機將同步發生,作為準世界貨幣的美元,其地位和韌性受到了新的挑戰。

06

新一輪軍備競賽開始,世界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2024年各大國軍費預算也受到不少學者關注。美國軍費預算屢創新高,2024年達到了886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預算總額40%以上,近期美國確定2025年軍費預算達到8950億美元。美國在全球建造超過500個軍事基地,不停打造大型的軍艦,換裝各種威力更大的武器,研發摧毀力度更強的彈藥等。俄羅斯軍費增加到1600億美元,戰爭消耗和損失巨大。2024年日本軍費預算約7.7萬億日元,折算人民幣為3700億元左右,折算為美元大約是500億美元。韓國2021年國防裝備出口額72.5億美元,2022年約173億美元,2023年為135億美元,2024年預計達到200億美元,其目標是2027年成為世界第四大武器出口國。

有學者指出,世界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根據SIPRI(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在全球9585枚實際可用的核彈頭中,美俄兩國就占據了其中的90%,美國目前擁有3708枚核彈頭,其中1770枚已經裝在了洲際導彈、潛射導彈、戰略轟炸機等發射平臺上,處于隨時可發射的狀態。俄羅斯共擁有4380枚核彈頭,其中1710枚已經部署。

07

地區沖突多點爆發,顯性或隱性矛盾加劇


2024年全球多國沖突頻發,涉及巴以、朝韓、俄烏、黎以、敘利亞內戰等,不僅破壞了地區穩定,更加劇了世界的分化。據統計,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每5名兒童中就有1名處于或正在逃離戰爭。2024年地緣政治經濟關系緊張和全球安全局勢的緊張繼續加劇。

有學者指出,地區沖突多點爆發,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伊以沖突,經多年醞釀發酵的地區矛盾,轉化為全球性大國之間的縱橫捭闔。局部戰爭戰場在烏克蘭和加沙地帶,但整個戰線在全世界。而且幾乎每場戰爭的背后都有美國的身影,都具有東西方力量較量、正義與非正義較量、拱火澆油與勸和促談的較量。這兩場戰爭和以前的局部戰爭,和近些年發生的幾百起局部戰爭不同,甚至和美國曾經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兩伊戰爭、科索沃戰爭也不一樣。那幾次戰爭是局部的、可控的、短暫的,而現在幾場雖然是局部戰爭,但都具有全球性影響,前臺是戰火,后臺是推手。

學界關注地區沖突引發的深遠影響。有學者認為,經濟危機、通脹危機、債務危機、生態危機、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難民危機等諸多危機與風險交織,與恐怖襲擊、政治極化、政權交替、社會動蕩等問題聯動。全球糧食價格在2023年下半年已呈現上漲跡象,在非洲、南亞和西亞尤為明顯,2024年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將嚴重威脅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并使貧困問題進一步惡化。世界發展進入一個新舊交替的變革調整期,國際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不可控、不可預測因素明顯增多,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與此同時,從歷史橫斷面看,當前幾個決定未來全球發展的顯性或者隱性的矛盾和問題不斷加劇,對世界格局的重塑將產生重大影響。

08

全球能源供求關系轉向,綠色低碳技術競爭激烈


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伊以沖突等直接影響了地區安全形勢,全球能源供求關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有學者分析指出,正常情況下,長周期看全球能源供給側依然充裕,世界經濟對于能源的需求在下降,如果再加上新能源替代,非化石能源石油和化石能源煤炭占比都會下降。但接續不斷的地區沖突導致供過于求轉向供不應求,這使全球能源格局扭轉甚至扭曲,處于非市場因素主導的能源關系變化的特殊時期。原來處于“資源魔咒”中的國家,依靠資源和具有的實體經濟優勢增加了國際能源大博弈的能力,美歐則陷入主要由能源供給危機導致的高通脹。

歐、美、俄、中、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國家和地區,將圍繞能源供需開展新一輪激烈博弈,全球能源市場仍將繼續震蕩,受美西方制裁俄羅斯不斷升級、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限產等影響,能源安全成為很多經濟體的優先議題,而對綠色減排和已經作出的減排承諾,包括電動汽車對傳統能源汽車的替代,都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中國能源進口來源地順勢實現了市場多元化,滿足了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中國目前已有48個石油進口來源地國家,其中與俄羅斯等國家更是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有學者認為,全球綠色低碳技術競爭更為激烈,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電池、生物燃料等技術進步速度加快,氫能、核能也進入快速發展期。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24年碳定價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2023年全球碳定價收入達到創紀錄的1040億美元,世界有75種正在運行的碳定價機制。有學者預測,至205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在全球能源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太陽能成本不斷下降,至2044年將占全球發電量的一半以上,預計從2020年到2050年天然氣和石油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從23.93%降至7.78%。在目前油價上漲的大環境下,氫能源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對氫能源的需求將超過1.5億噸,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億美元。

根據總部位于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全球能源監測”2024年7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正在建設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容量“幾乎是其他地區總和的兩倍”。在中國,目前共有339吉瓦(1吉瓦=10億瓦)的風能和太陽能產能在建設中,其中包括159吉瓦的風能和180吉瓦的太陽能。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排名第二的美國,美國目前風能和太陽能在建發電產能僅略高于中國的1/10,為40吉瓦。建設速度的鮮明對比表明了中國致力于建設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積極性。

09

人工智能正推動科技革命,在發展中快速應用


2024年2月,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能夠通過文本指令創建視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2024年6月,嫦娥六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并攜帶月球背面樣品返回地球,其在月背極端環境下的自主導航與控制技術,以及月壤樣品的高效封裝與保存技術,均為國際首創,展現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深厚底蘊和創新能力。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頒給了人工智能專家。有學者指出,2024年,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正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程,深刻重塑各領域的發展格局。

科技革命突飛猛進,是非單線發展、非單一發展、非均衡發展,是連續性發展、復合式發展、顛覆性發展。科技革命給人們的生產、生活、生命方式都帶來了新的挑戰,它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已經超過了以往歷次科技革命。歷史上往往是從思想革命到科技革命,從科技革命到產業革命,從產業革命與重塑到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產生和發展,有一個內在的時效序和發展規律。但是這一次思想革命、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新型經濟全球化幾乎同時發生,同時產生作用。科技革命將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發生爆炸式、顛覆式,甚至失序式發展。和前10年的快速發展和復合式發展不一樣,未來10年更重要的是在發展中快速應用和深度應用,將對人類生產、生活、生命方式,對產業鏈供應鏈、產業形態、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技術應用有正面作用,可以更好地服務人類。

有學者指出,科技革命帶來的挑戰也不容小覷。一是對人的就業產生重大影響,形成世界性的就業矛盾。一旦體力勞動、腦力勞動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了,人們將面臨很多根本問題的挑戰,包括對人的生存、人的就業乃至家庭、道德、倫理的終極挑戰。二是戰爭應用的威脅。如果一些科技用于戰爭,像低軌衛星、無人機、未來的機器狗等,將使戰爭升級或高度科技化。三是教育、科技、文化、學校、幼兒園等形態業態生態將重新洗牌或重構。現在很多城市寫字樓空心化,重要原因是總部轉移或者人口轉移。未來即使總部不轉移,人也可能選擇居家辦公。四是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應用可能會出現失控。世界可能出現少數科技巨人形成科技霸權的格局。這種科技霸權疊加原來美元霸權、軍事霸權,會形成更強大的國家霸權,或對其他國家形成碾壓式的優勢,科技霸權對世界經濟的摧毀將大于貿易戰、金融戰、輿論戰乃至幾近瘋狂的制裁,這也是未來十年科技革命帶來的可見的并可以預期的影響。

10

不應升起對抗鐵幕,而應鋪就合作坦途


2024年7月4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人類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作為世界唯一歷經數千年從未中斷的悠久文明,中國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在為全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不斷作出貢獻。2024年6月,習近平主席出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分別是70年前那一代人給出的“歷史答案”和70年后中國給出的“時代答案”。有學者指出,2023年初,中國促成了斷交7年的沙特與伊朗在北京達成協議。當下,中國正積極推動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伊以沖突的和平解決。世界已經看到了中國胸懷、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力量和中國能力。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需要的不是制造分裂的鴻溝,而是架起溝通的橋梁;不是升起對抗的鐵幕,而是鋪就合作的坦途。中國圍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條主線,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引領,成為構建更為合理、更為公平、更可持續的全球發展和全球治理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和引領者,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提供更多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公共產品,推動發展問題重回國際議程的核心。

學界呼吁,現在中美關系處在非常重要的轉折和選擇關頭,我們還是要釋放積極的信號,采取積極的行動,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發展。面向未來,中美雙方應繼續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拓展中美合作新空間,開辟兩國發展新局面,為提升雙方人民福祉也為世界長治久安作出兩國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原總經濟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北京日報”)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