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習近平聯合國之行將為聯合國憲章續留“中華墨跡”
9月26日,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作為擔任國家主席后在聯合國的首次演講,令世界矚目。此次聯合國之行,習近平主席先后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全球婦女峰會、南南合作圓桌會并發表重要演講,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理念,這一系列活動以和平發展為主線,以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為主題,是繼對美訪問取得重大豐碩成果之后,又一場多邊外交重頭戲。多位學者認為,中國的發展理念對聯合國及世界的作用令世界關注。習近平主席的聯合國之行,將為聯合國憲章續留“中華墨跡”,他提出的關于發展的四個方面,既針對國內發展,又可針對世界發展,既有利于中國,也有利于世界。
聯合國之行以和平與發展為主線:
中國發展呈現出“源于中國而屬于世界”的境界
70年前,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并肩戰斗,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同各國攜手創立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戰后國際秩序。70年后的今天,國際格局和秩序深刻調整,作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國際影響舉足輕重。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并發表題為《謀共同永續發展 做合作共贏伙伴》的重要講話,27日,習近平主席又出席并主持全球婦女峰會并發表題為《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講話。回顧歷史,中國幾代國家領導人都曾在聯合國總部留下足跡和聲音。1974年,鄧小平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成為首位登上聯合國講壇的中國領導人。1995年和2000年,江澤民兩次到訪聯合國總部。2005年,胡錦濤出席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
“習主席此次聯合國之行,以和平與發展為主線。中國的發展理念對聯合國及世界的作用,令世界矚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認為,中國的發展,不僅開創了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跡,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中國發展呈現出“源于中國而屬于世界”的境界。王義桅指出,中國的發展是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下進行的,發展的目的也是為了和平。中國發展的奇跡,也是和平發展的奇跡。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也認為各國有權選擇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習主席在全球婦女峰會講話中特別強調,婦女權利是基本人權,國際社會應該推動經濟社會的同步發展,要構建和諧包容的社會文化、創造有利于婦女發展的國際環境,這都體現中國在促進全球婦女發展事業上的大國擔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認為,婦女問題是一個非常能打動人心且令人溫暖的話題,習主席由此切入來談人類發展問題,和聯合國大會正在舉行的“發展峰會”這個議題再貼切不過,因此,中國也得到廣泛響應,8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這次峰會。
倡議發展合作新理念:
為國際社會實現合作共贏指明了清晰的路徑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率先完成聯合國確立的發展目標,使5億人口脫離貧困,是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最好的國家之一。此次發展峰會,習主席闡述以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為核心的發展理念,提出中國促進全球發展合作的新倡議。“我們要爭取公平的發展,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各國都應成為全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不能一個國家發展、其他國家不發展,一部分國家發展、另一部分國家不發展。”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指出,我們要堅持開放的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各方;我們要追求全面的發展,讓發展基礎更加堅實;我們要促進創新的發展,讓發展潛力充分釋放。同日,在南南合作圓桌會上,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是中國對外關系不可動搖的根基,強調要把南南合作事業推向更高水平。
“沒有公平發展,社會不公就會加劇,不安定因素就會增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指出,中國這些年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就是因為改革開放,參與了經濟全球化,開放發展就是要打開大門搞建設,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全面發展就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協調發展;創新發展就是要通過理念、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創新給發展注入動力。“習主席提出的關于發展的四個方面,既針對國內發展,又可針對世界發展,既有利于中國,也有利于世界。”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南南合作的后發優勢比較強,通過南南合作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能夠讓它們擺脫貧困、疾病、戰爭,形成一個健康向上的社會。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在南南合作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專家認為,習主席在講話中為國際社會如何實現合作共贏指明了清晰的路徑。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走出一條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
梳理習近平自就任國家主席之后針對中國外交的系列講話,記者發現,“命運共同體”這個詞高頻出現。2013年3月,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元首的首次外訪定在俄羅斯,他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就提到了“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此后又在不同場合數十次提到“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站在聯合國講臺,面對眾多國家代表,習主席再度唱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音。26日,習近平主席在發展峰會的演講中多次強調“共同”這一概念,他指出,“國際社會要以2015年后發展議程為新起點,共同走出一條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努力實現各國共同發展。中國以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為己任,團結協作,推動全球發展事業不斷向前。”
當前,在快速發展的全球化進程的推動下,在日益嚴重的全球問題特別是生態環境問題的倒逼下,各國聯系日趨緊密,人類整體利益日益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出現,“命運共同體”思想也在逐步形成。“‘命運共同體’思想是指導中國進行國際交往、處理國際事務、建構國際新秩序的基本的主張。”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邱耕田指出,“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一種新的國際觀,是我們把握和認識當今國際社會重要而精準的視角。“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對客觀現實的充分反映,是對當今國際社會存在和運行規律、本質及其走向的深刻揭示。概而言之,提出“命運共同體”思想有著充分的客觀依據。邱耕田認為,“命運共同體”思想包含著當今人類追求共同發展、和平發展的價值目的,也包含著世界各國所必須遵循的共同的價值觀和交往準則。
繼承《聯合國憲章》精神:
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地民眾的永恒追求。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是我國立足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選擇,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聯合國作為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組織,仍承載著這份沉甸甸的殷切期望。《聯合國憲章》的基本準則在今天仍是處理國際關系的黃金準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7日,習近平主席在紐約出席中國向聯合國贈送“和平尊”儀式上指出,為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贈送一座“和平尊”。“和平尊”傳遞了中國和中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愿望和信念,這也是聯合國憲章的精神。在聯合國邁向新的10年之際,我們愿同世界各國一道,繼續為實現聯合國的夢想而共同努力。
當前,世界依然面臨著如何根除貧困、縮小南北差距、增強發展動力等嚴峻挑戰,為此,本屆聯合國發展峰會通過了2015年后發展議程。習主席在講話中倡議: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努力實現合作共贏。實際上,中國鄭重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這一理念是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繼承,更是一次重要的創新和發展。“新時代需要新智慧,新變化產生新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李文認為,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核心內容的新型國際關系理論,是習近平主席通過對二戰結束以來世界發展的性質、原因和趨勢,尤其是世界格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觀察和分析作出的新判斷、新闡釋、新預見,是對世界各國和各國人民推進和平與發展這一崇高事業所取得實踐經驗的科學概括和理性升華。新型國際關系理論的誕生,標志著今日人類社會對自身歷史的把握、現實世界的認識和未來發展的探索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它所具有的重大意義將隨著時間推移而日益顯現。
(本文綜合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央廣網、新京報等媒體報道;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附:
習近平聯合國大會演講全文
(2015年9月26日,紐約)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很高興出席今天的峰會,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各國領導人齊聚紐約,共商發展大計,具有重要意義。對各國人民而言,發展寄托著生存和希望,象征著尊嚴和權利。正是帶著這個愿望,15年前,我們制定了千年發展目標,希望幫助億萬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回首過去,我們經歷了全球經濟持續增長,也承受了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我們見證了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也面臨著南北發展失衡的現實;我們既為11億人民脫貧而深受鼓舞,也為8億多人仍然在挨餓而深為擔憂。
環顧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兩大主題,要解決好各種全球性挑戰,包括最近發生在歐洲的難民危機,根本出路在于謀求和平、實現發展。面對重重挑戰和道道難關,我們必須攥緊“發展”這把鑰匙。唯有發展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根本權利,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的向往。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本次峰會通過的2015年后發展議題,為全球發展描繪了新愿景,為國際發展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們應該以此為新起點,共同走出一條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努力實現各國共同發展。
我們要爭取公平的發展,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各國都應為全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不能一個國家發展,其他國家不發展;一部分國家發展,另一部分國家不發展。各國能力和水平有差異,在同一目標下應該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要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賦予各國平等參與規則制定的權利。
我們要堅持開放的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各方。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要打開大門搞建設,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動,各國要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經濟,實現共商共建共享。要尊重彼此的發展選擇,相互借鑒發展經驗。讓不同發展道路交匯在成功的彼岸,讓發展成果為各國人民共享。
我們要追求全面的發展,讓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在消除貧困、保障民生的同時,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人享有發展機遇、享有發展成果。要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我們要促進創新的發展,讓發展潛力充分釋放。創新帶來生機、創新產生動力。發展中的問題只有通過發展才能解決。各國要以改革創新激發發展潛力、增強增長動力,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2015年后發展議程是一份高標準的任務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諾書。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倡議: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努力實現合作共贏。
第一,增強各國發展能力,發展歸根到底要靠本國自身努力。中國人講“量腹而受,量身而衣”。各國要根據自身稟賦特點,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國際社會要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和幫助。
第二,改善國際發展環境,和平與發展相輔相成。各國要共同維護國際和平,以和平促進發展,以發展鞏固和平。發展還需要良好外部制度環境,國際金融機構要加快治理改革,多邊開發機構要增加發展資源。
第三,優化發展伙伴關系。發達國家應該及時兌實現承諾,履行義務,國際社會應該堅持南北合作主渠道地位,深化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支持私營部門等利益攸關方在伙伴關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四,健全發展協調機制,各國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避免負面溢出效應。區域組織要加快一體化進程,通過域內優勢互補提升整體的競爭力。聯合國要繼續發揮領導作用。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立足自身國情,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發展道路。中國基本實現了千年發展目標,貧困人口減少了4.39億。在教育、婦女等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中國發展不僅增進了13億多中國人的福祉,也有利地促進了全球發展事業。60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發展合作,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其中有700多名中國好兒女,為他國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面向未來,中國將繼續秉持“義利相間,以義為先”的原則,同各國一道為實現2015年后發展議程做出努力。為此,我宣布:
——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
——中國將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力爭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
——中國將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與發展中國家,截止2015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
——中國將設立國際發展支持中心,同各國一道研究和交流適合各自國情的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
——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的需求。
——中國愿意同有關各方一道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早日投入運營,發揮作用。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貢獻力量。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中國鄭重承諾,以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為己任,團結協作,推動全球發展事業不斷向前。
謝謝大家!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
(2015年9月28日,紐約)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70年前,我們的先輩經過浴血奮戰,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翻過了人類歷史上黑暗的一頁。這一勝利來之不易。
70年前,我們的先輩以遠見卓識,建立了聯合國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權威性的國際組織,寄托人類新愿景,開啟合作新時代。這一創舉前所未有。
70年前,我們的先輩集各方智慧,制定了聯合國憲章,奠定了現代國際秩序基石,確立了當代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這一成就影響深遠。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9月3日,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隆重紀念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付出了傷亡3500多萬人的民族犧牲,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主要兵力,不僅實現了國家和民族的救亡圖存,而且有力支援了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上的抵抗力量,為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歷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鑒,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對歷史,我們要心懷敬畏、心懷良知。歷史無法改變,但未來可以塑造。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為戒。傳承歷史,不是為了糾結過去,而是要開創未來,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聯合國走過了70年風風雨雨,見證了各國為守護和平、建設家園、謀求合作的探索和實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聯合國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21世紀更好回答世界和平與發展這一重大課題。
世界格局正處在一個加快演變的歷史性進程之中。和平、發展、進步的陽光足以穿透戰爭、貧窮、落后的陰霾。世界多極化進一步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需要認真對待的新威脅新挑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目標遠未完成,我們仍須努力。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此,我們需要作出以下努力。
——我們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聯合國憲章貫穿主權平等原則。世界的前途命運必須由各國共同掌握。世界各國一律平等,不能以大壓小、以強凌弱、以富欺貧。主權原則不僅體現在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內政不容干涉,還應該體現在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應當得到維護,體現在各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實踐應當受到尊重。
我們要堅持多邊主義,不搞單邊主義;要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協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應該成為現代國際治理的重要方法,要倡導以對話解爭端、以協商化分歧。我們要在國際和區域層面建設全球伙伴關系,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大國之間相處,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大國與小國相處,要平等相待,踐行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于利。
——我們要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安全相互關聯、彼此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憑一己之力謀求自身絕對安全,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別國的動蕩中收獲穩定。弱肉強食是叢林法則,不是國與國相處之道。窮兵黷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我們要摒棄一切形式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我們要充分發揮聯合國及其安理會在止戰維和方面的核心作用,通過和平解決爭端和強制性行動雙軌并舉,化干戈為玉帛。我們要推動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國際合作齊頭并進,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防戰爭禍患于未然。
——我們要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2008年爆發的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告訴我們,放任資本逐利,其結果將是引發新一輪危機。缺乏道德的市場,難以撐起世界繁榮發展的大廈。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局面不僅難以持續,也有違公平正義。要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促進,打造兼顧效率和公平的規范格局。
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就應該秉承開放精神,推進互幫互助、互惠互利。當今世界仍有8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每年近600萬孩子在5歲前夭折,近6000萬兒童未能接受教育。剛剛閉幕的聯合國發展峰會制定了2015年后發展議程。我們要將承諾變為行動,共同營造人人免于匱乏、獲得發展、享有尊嚴的光明前景。
——我們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人類文明多樣性賦予這個世界姹紫嫣紅的色彩,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
文明相處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樣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鑒、和諧共存,這個世界才能豐富多彩、欣欣向榮。不同文明凝聚著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貢獻,沒有高低之別,更無優劣之分。文明之間要對話,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類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鑒、融合的宏偉畫卷。我們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兼收并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
——我們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我們要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這方面,中國責無旁貸,將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我們敦促發達國家承擔歷史性責任,兌現減排承諾,并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13億多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離不開各國人民的理解、支持、幫助。中國人民圓夢必將給各國創造更多機遇,必將更好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自身如何發展,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
中國將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一起來實現共同發展。
中國將始終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持走合作發展的道路。中國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將繼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中國將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堅定支持增加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在聯合國的一票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
在此,我宣布,中國決定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支持聯合國工作,促進多邊合作事業,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我宣布,中國將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決定為此率先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并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我宣布,中國決定在未來5年內,向非盟提供總額為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備軍和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建設。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在聯合國迎來又一個10年之際,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
謝謝各位。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綜合)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