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百姓話題 > 學習教育 > 閱讀信息
孫揚 | 正確的歷史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談談香港歷史教育改革的前因和方向
點擊:  作者:孫揚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8-01 21:24:13

 

香港回歸后,相關部門以所謂“中國歷史科學習沉悶”為由,拆解完整的中國歷史教學體系,導致作為國民教育基礎的國史教育邊緣化,引發后續一連串問題。

 

1.webp.jpg


香港社會有著光榮的愛國傳統,在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國民革命、抗日救亡、建設祖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廣大香港愛國同胞曾作出了獨特貢獻。一部香港近現代史,就是一部香港和祖國休戚與共、風雨兼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走向民族復興的奮斗史。

 

從2014年非法“占中”到2019年“修例風波”,一系列社會動亂暴露出香港歷史教育的嚴重疏漏與缺失:“港獨史觀”冒起、“恨國史觀”流傳,對歷史的錯誤認識成為部分青少年參與動亂的重要誘因。2019年社會動亂之后,香港社會開始反思歷史教育領域的混亂狀況,教育改革成為人們關心的重大議題。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香港歷史教育存在的問題由來已久。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香港的歷史教育畸形發展,殖民主義結合文化保守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成為主導。香港回歸祖國后,由于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中國歷史科在一定時期內的課程體系中受到削弱,部分學校選用的教科書及課堂教學出現嚴重偏差。歷史虛無主義蔓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香港社會。

 

英國殖民統治早期并不重視香港教育發展,遑論歷史教育,直到1862年港英政府才建立第一所官立學校。這些學校用英文講授歷史課,內容是以西方為中心、美化殖民統治的“世界史”。

 

1904年皇仁書院校長胡禮(George Wright)表示強烈反對教授中國歷史,否則香港將變為中國內地“革命分子的溫床”。

 

1925年底“中國通”金文泰(Cecil Clementi)出任香港總督,在他推動下,香港大學成立中文系,聘請賴際熙等前清翰林擔任教師,官立中文學校亦紛紛開設。不過,金文泰倡導中華傳統文化,實質是通過文史教育灌輸封建衛道思想,目的是阻礙五四運動之后新文化在香港傳播,消除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國重占香港,此時,殖民主義已成為全世界唾棄的對象,港英政府被迫調整統治策略。戰后香港官立中文學校開設歷史科,內容包括中國史和世界史。

 

20世紀60年代,中國歷史科從歷史科中分出,在中學成為獨立必修科。當時,大多數中學中國歷史科教學以古代史為主,淡化近代中國遭受侵略的苦難史、屈辱史,回避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革命史、建設史。

 

冷戰格局下,香港成為西方陣營監視、滲透中國內地的前沿。在美英等國情報組織及臺灣當局資金支持下,標榜“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各類機構紛紛成立,借“守衛文化道統”歪曲新中國形象,抵御愛國思潮,維護殖民統治。

 

70年代,在港英政府推動下,排斥國家觀念的所謂香港“本土意識”萌發。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香港進入回歸過渡期,港英政府的殖民統治手段也變得更加隱秘。

 

回歸前香港史開始納入中學課程綱要,但是,理應屬于中國歷史科的香港史卻被安排在以世界史為主的歷史科中,這種做法受到廣泛質疑。

 

香港回歸后,特區政府因應形勢變化開展教育改革,不過,新課程體系實際上改變了中國歷史科作為初中獨立必修科的地位。有學者統計,2012—2013學年,有23.4%的初中不再開設獨立的中國歷史科。在此情況下,高中選修中國歷史科的學生日益減少,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選考中國歷史科的人數從過去的兩三萬人驟降至2014年的7000余人。

 

相關部門以所謂“中國歷史科學習沉悶”為由,拆解完整的中國歷史教學體系,導致作為國民教育基礎的國史教育邊緣化,引發后續一連串問題。為此,何漢權等香港教育工作者奮力呼吁特區政府正視這一危機。

 

此外,由于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歷史教育“先天失調”,不少香港教師對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新中國史知之有限。1997年香港《中學課程綱要·中國歷史科(中一至中三)》還有“1951年韓戰爆發”等錯誤表述。在不少學校,改革開放以后歷史進程的教學內容被以“學時不足”為由略去。

 

再者,國民教育缺失背景下,片面強調本地特殊性、刻意培養本地歸屬感的歷史教學,也容易滋生“本土優先”的不健康心態。

 

 

正本清源 任重道遠

 

只有忠于事實,才能忠于真理。香港歷史教育出現嚴重問題,本質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蔓延,為敵對勢力丑化新中國史、散布本土分離史觀提供了可乘之機。

 

其原因在于,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和回歸后一段時間內,不少香港青少年未能受到有關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新中國史的正確教育。

 

此外,香港通識科教學片面追求提升學生“討論”“評判”的技能,實際上卻連許多基本史實都不講授,在這種情況下的“討論”“評判”勢必成為空中樓閣,也容易成為部分教師寄寓私心、宣泄情緒的平臺。

 

在我國,歷史虛無主義借助學校教育傳播,香港并非獨例。過去,內地一些教材中也不乏崇洋媚外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內容,甚至,還有個別教師忽視教材、考試等對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因此一度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由此可見,歷史虛無主義是分離勢力、社會動亂產生的思想溫床。補偏救弊,迫在眉睫。

 

近來一段時間,香港社會在歷史教育領域努力撥亂反正,取得一定成效。在香港教育局推動下,部分小學常識教科書出版社以勘誤表的形式糾正教科書中的錯誤觀點和表述,例如將“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改為“國民黨遷至臺灣”。

 

此外,教育局還公布了初中中國歷史新課程大綱,相關出版社開始據此修改教師用書,指導教師準確教授歷史,例如將“鴉片危害國計民生”列為鴉片戰爭背景首項,糾正以往暗示英國“為自由貿易”發動戰爭的錯誤誘導。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備受爭議的通識科,課程改革已被提上議事日程,強化國民身份認同、增加中國近現代史教學比重、安排學生赴祖國內地考察等將成為重要改革內容。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2020年12月《香港志》首冊出版,打破了香港沒有地方志的歷史。《香港志》旨在呈現香港與祖國不可分割、榮辱與共的歷史,已在香港社會產生廣泛良好的反響。

 

面對姍姍來遲的撥亂反正,人們倍感欣慰,然而少數香港媒體和學者卻莫名驚詫。某報紙借“中學老師”之口聲稱新教科書“并非歷史教育,而是為滿足政府的政治要求”。有學者表示,比起內地和臺灣教科書,“香港教科書最中立”,感嘆“客觀表述”即將“變成歷史”,惋惜香港不再容納“多元史觀”。

 

2020年上半年,“修例風波”雖然止息,但一些教育亂象仍在延續。4月香港某小學常識科教師在網絡授課時,竟聲稱鴉片戰爭的起因是“英國為消滅鴉片才發動戰爭”。

 

5月香港《文匯報》披露,某出版社《現代初中中國歷史》教科書要求學生評價林則徐禁煙手法是否明智,提供的材料卻是將某美國學者觀點進行“加工整理”,聲稱林則徐“輕率地單方面嚴禁鴉片,這顯然是不明智的做法”。

 

同月,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歷史科試題給出兩段具有傾向性的材料,讓學生回答是否認同“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于弊”。

 

上述歷史教育領域中的“莫名驚詫”與亂象迭出,在引發公眾嘩然與憤慨的同時,也深刻表明,香港歷史教育改革任重道遠。

 

校正方向 深度推進

 

從202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公布到今年“愛國者治港”原則即將在香港選舉制度層層落實,香港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由亂到治,曙光初現。此時此刻,推進“人心回歸”工程正逢其時,教育改革是重中之重。弘揚愛國傳統、推進愛國教育、培養愛國人才理應成為香港教改的努力方向,而歷史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落腳點。

 

要講好“香港故事”,根本是在香港講好“中國故事”,尤其是“新中國故事”。應該說,中華傳統文化在香港社會一直得到較好傳承,當前香港社會主要缺乏對現代中國政治秩序及思想文化的認同。也就是說,香港社會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與改革事業的歷史缺乏了解,對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涵的現代中國精神缺乏認同。

 

愛國主義教育是歷史教育的靈魂,愛國當然不是愛一個抽象的中國,也不是只愛一個歷史的中國、文化的中國、地理的中國。愛國是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愛締造國家、守衛國家、建設國家的中國人民。

 

在講好“中國故事”“新中國故事”的同時,更要立足香港的歷史事實,講好“香港愛國故事”。事實上,香港社會有著光榮的愛國傳統,在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國民革命、抗日救亡、建設祖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廣大香港愛國同胞曾作出了獨特貢獻。即便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香港愛國學校在被打壓中仍然堅持升國旗、唱國歌。可以說,一部香港近現代史,就是一部香港和祖國休戚與共、風雨兼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走向民族復興的奮斗史。

 

總之,如何推動香港青年正確了解近代中國走過的道路,如何在新中國史框架中書寫香港現代歷史,如何增強香港社會對現代中國的認同,這些是香港歷史教育改革亟待回應的重大命題。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歷史學院;來源:“中國歷史研究院”微信公眾號,原載《歷史評論》2021年第2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