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提問:
美國制裁俄羅斯,空襲敘利亞,和中國打貿易戰,搞亞美尼亞顏色革命。哪個是美國的主攻方向?哪個只是煙霧彈?
宋鴻兵:
首先我想澄清一下,美國跟中國不太一樣。他不是少數人拍板決定,我們做什么不做什么,我們有個清晰的規劃,先做這個后做那個,有個總體的思路。
美國不是這么決策的,他的決策是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看誰能夠搶到話語權。誰搶到話語權,他就在這個時刻能夠主導政策方向,但是只能主導一段時間。就像博爾頓這樣的人,包括前中央情報局局長,現在的國務卿蓬佩奧,他們這種人是臨時上位,3月份之前,這兩個人都是邊緣化的,沒有什么發言權。
但是在這樣一個特定歷史情況下,特朗普想用這兩個人當一把鋒利的刀子,去實現退出伊朗核協議。這兩個人是當刀子用的,用完之后很可能用過即棄。所以你會看到,美國的決策體系,它不像中國有一幫穩定的人有穩定的政策,制定一個長遠的戰略,然后我們按照戰略一步一步執行。
▲ 博爾頓
美國不是這樣,他的戰略是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智庫,彼此互相競爭,誰暫時占上風就聽誰的。這些智庫們,大家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搞出了一大批可選擇的選項。在什么情況之下選哪個選項?這個不是事先能決定的。
幾派政治力量在博弈過程中,最后誰在這個時刻能夠占上風,那么他就說了算。現在博爾頓占上風,那他可能在未來6個月、8個月或者12個月之內,他說話算數,他就會用這套選項來執行,他就把它作為一個政策來推行。等他下臺之后,另外一個修正主義派上來,覺得你這走過火了,我再選另外一個智庫搞出來的方案,我再把它糾正回來。所以不存在一個完整的清晰的戰略方案,像我們寫程序12345一條一條執行,這樣的策略是不存在的。
執行的選項也是跟時間有關系的,當他在臺上的時候,他推動這套方案,當他下臺的時候換了一幫人,未來可能選另外一套方案。包括總統大選,他都持續不斷在換人。
所以制裁俄羅斯,空襲敘利亞,和中國打貿易戰,在亞美尼亞搞顏色革命,包括制裁伊朗,這是不同的智庫,搞出了不同的東西,不是一個智庫制定了完備的戰略。不存在誰先誰后,或誰是主攻,誰是煙幕彈,不是這樣的問題。比如說朝鮮問題,不是說某個政策認為我們要把朝鮮當成煙幕彈,然后要把中國調動來調動去,實際上我要打西邊,不是這樣的一個思路。而是朝鮮問題,對所有這些智庫來說,沒有哪個智庫認為它是一個重點。所以我們判斷對大多數人來說,你可以稱之為是煙幕彈。
不是某個當權的智庫,他一家定所有的策略。在制裁俄羅斯上,顯然有一幫俄羅斯派,就是所謂研究前蘇聯的冷戰派,或者新保守主義,他們把俄羅斯當成首要敵人,空襲敘利亞。跟中國打貿易戰,是另外一幫人,跟外交利益派不是一群人。搞亞美尼亞革命,很可能是另外一些人。不同的智庫搞不同的策略。
所以我們在分析美國外交戰略的時候,我們必須意識到是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智庫在競爭國家當下戰略的主導權。你會看到很多帖子、微信公眾號,他不科學,把美國想象成和中國一樣,只有一個領導機制,只有一個人在決策,總統一個人說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搞,所有東西都是按部就班,都是有策略的,不是這樣。
美國的政策體系是相互競爭的,它來源于不同的智庫,形成了不同策略的報告,構成不同的選項。不同的人在特定情況之下,占據這個位置之后執行特定的選項。但是人在變,總統在變,它這個調整的力量一直持續不斷地變化,他是流動的,而不是一個固化的。
所以我們不能認定美國現在執行某個政策就一定是他不變的政策,一旦其國內利益集團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換了一群人上臺,主導的人變了,美國的政策就可能隨之變化。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