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對中國發起貿易戰?這是因為它對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考量占了上風,特朗普政府太想利用貿易戰做杠桿,來獲取遏制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戰略利益了。“
一、貿易戰緣何而起?
有人把貿易戰爆發和升級的責任加在中國身上,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我們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首先,從中美關系的歷史過程看。貿易戰只不過是美國調整中美關系整體戰略布局中的一個棋子。
美國對中國的這一輪戰略調整可以追溯到小布什任總統的時候。后來,由于9·11、反恐、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這一戰略調整暫告中斷。
但是,關于戰略調整的討論依然持續,這能夠從白宮前首席戰略分析師班農和有些內閣成員的論著、講話中清晰感受到。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美國迫切需要中國的幫助,但即便如此,戰略調整還是照常進行,其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都是在軍事上和經濟上針對中國的。
2013年開始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和TPP其實就是潛在的貿易戰,甚至比貿易戰還嚴重——其目的是要把中國踢出現有的國際貿易體制,甚至是要摧毀WTO。
但是,由于那時美國經濟處于艱難的復蘇期,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需要中國的大力配合,購買它的國債,因此上述動作都無疾而終了。
特朗普政府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并非其就任以后才有的想法。早在2015年的競選宣言中他就21次提到中國,認為中國搶了美國的工作,損害了美國經濟,提出要大幅度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他類似的看法還可以追溯到更早。
貿易戰的責任不在中國。恰恰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貿易戰從2000年推遲到了2018年,相當于把另立爐灶的TIPP和TPP化解、降低到貿易戰的級別。
有人把貿易戰的責任歸咎于中國,這是糊涂認識,顯然是沒有看明白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調整。
其次,從美國發起貿易戰背后的深層原因看。從2000年以來美國對華戰略調整的思路可以看到,美國對中國的發展相當警惕。
美國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在《大國政治的悲劇》中就認為,美國一定會遏制中國的崛起,中美未來必有一戰。
班農早在幾年前就強調中國對美國的歷史性挑戰,他在2010年編導了一部紀錄片《零世代》。這部片子的結束語是:歷史是季節性的,凜冬將至。他說,“我們處在一個非常殘酷而血腥的沖突的開始階段”。美國精英中這類關切和思考由來已久。
另外,從美國當年對日本和蘇聯的戰略案例也可以看出,一旦崛起的國家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經濟總量的60%左右,它就要開始實施大規模的經濟打擊了。
中國目前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這個60%的美國戰略界限。所以,無論中國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貿易戰是遲早的事。
二、接受西方價值是不是可以避免貿易戰?
有人認為,如果中國放棄自己的道路選擇,在經濟和政治價值上完全接受美國那一套,就可能不會招致美國的貿易戰大棒。這個看法站不住腳。
上世紀90年代,蘇聯一股腦接受了西方的價值體系,最終卻走向解體崩潰。按上述看法,蘇聯解體后,美國應當是敞開雙臂擁抱俄羅斯,擼起袖子幫俄羅斯,至少不會在經濟上對抗俄羅斯才對。
然而,事實完全相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僅沒有幫助俄羅斯走出困境,反而對它進行百般凌辱和實施群毆。其中就包括比貿易戰更加殘酷的經濟制裁,反復洗劫俄羅斯。其目的就是要讓俄羅斯永遠無法從實力上站起來,再次與其平起平坐。
蘇聯崩潰以后,美國把對外經濟打擊的著力點放到了日本身上。日本早已接受了西方價值體系,它本身就是西方政治集團中的一員,而且還在多方面受到美國的控制。按上述觀點,美國應當敲鑼打鼓歡迎日本經濟上崛起。然而,事實完全相反,美國狠狠敲打的不是鑼鼓,而是日本的經濟。
俄羅斯和日本這前后兩個例子表明,那種認為中國搞完全新自由主義主張的市場經濟,移植西方那套政治體系,就可以避免貿易戰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也是非常危險的。
可以想見,如果中國放棄自己的價值選擇,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民族復興大業就會中斷,那就達成了美國發動貿易戰都不一定能達成的戰略目的。
三、完全接受美國提出的條件就能夠避免貿易戰嗎?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中國完全接受美國提出的征稅清單,就可以避免貿易戰。這個認識更是錯得離譜。
只要研究了那份清單的人都知道,那是比當年日本接受的還要苛刻的條件,接受它就是放棄中國道路,放棄中國的發展權力。
如果貿易戰是經濟常規戰的話,那份清單就是經濟極限戰。它要求中國放棄高科技,無條件開放金融,無條件開放產業,還要搞一個雙方參與的常設機構定期討論中國的經濟政策,這相當于要中國放棄經濟主權,而且不許中國反制報復。接受這些條件,中國經濟從此將無寧日。
來看看美國精心設計的這個“不許反制報復”。先甩一個500億美元的清單,并提出,若遇到反制報復,就會有2000億美元緊隨其后。如果中國被后面這2000億嚇住了,選擇不反制報復,那美國就獲得了巨大成功——達成了中國不能報復的目的。
事實是,中國反制報復了,美國立刻搞出一個2000億美元清單。中國宣布繼續反制,美國又宣布可能對這2000億美元征25%的關稅。總之,就是要以極限施壓迫使中國接受不報復的極限要求。
如果像有些人講的那樣,美國甩出第一個500億美元的清單,中國不反制報復就沒事了。錯!如果中國不報復,就等于中國接受了美國“不許報復”的條件,這就喪失了國家發展的主動權,那么將來美國就可以為所欲為,任意制裁中國,如果那時中國再反制報復,它就要把矛盾升級。
不僅如此,中國的國際地位將一落千丈,它所帶來的地緣政治含義是深遠而深刻的。那些中國的朋友和潛在競爭對手,將重新審視中國;中國的周邊朋友也會擔心,在危險時刻中國是否能夠挺身而出,能不能有道義有擔當。如果我們的戰略朋友失去了對我們的信心,其行為必然會相應改變。
美國這次是以小博大,想在全世界面前打擊乃至摧毀中國的國家信用,從而推動地緣政治發生巨大變遷,試圖用關稅威脅來取得往往需要戰爭才可能達成的戰略目標。
美國的極限施壓沒有成功。中國在關鍵問題上堅守了自己的核心利益和國家的獨立主權,這就為在平等的前提下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也捍衛了中國后續發展的權力,捍衛了13億多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力。
四、美國在中美貿易中吃虧了嗎?
有人說,中國對美有大量貿易盈余,美國吃了虧。這一看法是不了解當今世界貨幣體系導致的。美國的貿易赤字是其貨幣制度和美國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導致的,是美國在當今世界貨幣體系里面享有的巨大美元紅利。
第一,美元是世界貨幣,它必須為世界提供流動性。提供的方式就是貿易逆差。消滅外貿赤字,就是消滅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美國怎么可能想摧毀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
第二,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由其財政赤字造成的。總需求=消費+投資+政府開支+(進出口凈額)。 在這個公式里,巨大的財政赤字(+),必須有巨大的貿易赤字(-)沖抵,否則就會出現總需求大于總供給,導致通貨嚴重膨脹。
所以,美國的財政赤字是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特朗普就任總統以后,實施大幅度減稅政策,導致財政赤字劇增,貿易逆差更是由此大幅上升。
要消除貿易赤字,就必須消除財政赤字,但美國不可能改變其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消除它的美元紅利。
第三,中國大量的貿易盈余美元幾乎都回流到了美國。目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長期通過印刷紙鈔而向全世界無償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國家,享有無可比擬的鑄幣稅。
美國不僅依靠“白條”在全世界購買貨物和服務,而且還通過出售財政債券把美元收回美國。中國是對美國享有巨大的貿易盈余,但是那些盈余換回的不是高科技,而主要是另外一種紙張——美國債券。
否則,要么美國的財政早就破產,要么美國會長期為嚴重的通脹所困惑。美國應該感謝中國為穩定美國財政、美國物價做出的貢獻。
第四,中國的廉價產品為美國中下階層的生存進而為其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的人均GDP從1980年到現在幾乎翻番,但是中下層的收入卻停滯不前。他們靠什么度日?一是債務,二是進口的廉價物品。
從目前美國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來看,如果美國真的消滅了貿易赤字,那么美國的政府債券就沒有海外投資者購買,美國財政就可能會難以為繼,總需求也會大于總供給,美國物價就會大幅度上升,廣大中下階層的日常生活就難以為繼。
目前貿易戰對美國的具體影響還沒有充分爆發出來,如果美國真的要對從中國進口的5000億產品加征5%的關稅,那些產品就面臨25%的通脹。而且,從中國進口的大多數是低價值鏈的產品,是中下層民眾的必需品,如果它們漲了25%,那么中下層在這些領域的購買力就下降了25%。
中下層民眾本來對目前的貧困狀況就非常不滿,如果生活水平還要進一步下降,那豈不是火上澆油?也就是說,如果因為關稅而出現嚴重通脹,那將成為美國社會問題的催化劑。
那么,美國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對中國發起貿易戰?這是因為它對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考量占了上風,特朗普政府太想利用貿易戰做杠桿,來獲取遏制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戰略利益了。
五、所謂歐美自貿區有多大概率?
談到貿易戰,不得不談歐美日的貿易關系。
7月2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和歐盟首席貿易談判代表馬姆斯特羅姆,在華盛頓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旨在緩和雙邊貿易關系的談判,一些成果見諸報端。
對這份成果,一些學者和媒體做出過度解讀,有人甚至根據“雙零關稅”傳聞,推斷此次會談“將促成一個歐美自由貿易區”。
有人還進一步發揮,將此前容克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訪問日本時與日方簽署的歐日自貿協定相聯系,稱“一個包括美日歐的龐大自貿區業已形成”,“中國成了局外人”。
這些解讀固然吸人眼球,但是,哪里有什么“歐美自由貿易區”?這實際上就是一個語氣模棱兩可、后續談判很不確定的“休戰聲明”。
歐盟有27個成員國,要同美國達成所謂的零關稅的自由貿易區,談何容易?即使談成了,還需要27個成員國逐一批準。每個國家內的利益關系不一樣,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后續的談判將是一個漫長的馬拉松。
WTO從1948年談起,到1995年建立,一共談了48年。歐盟和美國表面看是雙邊貿易關系,其實是27個歐盟國家和美國的多邊談判,而多邊貿易談判的艱難性難以想象。
歐洲同美國的利益矛盾,歐盟內部國家之間的利益矛盾,歐盟國家內部不同利益集團的矛盾,不是短期內可以理順的。
現成的例子就在眼前:英國脫歐這一樁“離婚案”都談了兩年還沒取得實質性進展。
歐美日自由貿易區這個說法并不是新鮮東西,上世紀9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這個倡議,而且從2013年開始,美歐就認真開展過旨在打造歐美自貿區的TTIP談判。由于雙方立場相距懸殊,該談判于2016年下半年陷入僵局。
奧巴馬時期除了這個TTIP外,還有TPP,這兩個條約如果都談成了,的確就是一個排斥中國的歐美日(甚至包括許多亞太國家和地區的)自由貿易區。
結果如何呢?歐美許多人認為,這不過是特朗普向中國施壓的一個方式,增加了一個并不存在的籌碼,讓人們去發揮想象。這一看法可謂道破了真相。
目前來看,美國在世界上依然面臨許多問題:伊朗(中東問題)、俄羅斯、朝核、土耳其、反恐、歐洲等等,每一個問題都很燙手。所以,中美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坐下來談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美國有輿論認為,特朗普可能想在中期選舉前同中國簽訂協議,宣稱自己勝利了。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這個協議的影響,現在要把這個“棋眼”盡量做大,才能收到奇功。這種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對于中國來說,如果貿易戰一定得打,這也是中國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凝聚起全國人民的大團結,眾志成城,就一定能邁過這道坎。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作者系旅美學者;來源:”紅旗文稿“微信公號)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