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話語權較量不可能對等,西方國家憑借發達國家的身份與定位總是“高”我一等,以“名正言順”方式占據一個哪怕虛假的輿論制高點,國外公眾更聽信乃至迷信西方發達國家的說教與涉華謊言。中國過去對外自我定位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但即使中方再占理也在中西話語權較量中陷入“名不正、言不順”的困境之中。習近平新時代最根本特征是“強起來”,中方可理直氣壯對外自我定位為“新興大國”(即“新興發展中大國”)和“新興強國”,這才能名正言順地在中西話語權較量中占據主動地位。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研究布局,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按總書記這一要求,中方宣傳部門與媒體應從頂層設計入手,重新研究確定中國新的對外自我定位,才能名正言順提升中方國際話語權與國際傳播影響力。
一、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是“強起來”中國對世界的莊嚴宣示
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總書記這一講話震撼人心。與毛澤東時代“站起來”,鄧小平(改革開放)時代“富起來”相比,習近平新時代最根本特征是“強起來”,老歌中所唱的“這是強大的祖國”正變成現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講話中非常高調地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強大的實力、地位與對世界巨大的影響力。這讓不少早已習慣于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定位的國人一時有些不適應。有人覺得,這樣大氣磅礴的講話哪像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回首2012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大當選為總書記之時,那時中國的確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全國有數千萬人尚未脫貧。但時過境遷,從2012年到現在,世界依舊是那個(動蕩不安)世界。但在新時代人民領袖的英明領導下,中國已不是過去那個中國,中國短短十年時間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已邁入以“強起來”為根本特征的新時代,跨入新時代的中國需要一個與“強起來”根本特征相符的對外重新自我定位,這是中國從根本上提升國際話語權的關鍵所在。
二、對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知己知彼是中國對外重新自我定位的基礎
央視8月16日新聞聯播節目稱“中國邁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但筆者以為,中國并不是普通的創新型國家,而是成為創新型強國的大國,或者謙虛點說,“中國開始邁入創新型強國的行列”。在對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評估上,一些人總愛經常拿中國的科技短板如制造芯片所必需的高端光刻機來說事,但筆者提醒這些人不要無視荷蘭阿麥斯公司所制造的高檔光刻機連美國也造不出,其售價堪比一架大型客機,依然嚴重供不應求。難道一個小小荷蘭的科技創新能力與高端制造比美國還強?其實阿麥斯主要強在高端光刻機的系統集成上,光刻機中產自荷蘭零部件比例僅10%,其余90%是從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引進,可以說荷蘭產光刻機是所有西方發達國家高端制造精華的結晶,與其說中國在光刻機領域挑戰荷蘭,倒不如說中國是在挑戰整個西方高端制造。天天拿荷蘭制造的高檔光刻機說中國如何如何,而不說美國,這有些不公平。況且上海微電子公司將在2022年底正式交付用戶首臺28納米工藝制程的國產光刻機,而美國尚無同類光刻機問世,也就是說中國在光刻機領域起碼不落后美國。上海微電子公司有望在2023年研制出更先進的14納米工藝制程國產光刻機,那就很可能領先美國。國際上公認,排水量8萬以上的大型航母(或重型航母)及配套先進艦載機是大國科技與高端制造精華的結晶,其研制能力是大國科技實力的重要體現與標志。目前除美國外,僅中國能做到。6月17日,江南造船廠建造排水量8萬余噸的大型航母“福建號”正式下水,下水后將按計劃開展系泊試驗和航行試驗。對比之下,英國僅能研制6萬噸的中型航母,而且其配套艦載機還是從美國引進的。美國10萬噸級福特號航母早在2017年就交付美海軍,但仍有成堆技術難題難以解決而無法投入實戰,這被視為美國科技創新能力衰落的重要標志。而在最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上,中國已領先于美國。從中、美科技創新能力的比較來看,雙方互有長短,但雙方處于中攻美守態勢,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迅速,科技短板與“卡脖子”領域越來越少。而在疫情失控與俄烏戰爭沖突的大背景下,美國開始了加速衰落的趨勢,不僅原有的科技領先優勢逐步喪失,而且在越來越多領域開始落后于中國,如5G、高鐵、空間站等,美國GPS導航精度也低于北斗導航。再如曾經被某些人經常拿來說事的國產航空發動機也進展迅速,國產戰機與軍用運輸機已逐步用國產航發替代進口的俄制航發。如果客觀評價,中國科技創新能力雖與美國有明顯差距,但總體差距并不是像國內很多人所認為那么大。法、日、德、英四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雖然比較強,但作為面積、國力與人財物有限的國家,這四國的科技創新不可能全面推進,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四國雖可以形成部分領域的強項與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弱項與短板。中國與法、日、德、英四國相比,中國憑借人財物與綜合國力的強大優勢,可以說是科技創新的全能型選手,可以全面推進與八方出擊,在諸多領域均有自己的優勢與強項。例如英、法兩國只能造中型航母,而無力造大型航母,英國連航母上的艦載機也依賴從美國引進。在一些重要領域科技創新,即使歐盟27個國家聯合起來也無法與中國抗衡,如衛星導航領域,北斗導航系統已大幅領先于歐盟伽利略導航系統,而歐盟在載人飛船與空間站領域尚屬空白,更無法與中國比,只能靠中國的載人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進行中歐科研合作。在5G技術上也遠落后于中國。如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歐盟成了俄烏戰爭的最大受害者,無論是歐盟,還是法、德、英三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均會不同程度受到嚴重沖擊,能保住現有的科技優勢就不錯了,一旦中國在某些領域形成領先優勢(如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歐盟及法、德、英三國很難趕超。如果是類似體操全能比賽計算總分的辦法,中國作為科技創新的全能型選手,明顯比法、日、德、英四國勝出一籌,中國整體科技創新能力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可排在第二,即使暫時比不過歐盟,起碼也可排世界第三。都已進入世界科技創新前三強了,那還不是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又是什么?如果中國不是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怎么會被美國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而被其瘋狂打壓。正如美國在科技創新上的一些短板(如高鐵、5G等)并不妨礙美國成為科技創新的全能型選手,中國部分卡脖子短板同樣并不妨礙中國成為科技創新的全能型選手,這就是綜合實力雄厚的大國競爭優勢。也就是說,世界上堪稱科技創新全能型選手的國家只有中、美兩國,沒有其它。從這個角度講,稱中國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也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與孫子兵法所強調的知己知彼的重要性,決定了中方準確自我評估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及與美國差距的重要性,總的來看,國內不少人對目前的美國科技創新能力有高估傾向,對中國則有低估傾向,這不利于中國對外準確自我定位與提升國際話語權。
三、北京冬奧會上的“黑科技”是“強起來”中國的一個新標志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地面光影絢爛、立體“冰塊”“雕”出五環、雪花主火炬臺璀璨閃耀,這些炫酷又新奇的視覺效果靠的正是中國領先世界的“黑科技”。開幕式上,“冰立方”漸漸被激光“雕刻”成晶瑩剔透的冰五環的一幕,這其實是激光與3D視效結合的產物。此次開幕式的舞臺地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整體面積達10393平方米,可充分展示超高分辨率的超高清絢麗畫面。本屆冬奧會也是5G大規模商用的首屆冬奧會,5G技術同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科技領域的研發成果有效融合,為冬奧會注入“智慧”的基因。在5G技術支持下,復興號冬奧高鐵專列上的5G超高清演播室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冬奧相關報道的5G創新制作場景。5G技術使本屆冬奧會轉播時長比上屆冬奧會提升50%,應用了“云轉播”技術后,轉播商的工作人數減少40%,網絡延遲下降30%。此外,5G技術還應用于賽場醫療救護的“云診療”系統和AR觀賽等,本屆冬奧會的其它的“黑科技”就不一一列舉了。所以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次完美體育賽事,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強大科技實力的大舞臺。眾所周知,強大的科技創新優勢與由此構建的科技霸權是維系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核心要素,美國正是憑借其科技創新優勢來喪心病狂打壓中國與“卡脖子”,中國則通過科技自立自強戰略來努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與反制美國,中美之間的較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創新能力的較量。科技強則國家強,可以說科技創新能力與實力是“強起來”中國的新標志。1964年的東京夏季奧運會是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與世界科技創新大國的標志性重要事件。十五六年后,當日本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快速發展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經濟強國與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與1964年東京夏季奧運會時間節點類似的是,2008年的北京夏季奧運會是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與世界科技創新大國的重要標志。2009年,中國工業總產值實現了對美國的歷史性超越,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大國。在北京夏季奧運會14年之后舉辦的北京冬奧會,也同樣是中國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一個重要標志。世界科技強國是中國科技創新的新起點新征程,中國已經開始全面呈現對美國科技趕超的強大勢頭。中國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伴隨北京冬奧會的完美舉辦與展示,成為“強起來”中國傳遞給全世界的重大信號。
四、“名正言順”對提升中國對外話語權的現實意義
中國有句成語,“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一個經典案例,在1945年5月攻克柏林后的狂歡宴會上,美軍名將巴頓用挑釁口吻對蘇軍名將朱可夫元帥說:我是西點(軍校)的驕傲。如果朱可夫接著對方這一話題往下談,無論是談巴頓,還是談西點;無論是否定巴頓與西點,還是肯定巴頓與西點,都將使自己陷于尷尬與被動之中。朱可夫元帥不愧為一代名將,針鋒相對回懟說:我是伏龍芝(蘇聯著名軍校)的驕傲。朱可夫回應技巧是先亮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其潛臺詞是我是與西點軍校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伏龍芝的高材生,我的身份地位與你巴頓是平等的,才能名正言順地用“驕傲”一詞來回擊巴頓囂張氣焰,反使巴頓一時陷于尷尬與被動之中而難以回應。如果朱可失不先亮明自己的身份地位,無論如何回應均會陷入“名不正、言不順”的困境之中。“名正言順”,對中西特別是中美話語權的較量有現實的啟發意義。在國際社會中,“發展中國家”實際上是落后國家的代名詞,發達國家則是先進國家的代名詞。如同窮人與富人爭辯中總是富人有理,總是富人教導窮人那樣,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國際話語權較量中不可能平等,恰恰是發展中國家的標簽,成為西方發達國家以“教師爺”身份來對中國頤指氣使與指手畫腳的理由,甚至不足千萬人口的北歐小國,也要“教”中國這樣做那樣做,西方國家正是憑借發達國家的身份定位來占據國際輿論與話語權較量的制高點。“中國永遠同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這是團結依靠大多數的國際政治原則,但不等于說,中國就要永遠自我定位為“落后國家”(即“落后的發展中國家”),使中國在中西話語權的較量陷入“名不正、言不順”的困境之中。單就美方屢屢指責中方“盜竊”美國技術與知識產權而言,美方的謬論隱藏著一個美式荒唐邏輯:那就是中國作為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肯定搞不出什么重要科技創新成果,即便搞出來也肯定是“盜竊”美國技術與知識產權;你只能跟在美國后面跑,只能從美國引進技術與知識產權。在“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下,中方再有理也顯得軟弱無力。因為在不少外媒和外國民眾看來,你中國既然作為發展中國家怎么可能搞出什么超越美國的重大科技創新?他們往往會偏聽偏信美國編造的中國“盜竊”美國技術與知識產權的謊言,這就使中方陷于有理難辯的困境之中。這就如同輕量級拳擊手與重量級拳擊手不對等較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話語權較量就不可能對等,西方國家憑借發達國家的身份與定位總是高我一等,以“名正言順”方式占據一個哪怕虛假的輿論制高點,國外公眾更聽信乃至迷信發達國家的說教或謊言,這種情況下無論中方如何據理回擊,都難以讓人信服。所以,中方要占據國際輿論制高點,提升國際話語權,反擊西方涉華謊言,就應重新思考和選擇與新時代相對稱的新的對外自我定位。
五、中國對外重新自我定位的新標簽應從用詞選擇與表達上入手
如今的中國已處于國際舞臺聚光燈的中心位置,越來越多的西方政客、媒體與智庫早已不再視中國為一個普通的發展中國家,而給了中國兩個常見的新稱謂或者說兩個新標簽,即稱中國為“經濟超級大國”與“新的發達經濟體”,但這兩個新標簽僅從用詞角度分析就不適用于中國。如同習近平總書記用“一帶一路”這個詞典上并不存在的首創新詞來概括他對外經濟合作倡議的宏大構想那樣,中國對外重新自我定位的新標簽首先是個用詞選擇與表達問題。在新標簽中應回避西式標簽中“超級大國”與“發達”這兩個“專有名詞”。因為自前蘇聯解體后,“超級大國”早已成為全世界所公認的美國“專有名詞”。同樣,“發達”一詞早已被全世界媒體與民眾認定為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專有名詞”(或代名詞)。中國與西方國家在政治體制、發展道路、思想文化等巨大差異,決定了中國即使真的超越美國和實現現代化目標,也不可能與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與美國“為伍”(如成為七G集團中新成員國),也不可能接受西方加給中國的“超級大國”、“發達經濟體”這類西式標簽或定位。更何況美國的胡作非為與愈演愈烈的西方之亂,早已把“超級大國”與“發達”這兩詞的“名聲”搞臭了。所以中國重新對外自我定位的新標簽首先應從用詞選擇入手,不宜采用“超級大國”與“發達”兩詞。中國過去一直對外自我定位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其中“最大”一詞通常是指中國在發展中國家面積最大、人口(特別是貧困人口)最多。但跨入習近平新時代“強起來”的中國早已不是2012年之前那個最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脫貧攻堅任務已如期完成,“最大”一詞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如會讓國外誤以為中國依舊是大而不強、比較貧困而落后的中國,會繼續產生偏見與歧視。如果繼續采用這個對外的老定位,就無法消除世界對現在“強起來”中國的誤解。從中西話語權較量角度來看,固持發展中國家的自我定位,那就會成為一把“雙刃劍”,有利的一面眾所周知,但不利一面卻被忽視,即給中方話語權和影響力帶來嚴重束縛和負面影響。所以中國存在一個利弊權衡與對外重新自我定位問題。
六、中國可對外有區分地采用雙重自我定位
中國對外重新自我定位采用什么樣的新標簽,應考慮既能與西式標簽區別開來,又不脫離“第三世界”廣大發展中國家,還能充分向世界表達與新時代中國地位相稱的話語權與合理正義訴求,充分體現中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特別是與習近平總書記建黨百年大會講話精神相符,即體現跨入新時代的中國“強起來”根本特征的新國際形象與新的對外定位。那么跨入習近平新時代“強起來”的中國到底是個什么性質與特點的國家?其實,習總書記在慶祝建黨百年的講話中已有精辟闡述:“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總書記所提出的“新道路”、 “新形態”,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和世界意義,為奮進新征程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總書記所說這條“新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我們在前人長期奮斗的基礎上繼續開拓前進的光明大道。總書記所說這個“新形態”, 是指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向世界貢獻中國新方案。基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道路”、“新形態”的精辟闡述,筆者建議把“新興”一詞與“發展中大國”、“強國”三詞組合起來,將中國對外自我新定位根據外交場合的不同,實行既相互關聯又有所區分的雙重定位。一方面,當中國與發展中國家打交道,代表眾多發展中國家向世界發聲,捍衛發展中國家利益時,中方可自我定位為“新興發展中大國”,簡稱“新興大國”,并堅定表示“中國永遠與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另一方面,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打交道,爭奪中西話語權時,中方可視情采用“新興大國”或“新興強國”的對外自我定位,說明自己是“強起來”的新興大國。而“新興強國”這一標簽并不過分,這與新時代中國“強起來”的基本特征相符,中國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也是底氣所在。“新興大國”(即“新興發展中大國”)與“新興強國”這兩個相關聯的雙重對外定位,使中方在對外交往與中西話語權較量中具有高度靈活性與選擇性。“新興”一詞的寓意與潛臺詞是中國早已不是過去那個落后的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面對西方發達國家,中國是新時代“強起來”的“新興大國”和“新興強國”,特別是對外宣示中國已成為新興的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不需要依賴西方施舍過日子。你西方發達,我現在“強起來”,一點也不亞于你,中國與西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你西方發達國家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對“強起來”的新興大國強國指手畫腳,更無權以“教師爺”身份對中國進行頤指氣使的說教。當今世界一般被劃分為超級大國(僅美國)、發達國家、準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最不發達國家五種類型,而中國的獨特性與復雜性,使中國無法與五種類型中任何一個類型對號入座。既然如此,不妨敢于創新,用詞中避免拾人牙慧,對外自我定位為“新興大國”(即“新興發展中大國”)與“新興強國”則是一個高明選擇。
七、強化“新興”一詞的正能量對外宣傳,使其成為中國鮮明標簽
中方對外自我定位為“新興大國”(即“新興發展中大國”)與“新興強國”,要讓國外精英、媒體與公眾接受這并非易事。這兩個新定位的核心詞是“新興”,這就需要中方在對外宣傳中,給“新興”一詞注入強大的正能量與新內涵。如同國外民眾一提到“發達”一詞就與西方國家掛鉤、一提到“超級大國”就與美國掛鉤那樣,中方對外宣傳應使國外精英、媒體與民眾一提到“新興”一詞,馬上與中國掛鉤,使“新興”一詞成為中國特有的鮮明標簽。中方對“新興”一詞對外宣傳要點是,“新興”一詞表明中國既有別于傳統的西方發達國家,更不同于所謂超級大國即美國,是指中國是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開啟百年新征程,是推動世界和平與進步,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興大國和新興強國。對“新興”一詞對外宣傳還要強調中國工程、中國科技、中國制造這三大領域的強大實力與先進性。被譽為“基建狂魔”的中國不僅早就在超級工程領域引領世界的發展(如港珠澳大橋、大興國際機場,南水北調工程、白鶴灘水電站等),而且中方將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讓中國超級工程造福世界人民。在科技創新與制造領域,中國已在高鐵、5G、衛星導航、三代核電、新能源(光伏、風力發電等)、無人機等越多越多的領域開始領跑世界。繼世界公認的“基建狂魔”與超級工程強國后,北京冬奧會是中國從科技創新大國轉變為科技創新強國的重要標志,中國已邁入全面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制造強國的新起點新征程,這是世界科技與世界高端制造領域一股前所未有、十分強大、銳不可擋的新興力量,且這股強大的新興力量不僅推動中國崛起,也必將影響、改變與造福世界。肯定有人會擔心,“新興強國”的對外定位是否會成為西方大肆炒作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的借口?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但從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的角度考慮,只要是對中方利大于弊,就不必過度顧忌西方的反應。更重要的是,不可能因中方不提出“新興強國”的對外定位,“中國威脅論”就可能減弱;相反,隨著中國日益強大和美國的瘋狂打壓,“中國威脅論”將成為西方政客與媒體一個長期炒作的話題,既然我們無法阻止西方的炒作,那就干脆將其當耳邊風,來個充耳不聞,你炒你的,我說我的。
八、通過中美定位比較把美國推下神壇
坦率地講,中國“新興大國”(即“新興發展中大國”)與“新興強國”雙重對外定位首先是針對美國,因為中西話語權較量的核心是中美話語權的較量。美國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迫忍受“富起來”的中國,但絕對不能容忍習近平新時代“強起來”的中國,因為霸權認為“強起來”的中國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國際地位形成根本性挑戰,即使中方一再表示無意取代的美國國際地位,但習慣于零和思維、冷戰思維的美國政客與學界精英也不會認同,隨之而來的是中美之間矛盾與沖突只會加劇,相應的中美雙方在國際話語權的較量上也會更加激烈。2021年7月26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天津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時,就如何有效管控分歧,防止中美關系失控提出三點要求,明確三條底線,其中第二條底線是,美國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中國人民當然也有過上更美好生活的權利,中國也有實現現代化的權利,現代化不是美國的專權,這涉及人類的基本良知和國際公義。王外長說得沒錯,發展權是中國最大人權,不能因美國的打壓與遏制,中國就不發展或慢發展。同理,不能因美國的不高興與大肆渲染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中國就不對外進行“新興大國”與“新興強國”雙重定位。有句老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在中美話語權較量中,可以用對比方式在對外宣傳中贏得主動。一方面,通過“新興大國”和“新興強國”的對外新定位來大幅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身份,讓外媒與全世界民眾認識到新時代的中國比美國這個腐朽的霸權“超級大國”更加先進、更加充滿生機、更加富有希望,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興大國強國,使美國喪失唯一“超級大國”身份的話語權制高點。中方在回應美方任何指責與攻擊上均可通過亮明“新興大國”“新興強國”的身份來名正言順回擊,稱美國沒有資格指手畫腳,請美國自我照鏡子,反思與承認自身的問題。另一方面,美國總是以當今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地位與身份來對中國和其他國家橫加指責。為打擊美國打擊囂張氣焰,中方可通過對“超級大國”一詞的新定位來“抑美”。美國一向以“超級大國”自居,但“超級大國”一詞存在過于寬泛與內涵不清的明顯缺陷,即“超級大國”中“超級”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難道美國也是高鐵、地鐵、機場、5G、量子通訊、空間站等領域的“超級大國”?美國正是靠“超級大國”這一過于寬泛概念來“忽悠”世界,讓全世界媒體與民眾誤以為其是沒有任何短板的“全能冠軍”式的“超級大國”,使其享有全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在任何問題上都可以“超級”的身份來說三道四乃至誣蔑攻擊。中方則可依據客觀事實充分揭露美國這個唯一超級大國的真面目,給“超級大國”一詞貼上霸權腐朽的諸多負面標簽。據央視等多家媒體報道,2021年8月9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聯合太和智庫和海國圖智研究院聯合發布《“美國第一”?!——美國抗疫真相》研究報告,報告揭示的真相顯示美國確實拿到八個“第一”:全球第一抗疫失敗國、全球第一政治甩鍋國、全球第一疫情擴散國、全球第一政治撕裂國、全球第一貨幣濫發國、全球第一疫期動蕩國、全球第一虛假信息國、全球第一溯源恐怖主義國……相較于美國不顧事實,強行生硬扣在自己頭上的“桂冠”,這一《報告》依托嚴謹的研究、真實的數據、客觀的立場,有理有據地為美國頒發了八個實至名歸的“獎杯”。筆者想補充一點,美國所拿到八個“第一”,證明美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美國所拿到八個“第一”也可稱之為抗疫失敗超級大國、政治甩鍋超級大國、疫情擴散超級大國、政治撕裂超級大國、貨幣濫發超級大國、疫期動蕩超級大國、虛假信息超級大國、溯源恐怖超級大國。中方可對外宣稱,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留給世人最深印象的卻是舉世公認、臭名昭著的諸多負面標簽:除以上所列八個超級大國負面標簽,美國還是如下領域負面超級大國,如干涉他國內政與輸出動亂超級大國、侵略戰爭成癮超級大國、單邊主義超級大國、網絡竊密與黑客攻擊超級大國、種族歧視超級大國、歧視與針對華裔仇恨犯罪超級大國、暴力犯罪與槍擊案超級大國、基礎設施破敗超級大國、投機炒作超級大國、產業空心化超級大國、富貧兩極分化超級大國、巨額負債超級大國、醫療超高收費超級大國、吸毒販毒超級大國、物價房價飛漲超級大國、涉華謊言超級大國、“美麗風景線”頻頻上演超級大國、肥胖癥超級大國、流浪漢超級大國……中方可對外宣稱,美國作為所謂“超級大國”所擁有的如此之多堪稱超級的負面標簽,無論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其他發展中大國相比,美國基本上雄居世界第一,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如果美國稱第二,沒有其他國家敢稱世界第一。你美國面對多達幾十項超級負面標簽難道不問心有愧嗎?所以在中國政府與民眾眼中,今后對美國的定位與稱呼只有一個,那就是世界上唯一的“負面超級大國”。2021年7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人問:美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將于近日訪華,希望通過此訪,負責任地管理雙邊關系,美將繼續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方對話。趙立堅強調,美方一再揚言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方對話,這反映出美方的傲慢和霸道。正如中方一再指出的,美方沒有資格對中國說教或指手畫腳,沒有資格說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我們在安克雷奇不吃這一套,在天津更不會吃這一套。趙立堅說得不錯,如果美方仍抱著早已過時的所謂超級大國實力、地位出發與中方對話,中方不吃這套。美國高層與精英雖可以繼續以鴕鳥精神方式永遠沉醉于超級大國的迷夢中,但中方眼中的美國身份只有一個即“負面超級大國”,中方愿意以“新興大國”“新興強國”身份與作為“負面超級大國”的美國進行平等協商對話與合作。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有讓美國徹底聲名狼籍,讓美國引以為豪的超級大國一詞在全世界臭名遠揚,那么,無論“負面超級大國”的美國再怎么造謠抹黑中國,也只能使全世界越來越多人懷疑與不信。這樣不僅能把美國徹底推下所謂唯一超級大國神壇,還能以正反對比方式讓中國這個“新興大國”“新興強國”美名遠揚,使之成為世界正義與新興力量的代名詞。這就能使中方在中美話語權國際較量中把握主動權,讓全世界民眾相信“新興強國”話語與觀點,而不相信已經跌落超級大國神壇的美國涉華謊言。例如,面對美方對中國“盜竊”美國技術與知識產權的無理指責,中國可以名正言順回應稱:中國作為“新興強國”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新興科技創新強國,而作為“負面超級大國”的美國則在不少科技創新領域出現了停滯乃至落后的趨勢,中國根本無須“盜竊”美國技術,反倒是美國因在越來越多的科技領域落后于中國(如5G、高鐵)而狗急跳墻與大肆打壓,中方高度警惕美國“盜竊”中國先進技術的圖謀。中方必須有這樣的自信自強和理直氣壯,應做到讓每次美方的無理指責都變成美方自我打臉,這樣才能遏制美方不停指責的囂張氣焰。(作者系高校退休教師;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