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推進農校對接服務平臺覆蓋全國各所高校,并逐步向中小學校滲透,助推高校形成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同時為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產業化、系統化的全面提升,整合農業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全面打造“智慧農業”“期貨農業”。最終構建起國家食品安全保障體系,農產品追蹤溯源體系。
借助農校對接平臺實現學校后勤財務體系、服務體系整合,實現網絡化、智能化、流程化管理,擴展到學校超市、物業等方方面面。針對全國教育資源整體情況,以及高校后勤當下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農校對接推動高校后勤全體系管理,并將這種立體交互式管理模式推向社會。高效發揮農校對接服務平臺服務“三農”、智動高校的功能。
構筑農業產業供應鏈融資,解決農業產業上下游企業融資難、擔保難問題。以打造供應鏈集群產業生態圈為依托,形成供應鏈集成服務體系,尤其是供應鏈融資立體交互式模式,實現商業銀行資金流與農產品物流的高度融合及對接,促進農產品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及標準化生產。借鑒國外成熟市場案例與成熟經驗,在目前我國已經形成的大宗農產品期貨交易的基礎上,全面擴充農副產品期貨交易種類。同時,打造起農業產業金融安全體系,保障農戶、農企切身利益。
在“農校對接”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運用自身農副產品大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通過云平臺的全息信息整合并進行云計算,對農副產品的品種數量、交易規模、市場影響方面進行全方位建模整合,系統構建農副產品期貨交易平臺,并編制農副產品期貨價格指數。切實服務“三農”問題解決,優化農業產業升級,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打造“期貨農業”創新發展,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數據化、服務化、協同化的農業產業發展新形態,促進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全方位增值。
針對農校對接項目政策解讀與國家層面意義方面,堅持政策引領、創新驅動、改革導向,結合2015年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創新舉措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國農產品市場體系轉型升級,發展農產品期貨交易,開發農產品期貨交易新品種。在政策精神的指導下,充分融合自身優勢,全面打造“期貨農業”,就需要優化整合“訂單式農業”與期貨貿易形式,實現農副產品套期保值,為構筑農副產品國際期貨交易平臺提供基礎。一方面,從供給側到需求側,在以市場定生產的模式引導下,明晰化雙方相應的權利、義務,對雙方形成系統有效的約束力,充分發揮其所具有的市場性、契約性、預期性和風險性等功能,對于農副產品收購數量、質量和最低保護價進行預期規范、明確,確保各方利益最大化實現;另一方面,以農副產品期貨交易平臺為依托,倡導、鼓勵并支持農民及農副產品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避免因市場價格波動而影響農民增收和生產積極性,同時穩定相應農副產品市場價格水平。此外,逐漸形成中國自主的大宗農產品期貨交易指數,完成相關大宗農產品交易的國際定價權,在大宗農產品交易方面掌握主動權,保障農業產業體系的健康良性發展,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助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系形成并完善。
“期貨農業”無疑是更加有效、高級的市場運作形式,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全面有效回避風險,同時也為“訂單式農業”的健康發展及運行提供載體服務,這就為中國從事種植業的農民兄弟撐起了全方位的“保護傘”,優化種植農戶對農副產品經營風險的管控,促進種植農戶增收,從地方到國家都非常有必要予以推廣并利用起來,讓農副產品期貨交易平臺全面融合到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為“智慧農業”再創戰略性新興市場模式,助力綠色中國、健康中國,特別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系的形成及完善貢獻智力支持、平臺支持、數據支持。此外,以期貨市場的價格風向標為指引,組織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方式轉變,創造農業產業新的增長點。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