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多年來,一些西方國家一直堅持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不遺余力地向我國推銷其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國內一些人與其相互呼應,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西方憲政民主論、“普世價值論”等錯誤思潮不斷興風作浪。其目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總是企圖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一些人甚至黨內有的同志卻沒有看清這其中暗藏的玄機,不知不覺成了西方意識形態的吹鼓手。面對這種形勢,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有責任站到斗爭的前列,向各種錯誤思潮亮劍。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讓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這是黨中央賦予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神圣職責,表達了黨和人民、國家和民族對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肩負起光榮使命。
一、要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必須自覺堅持以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為前提。時下,在思想理論領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正繼續推進,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繼續向前發展。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過時論”、 “說教論”、 “非學術論”、中國共產黨“非馬論”等噪音雜音也不絕于耳;在實際工作中,馬克思主義在有的領域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甚至在一些場合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學者會受到指責和嘲諷。面對這種形勢,只有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真信馬克思主義,才能做到堅持馬克思主義理直氣壯,旗幟鮮明。
所謂真懂馬克思主義,就是要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所深刻揭示的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所堅持的實現人民解放、維護人民利益的立場,是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的,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事物發展的本質、內在聯系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于科學地“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地“改變世界”; 真正懂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之所以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自覺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沿著馬克思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總之,就是要真正懂得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近代以來我國發展歷程賦予的規定性和必然性。
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能否真正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是檢驗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也是區分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的試金石。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能使中國改天換地,取得為世界矚目的成就,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今天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在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為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就要能夠敏銳地識別各種唯心主義的錯誤思潮及觀點,有力地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各種謬論,確保哲學社會科學有正確的政治靈魂,也必須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
二、要刻苦學習、學習、再學習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歷史重任在肩,必須具有深厚而淵博的知識和寬廣的世界眼光。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列舉了西方歷史上古代希臘、古代羅馬時期4位巨匠的思想學說,文藝復興時期的10位文化和思想大家,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前后的10位資產階級思想家,促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8位哲學家、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和古典政治經濟學家;20世紀以來的8種學說;歷數了中華文明史上,從先秦子學開始,前后7個學術思想繁榮時期、10家學說和25位思想大家;鴉片戰爭后3位向西方尋求救亡圖存之策者,十月革命以后兩位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社會之先驅,以及為我國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進行開拓性努力的9位名家大師。習近平總書記所列清單,給筆者兩點啟示。一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只有集古今中外之大成,才能走在世界前列。二是各個學派學說及其代表性人物,產生于不同的時代,代表著各種不同的階級利益和政治訴求,對社會歷史進程起著不同程度地促進或阻礙作用。但是,他們作為文化和思想大家、各種各樣學派學說的創始人或代表性人物,都是非常博學的。今天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擔當大任,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創新,有所前進,也必須博學。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黨中央要求我們以我國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以解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著力點、著重點。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僅憑勇氣、大話、空話,顯然是于事無補的。
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與黨中央的要求相比,還有相當的距離。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還不十分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哲學社會科學訓練培養教育體系不健全,學術評價體系不夠科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完善;人才隊伍總體素質亟待提高,學風方面問題比較突出,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是與一些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不透,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上功力不足有關;二是與我們在構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話語體系,功力不足、能力和水平不高,缺乏真知灼見有關。要改變這種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的哲學社會科學狀況,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要著力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構建真正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眼界廣闊,具有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各個領域,包括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科技、軍事、黨建等各個方面的豐富知識,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馬克思主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三方面資源,以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
學習是樂事,也是極苦之事,要費盡心血。此前,習近平總書記曾要求領導干部學習理論要進入王國維論治學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即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勤奮努力,刻苦鉆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當以這三境界自律。
三、要永遠面向實踐,植根于實踐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如果閉門造車,孤芳自賞,不面向實踐,不植根于實踐,怎么能聽到這時代的聲音,時代的呼喚,把握這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發現和抓住真問題?又怎么能通過認真研究,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解決重大而緊迫的時代問題,從而推動理論創新,在理論創造中把自己鑄成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有“五個面對”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地發揮作用。即:“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并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發展環境深刻變化的新形勢,如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面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呈現、各類風險和挑戰不斷增多的新形勢,如何提高改革決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面對全面從嚴治黨進入重要階段、黨面臨的風險和考驗集中顯現的新形勢,如何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可以也應該大有作為。
實踐又是革命的熔爐,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解決為什么人的問題。為誰著書、為誰立說,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每一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然而這個根本性、原則性問題只能在實踐中,即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中國人民的事業。人民是實踐主體。脫離了實踐,也就脫離了人民。只有把深刻的理性認識和具體的實踐行動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有了對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才能對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有深刻理解,也才能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歷史觀作為為人民做學問的指導思想,并在理論創新中真切地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聚焦人民的實踐創造。我們黨的理論宣傳工作才會有強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
四、要勇于為捍衛黨的執政地位而亮劍
多年來,一些西方國家一直堅持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不遺余力地向我國推銷其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國內一些人與其相互呼應,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西方憲政民主論、“普世價值論”等錯誤思潮不斷興風作浪。其目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總是企圖讓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丟掉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一些人甚至黨內有的同志卻沒有看清這其中暗藏的玄機,不知不覺成了西方意識形態的吹鼓手。面對這種形勢,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有責任站到斗爭的前列,向各種錯誤思潮亮劍。
為什么對種種錯誤思潮必須亮劍?不亮劍,不揭露錯誤思潮的產生的背景、本質危害、表現手法、傳播特點,就不能幫助群眾分清是非,劃清界限,擺脫錯誤思潮的影響,壓縮錯誤思潮的市場,凈化社會氛圍;不亮劍,就不能為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只能在斗爭中發展,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只能在斗爭中成長。
應當承認,在敢不敢、愿不愿亮劍的問題上,我國現有的評估體系、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態度,使得一些學者因怕丟失選票,要么三緘其口、明哲保身,要么左右逢源、模棱兩可,這些問題都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今天,對于一個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學者來說,應當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抱定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之決心,勇立時代之潮頭,敢于同錯誤思潮作斗爭,為用馬克思主義牢固占領哲學社會科學陣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使命而努力!
(來源:人民網;作者: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