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平時比較喜歡讀毛主席的著作,其中有一篇文章又再一次讓我感覺到了主席的睿智。這是一篇針對西北局調研檢查后寫的文章,此文后被轉發全國各級單位。其大概內容如下: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西北局檢查組關于區、鄉工作中“五多”問題的報告,寫得很好。這個報告集中地反映了我們黨政組織在農村工作中一些嚴重地脫離農民群眾、損害農民及其積極分子的利益的問題,即所謂“五多”問題。“五多”,就是任務多,會議集訓多,公文報告表冊多,組織多,積極分子兼職多。
——《解決區鄉工作中的“五多”問題》(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九日)
如果我們有的人也同樣喜歡拜讀毛主席的著作,不難發現,那個年代存在并極力反對的很多問題,與當今時代何其類似,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后的今天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而我們今天采取的很多舉措,也是一直在沿用毛主席當前的思想,就比如此文件中強調的“五多”現象,盡管國家多次強調要給基層減負,減輕基層負擔,但是效果并不顯著。從那個年代的“五多”問題之中,我們對比一下當今的工作,也可以看出,存在的大量“多”的怪象,在這里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一是會議多。舉一個例子,某局一個局長,一個副局長,一個辦公室主任,某天上午半天6個會議。大家說怎么開?而且每個會議都指明要求主要負責人參加。最后不得不找領導匯報實際情況,找人代會,但盡管如此,有很多與會組織者不高興了,你參加別人的會不參加我的會就是看不起我,就是對我的份內工作不夠重視,今后少不了小鞋給你穿。除此之外,以上幾個會議開完之后,精神需要傳達吧,于是層層開會,層層動員部署。然后會議過程中必須有照片,有記錄,有方案,有總結。除此之外,中間還有動員會,部署會,推進會,總結會。似乎所有的工作都必須以會議的形式來推動,只要沒有開過這些會,那在檢查中你肯定是材料不全,材料不會就說明工作沒干或者是不夠重視。
二是文件多。之所以文件多,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任務過于細化?,F在從上至下有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工作不僅要干好,還要求精細化。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過度的要求精細化就讓人非常不解了,到底是以干好工作為目標,還是以打造樣板為目標?如果是一個任務搞好還可以,但是基層每天面臨大量的任務,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是樣板。在這種不良思想的引導下,各級部門爭相發文,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其次是擔當精神缺乏。為什么要發文?因為可以證明這件事情我要求了,口說無憑,以文件為證,一旦出了問題就與我無關,都你是的問題。因此,發文過多也是擔當精神缺乏的一個顯著標志。再次是檢查需要,上段已經寫了,工作干沒干,材料來體現,沒有文件如何證明你的工作開展了呢?
三是任務多。下面一根針,上面千條線。這是每一個基層干部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我們也都知道,現在的體制還是有相當不合理的地方。越往上級,工作人員越多,設置的部門越多,分類越精細化;而越是基層的地方,工作人員越少,一個部門至少承擔上級三個以上,甚至多達十幾個部門的工作。如此一來,就導致基層工作任務極其繁重,任務量過大,而福利待遇低,人員又少,很多基層干部苦不堪言。我舉一個例子,比如鄉鎮一個農辦,對應上級農業、林業、水利、水產、畜牧、安全、環保、種子、農藥和文明辦等等部門安排的工作。可以說,上級每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都不少于3人,甚至有的部門更多,但是鄉鎮農辦也只有3個人,用這3個人來完成幾十個人的工作,如何能夠完成得了?
四是要求多。我們經常能夠聽到,每次會議結束之際,這個領導提出要求講話結束之后,另一個領導又在此基礎上,再提幾個要求。這似乎是一個套路,但是在基層對每一個要求都不能忽視,否則你就會因此落下個不按要求辦事的情況。更讓人氣憤的是很多單位9點下文要材料,10點就要上報,根本就不符合實際,也不給基層足夠的時間,甚至很多的任務根本就不是基層的任務。比如一些上級單位,為了自己省事,不想統計各類數據,每次都要求基層報,每個月都報幾次,所有數據都集中了,怎么還要報?你自己匯總一下就不行了?但是他們連這一點事情都不愿意干。舉個例子就是要工作開展圖片的問題,每個月都報,最后還要報一些專項工作開展的圖片,其實以前報的都有,他只要愿意花一點點時間找一下就可以,但他偏不找,就讓你重復報。這樣一來,任務能不多么?
五是創新多。近年以來,基層號召各種創新舉動,甚至搞一些不切實際的創新,讓人煩不勝煩。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如果在人居環境整治上,正常的情況應該是各地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但是某天這個村搞了一個方案《發揮黨員作用,建設美麗家園》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因此上級就要求其他村也要開展創新。于是《發揮網格員作用,建設美麗家園》《發揮五老人員作用,建設美麗家園》《發揮女婦女作用,建設美麗家園》《發揮在校大學生作用,建設美麗家園》各類方案都出來了。我們說這樣的創新有意義么?很多東西都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東西,也可能符合這個村的實際,但不一定符合那個村的情況。如此創新,不僅失去了本來的意義,而且還給基層增加了巨大的負擔。至少方案多了,材料多了,內容多了,一點意義都沒有。
六是檢查多。工作開展的好不好,群眾說了是不算的,自己說了更不算,這就需要檢查。因此,每年各級各類檢查如同走馬觀花一樣,你來我往好不熱鬧,今天是美麗鄉村建設檢查,明天是黨建材料檢查,后天是創建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檢查,再后來就是安全大檢查,低保民生領域工作開展情況檢查,附帶其他的各類檢查,每年多達幾十種。有時候一個月上級就會來檢查幾次,以至于很多基層干部疲于奔命,全天全時都在就會各種檢查團和陪同檢查人員。哪還有時間抓經濟建設?哪還有精力改善群眾生活?更可笑的是,某些檢查組似乎不食人間煙火,把一些城市的標準用到了農村,把一些發達地區的標準用到了窮困地區,提出的問題和整改意見根本都不符合實際。
七是評比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各種花樣百出的評比競賽活動,每年此類活動也不少。比如說安全知識競賽,民政業務大比武,環保工作業務評比以及一些其他形式多樣的比武競賽活動。說得好聽一點,是通過比武競賽活動進一步提高基層的重視程度,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其實說白了不就是為了給自己出成績么?而且各種比賽過程中也不一定是公平公正的,中間也摻雜了很多人情世故,我相信大家都懂得。每個領導為了讓自己的單位不落后,也會找各種機會跟組織比賽的人員或者相關部門人員打招呼,套近乎,失去了比賽的意義。而這種比賽不僅嚴重占用了大量基層工作時間和精力,還額外增加了基層干部的任務量。
八是問責多。動輒納入年底考核,動輒就問責已經成為了某些上級部門最喜歡套用的官話和套話。我們千萬別以為他們是說著玩的,畢竟這些東西也關乎到他們的利益,再者說了領導嘴大,他說你不行,你就不行,所以還得認真對待。但是這樣的情況多了,這樣的現象一旦形成一種風氣,影響就比較壞了。輕則影響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重則會對整個機制產生反感,進而會把這股怨氣發泄到工作中,導致有的干部在開展工作中帶著情緒,會造成干群關系變壞,產生一些新的社會矛盾。我們比如在某些項目推進的過程,上級要求限定時間內完成,不然就問責。但是根據實際情況,這些要求是不合理的,按照正常的方法也是完成不了的。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采取一些非常規方法來完成,而這種方法一旦處理不慎就很容易造成社會矛盾,影響政府形象。
針對這種情況,毛主席一針見血的指出相關問題,并提供一個解決的方法,那就:集中。比如說解決會議多的問題,把眾多的會議融合到一塊來開,把眾多的文件集中到一個來發,把眾多的任務歸結到一起來做,把眾多的要求集中到一次來提,杜絕一些不合時宜,不切實際的創新,讓工作回歸本質,回歸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中,回歸到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中,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評比檢查,嚴格按照相關制度來落實問責。只有認真做到這些,才可以從深層次上解決這些“多”的問題,真正讓廣大基層干部騰出時間和精力,多做一些實際的事,多做一些有利于社會發展的事,多做一些有利于解決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情。
來源:血色文閣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