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尼是西晉時期的文學家,他經歷了西晉建國后的政治黑暗期以及賈后亂政、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等歷史過程。他在反思和總結西晉政權傾覆的教訓時,寫出了千古名篇《安身論》。今天我們讀這篇雄文時,依然能感到字字千鈞。

潘尼認為,西晉政權頹敗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全社會私心泛濫,貪欲橫流,道德淪喪。特別是掌握廟堂社稷的權貴們,更是貪甚欲熾,綱維不立,致使政治敗壞,國破家亡。
潘尼在《安身論》中對自私和貪欲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他說,社會憂患的根源在于人的私心和貪欲。而殘酷的真相是,自私者的私心是永遠都無法被滿足的,貪婪者的欲壑是永遠都不可能被填平的。人的私心如果不能被滿足,怎能不會相互爭斗?人的欲壑如果不能被填平,又如何不會相互攻伐呢?于是,人人都自私自利,家家都欲壑難填。接著就必然出現全社會的“眾欲并爭,群私交伐”的現象,最后,社會秩序和道德根基就會全面坍塌。
然后,潘尼進一步論述了自私和貪欲對國家政治的危害。他說,那些舍本求末、不知進退的人,都把聰明才智和努力勤奮浪費在趨炎附勢的交往上,奔走在攫取權、利的道路上。“朝有彈冠之朋,野有結綬之友。”結黨營私之風在朝堂上越來越興盛,貪名圖利的惡習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擴散。人一旦大權在握時,便“赴者鱗集”;人一旦喪失權力,便“散者瓦解”。“求利則托刎頸之歡,爭路則構刻骨之隙”,“愛惡相攻,與奪交戰,誹謗噂沓,毀譽縱橫”。由此可見,整個晉朝廟堂之上丑態百出,國家綱紀敗壞殆盡。
最荒唐的是,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都帶頭賣官鬻爵,連手下大臣都看不下去了。有一次,司馬炎問大臣劉毅:“如果與漢朝比較的話,你看朕跟哪個皇帝相似?”劉毅答道:“桓帝和靈帝。”司馬炎很不高興,反問劉毅:“有那么嚴重嗎?”劉毅回答:“桓、靈二帝賣官,錢進入了官庫。您賣官,錢卻進了您的私庫。就這件事情比較的話,您還不如桓、靈二帝。”
司馬炎死后沒多久,西晉政治的黑暗腐敗、統治集團內部的相互傾軋和爭權奪利使得國家陷入了極大混亂。先是賈后亂政,然后八王之亂,接著就是永嘉之亂,西晉在這樣的形勢下分崩離析。“五胡”(指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群)趁機入主中原,中國北方進入“五胡”統治時代,史稱五胡亂華。那時候,中國北方千里赤地,遍地白骨,人口不足600萬,這無疑是中華民族最黑暗、最悲慘的歷史階段。作為親歷者,潘尼希望通過總結西晉滅亡的慘痛教訓,為國家和社會找到解決弊病的“藥方”。
如何解決這一根本性弊病呢?潘尼提出了將個人私心與天下公心相統一,將個人欲望同天下愿望相統一的道理。他說“止則立乎無私之域,行則由乎不爭之塗,必將通天下之理,而濟萬物之性,天下猶我。故與天下同其欲,已猶萬物,故與萬物同其利。”只有這有這樣,私心和欲望才不會危害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
當然,作為統治階級的一個成員,潘尼不可能超越他所處的歷史階段。因而,他也不可能站在全天下窮苦老百姓的立場來對統治階級進行徹底的批判。他只能從門閥士族的立場出發,針對抽象的人性弱點,提出來反對私欲,建立公心,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穩固門閥士族的統治利益。
但盡管如此,回看1700多年前的這篇振聾發聵的文章,它依然能帶給我們的靈魂以巨大震撼,它對私心和個人欲望的批判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物質的確十分豐富,但事實上我們也無奈地發現,盡管擁有了豐富的物質,但是精神世界并不充實,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比比皆是。同時,豐富的物質并不絕對與全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諧文明劃等號,有時候恰恰是相反的。為什么呢?因為,如何安放靈魂深處的自私和欲望,其實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人類的巨大考驗。毛澤東在1944年提出了“為人民服務”,并使之成為黨踐行的宗旨。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提出“以人民為中心”,并把它作為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我想,這兩種本質一致的號召,都是對潘尼在1700多年前所倡導的“與天下同其欲,與萬物同其利”在現代和未來的最好詮釋和發揚。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自“宏國智庫”)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