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輝明(1934.12-2024.3.1)】
【編者按】中國共產黨黨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中國人民大學原馬列所所長,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原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前身)原所長靳輝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3月1日18時09分在三亞市逝世,享年90歲。謹以該文紀念靳輝明同志。
靳輝明
【內容提要】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是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性質和整體功能,體現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性和革命性高度統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是相對于個別原理和特殊原理而言,基本原理是對更為廣闊時空領域的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的概括。三是與此相聯系,基本原理更具有長久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它不會因為具體條件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四是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更為普遍的和根本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不論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建設時期,我們都十分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運用,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并且把它作為指導我們實踐活動的根本原則。在這方面,毛澤東同志創造了一系列理論和方法,這些理論和方法同時也構成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內容。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繼續堅持和豐富了這個基本原則。近年來,設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其中一個二級學科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可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論是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還是在我國學科建設和高校思想理論教育中,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仍然是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這為我們深入研究和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指明了方向。李長春同志在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講到:“要深入研究和準確闡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基本觀點,幫助人們分清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結合新的實際加以豐富發展的理論判斷,哪些是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須澄清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這四個“分清”非常重要,它關系到正確把握我們指導思想的問題,關系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問題。這些講話精神,凸顯了當前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弄清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搞好四個“分清”,最重要的是深入地探索和正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近年來,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立,學界開始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特別是已經出版并投入使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比較好的體現了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體系的原則,是一個很大的創新。但這僅僅是一個良好的開始,而且《概論》主要是用于高等學校的教學,我們還應該從理論上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以深化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下面我想談幾點粗淺的想法,拋磚引玉,以促進大家的思考和研究。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需要進行認真地研究,但研究馬克思主義也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也就是遵循唯物辯證的方法,否則也不能正確地把握和理解它的基本原理。對于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我想首先要強調以下幾點:
1. 遵循堅持與發展統一的原則。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嚴整的科學體系,同時又是“發展的理論”。發展是內在于馬克思主義本身之中的。在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堅持和發展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堅持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堅持的結果和繼續,把兩者完全割裂開來是錯誤的。鄧小平曾經指出,“老祖宗不能丟”,但又要講“新話”。這個講法,既樸實又深刻。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脫離開它的基本原理不是馬克思主義,不講發展也不是馬克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原則應當是:堅持、發展、研究、創新。這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的態度和方法。
2. 遵循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毛澤東曾經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全在于應用,離開實際學習馬克思主義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研究和探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著眼于當前的社會實踐,與當今的時代特征相結合,否則研究馬克思主義就可能偏離正確方向。在這里,要反對教條主義和實用主義兩種錯誤,既要防止用馬克思主義的個別原理裁判我們當前的現實,得出不正確的結論,又要防止用當前的局部事實評判馬克思主義,得出馬克思主義過時的結論。對于這兩種片面性都必須加以防止和抵制。
3. 堅持整體與部分相統一的原則。像任何學科一樣,馬克思主義學科也是部分與整體的統一。正如列寧所說,它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但同時又是一塊“整鋼”。所以,探討馬克思主義,既可以從整體上研究它的科學體系,也可以分門別類地研究它的某個部分或某個原理。但是,無論怎樣的研究,都應將這兩個方面有機地聯系起來,從對各個部分的研究中把握其整體,同時也要與整體相聯系把握它的部分和個別原理。只有這樣才能完整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過去從各個組成部分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是正確的,它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各分支學科的建設。但問題是忽視了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研究。馬克思主義學科的特點與規定性,就在于對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研究。今天,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當強調從整體意義上對它進行研究。也就是說,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由這些基本原理構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進行整體性研究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和學科建設的要求,也是當今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要求和趨勢。
4. 堅持科學性與意識形態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并對未來社會發展趨勢作了科學預測,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是不容置疑的。在當前資本主義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人們更加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預見性,更加為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所折服。所謂科學性,就是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揭示,是客觀真理性的反映。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是科學,只不過是不同的知識形態罷了。不能因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對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現實人的活動、人們的生存條件、利益需求和各種社會關系等等,因而就認為它不具有客觀真理性。這種看法是極其錯誤的。社會科學研究對象是同人的活動、人的利益和社會關系聯系在一起的社會存在,這恰恰表明社會科學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而決不意味社會科學不是科學。認為社會科學不是科學的人,雖然為數不多,但確實是存在的。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之所以受到置疑,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它的科學性同意識形態性緊緊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既是科學真理,同時又是反映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根本利益的意識形態,是他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科學性和意識形態性的高度結合。恩格斯說:科學愈是毫無顧忌,便愈符合工人的利益。西方有的學者把兩者對立起來,認為為一定階級和利益辯護的學問就不是科學。這種見解在我國學界也有一定的影響。在這個問題上之所以存在誤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意識形態性之間的關系簡單化和庸俗化。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必須為現實服務,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作為一個理論形態、科學體系轉化為現實政策和實踐活動,其間有許多中間環節需要研究、論證和再創造,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直接等同于現實政策。毛澤東有句話講得很深刻: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如果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意識形態性簡單化或者庸俗化,勢必會損害它的科學性,使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正確性產生懷疑。在這兩者的關系上,我們還要做深入研究,作出令人信服的闡明。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概括,進行不同的表述。我是從這三個層面來界定馬克思主義的,即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發展規律的學說,是工人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實現共產主義和人類解放的理論體系。這三點內在地結合在一起,既指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也表明了它的階級屬性和實踐功能。
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經典作家們在不同時期有過不同表述,比如,馬克思、恩格斯曾用一般原理、基本思想來表述他們的理論;列寧曾用基本原理、基本原則表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毛澤東是用普遍真理、基本觀點等概念來表述馬克思主義理論;鄧小平主要是用基本原理、根本觀點來表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上述用語屬于同等意義的范疇,都是用以表述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的原理,或者如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說的構成這個理論“核心的基本思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個用語,是在歷史上形成起來的、并為大家所認同的科學概念,用這個概念來表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準確的、科學的。
關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構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依據是什么,也就是說構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沒有一個標準?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否則在這個問題上就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出現歧義,甚至沒有共同的語言。要拿出一個確定的標準來規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確是十分困難的,但依據科學的研究方法,不是不可以作一些嘗試的。
我認為,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可否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是要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性質和整體功能,體現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性和革命性高度統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是相對于個別原理和特殊原理而言,基本原理是對更為廣闊時空領域的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的概括。三是與此相聯系,基本原理更具有長久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它不會因為具體條件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四是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更為普遍的和根本的指導意義。基本原理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是一種抽象的理論形態,但它又寓于個別事物之中,它只有同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才能發揮它的指導功能。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闡釋他們的一般原理時所說,“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1](P248)。同時,也不能因為時代條件的變化完全否定基本原理所包含的真理性和普遍意義。在這里必須防止兩種傾向:一是脫離開當時變化了的條件機械搬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條主義傾向;另一是借口歷史條件的變化宣揚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錯誤傾向。這兩種傾向還將長期存在,只是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罷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是有層次性的。要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還必須認識它的基本原理的層次性,也就是說,要弄清楚基本原理存在的時空范圍和歷史條件。大致說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以下的層次:揭示整個客觀世界最一般規律的原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辯證唯物主義所包含的那些基本原理;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原理,這里包括階級社會和無階級的社會形態;我們是立足于中國的具體實際來探討馬克思主義的,因此還必須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諸基本原理、基本原則,這些原理是在中國具體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它適用于中國的實際,但對于經濟文化落后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自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是不乏其例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時從大的范圍,有時從某個領域對其基本原理作出過不少的概括。國內外學者根據自己研究重點和自己的理解,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出過很多的闡釋和概括。這些對于探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極為有益的。但是,我認為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全面、完整的研究和概括還不是很多。我試圖從上述觀點出發,根據我自己的理解,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出自己的概括,以推進對這個問題的研究。
我認為馬克思主義最基本原理可否概括為如下十四條:
1. 關于客觀物質世界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運動發展的原理;
2. 人類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演進和發展規律的原理;
3. 關于時代本質和發展階段的原理;
4.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統一的原理;
5. 階級、階級斗爭和階級分析的原理;
6. 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
7. 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
8. 剩余價值學說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與主要矛盾的理論;
9. 社會主義歷史必然性和工人階級歷史使命的學說;
10. 科學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發展規律的學說;
11. 社會主義革命(包括改革)和建設規律的理論;
12. 關于無產階級政黨學說和共產黨建設的理論;
13. 人的全面發展和共產主義的原理;
14. 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原理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主要的理論成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最根本的指導思想。正如十七大報告指出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只要在中國搞社會主義,只能是搞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社會主義,也就是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現,是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歷史過程中,只能有一面旗幟、一個理論體系、一個指導思想,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或如鄧小平所說的根本原則,簡單地說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體地說,可否概括以下八條:
1.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原則;
2.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黨建設規律的理論;
3. 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原理;
4. 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理論;
5.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6.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
7.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理論;
8. 科學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理論;
9. 實現國際合作與加強同世界工人階級政黨聯系的原則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的產物,是經濟不發達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總結,所以,它反映的真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對經濟不發達國家實現社會主義也會發生積極的影響,具有借鑒的意義。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原刊于《高校理論戰線》2009年第6期)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