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王傳利 朱思遠:毛澤東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卓越典范
點擊:  作者:王傳利 朱思遠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4-03-02 09:45:27

 

1.jpg

【摘要】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開創者,毛澤東從四個方面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做出了卓越典范:一是堅守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二是及時科學地解答了建設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時代課題;三是著力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體系化和學理化,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四是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深刻總結群眾實踐經驗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回顧毛澤東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典范作用,對于我們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掌握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2023年6月30日,二十屆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六次集體學習,內容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回顧黨的百年奮斗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并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新,使黨掌握了強大的真理力量。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是歷史的結論。”[1]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2]1471,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他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開創者,又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卓越典范。

一、始終堅守理論創新的魂和根的典范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后,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列強紛紛入侵、國家風雨飄搖、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族尊嚴慘遭踐踏,民族文化飽受摧殘,中國人在世界上抬不起頭來。一代代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探尋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真理,前赴后繼地進行了種種嘗試,從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到學習西方的社會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一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東西都嘗試過了,結果無一例外地失敗了。這一次次真誠的拜師并沒有改變中華民族被欺凌的狀況,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變本加厲,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慘痛的現實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毛澤東指出:“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2]1470在對國家和民族出路的苦苦探尋中,直到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十月革命的爆發,俄國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建立起自己的政權,中國人才將目光轉向俄國,轉向馬克思主義,自此之后,中華民族的面貌就要起變化了。正如毛澤東精辟地指出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2]1471

自青年時代起,毛澤東就為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上下求索、四處奔走。一方面,他在理論上廣泛涉獵各種主義和學說,如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另一方面,他在實踐中積極進行各種嘗試,如開展工讀互助、進行“新村”建設、組織湖南自治運動等。他非常注重對這些學說和主張進行獨立思考,并結合實踐的成效進行反復對比。正是在對各類主義和方案進行反復比較,并結合實踐一一鑒別的基礎上,毛澤東才慎重而又決然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自此之后,他對馬克思主義就矢志不移,堅守了整整一生。正如他在與斯諾的談話中回憶的:“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3]131

毛澤東的一生,是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的一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面臨的主要危險是“左”傾教條主義。在革命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留過洋的毛澤東并不被當時的共產國際看好,他們認為山溝里出不來馬克思主義,執行“左”傾錯誤路線的中央領導也給毛澤東戴上“狹隘經驗論”的帽子,不斷地對他進行排斥和打壓,指責他的思想和主張是“右傾錯誤”和“富農路線”。但后來的歷史已經證明,所謂的最“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恰恰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所謂的“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卻沒有成長為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而毛澤東則為馬克思主義堅守了一生,為了共產主義奮斗了一生。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艱苦條件下,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始終如饑似渴地尋找和閱讀馬列著作,并熱情地向同志們推薦,他“總是跟一些同志講,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可以學到的,即便學不到那么多,多少總可以學到一點。”[4]106 他多次向全黨干部建議讀書,親自圈定“干部必讀”書目,在黨內大力倡導學習馬列主義,并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針對黨內領導干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水平普遍不高的情況,他深刻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的任務,是一個亟待解決并須著重地致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5]533

毛澤東的一生,也是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的一生。從韶山沖走出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童年是在四書五經的滋養下成長的,少年時在湘鄉和長沙的求學經歷為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投身革命后,他反對“左”傾教條主義者將蘇聯經驗神圣化,忽視中國民族特點的錯誤傾向,提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同中華民族血肉相連的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5]534毛澤東非常注重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從我國數千年的豐富歷史遺產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深刻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5]533-534 毛澤東一生酷愛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從先秦諸子到明清思想家,都廣泛涉獵。他通讀了浩瀚的二十四史,多次引用其中的典故來教育干部。《中共中央關于共產國際執委主席團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優秀傳統的繼承者,把這一切優秀傳統看成和自己血肉相連的東西,而且將繼續加以發揚光大。”[6]318 而毛澤東無疑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習近平指出:“始終堅守理論創新的魂和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創新也是為了更好堅守這個魂和根。堅持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發展也是為了更好地堅持。”[1] 在對馬克思主義魂脈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的堅守方面,毛澤東做出了卓越的典范,對此我們應當永遠銘記、深刻總結,以指導當今的理論創新工作,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二、及時科學解答時代新課題的典范

馬克思主義這一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既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到確立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也是在不斷解答時代新課題的歷史進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傳入中國并為先進的中國人所接受,就在于它能夠正確解釋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面臨的困境,能夠揭示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源,能夠指明中國擺脫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壓迫的出路。但“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只應該也只能說出個大的方向”[7]106,中國的許多實際問題絕不是簡單地把馬克思主義搬過來就能解決,還需要中國同志下功夫去研究、去靈活運用,而在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中,毛澤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正如他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的書上,“并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也沒有中國的蔣介石和陳獨秀。我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斗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斗爭。”[8]379 毛澤東正是在對中國實際的扎實的調查研究中,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及時科學地解答了中國面臨的一個又一個時代課題,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推向前進。

第一,及時科學解答了在中國建設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時代新課題。“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2]1357 為了推動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領導革命取得勝利,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建立一個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黨“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9]57 中國的國情十分復雜,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條件,再加上小資產階級自發勢力十分強大的農村環境,給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增添了許多難度。毛澤東對此進行了艱辛探索,從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紀律建設和作風建設這五個方面解決了在中國建設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時代課題。在黨的思想建設方面,毛澤東主張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武裝全黨,糾正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在黨的政治建設方面,毛澤東確立和堅持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策略,糾正了形形色色的“左”傾和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使黨在政治上從幼稚走向成熟;在黨的組織建設方面,毛澤東強調堅持和貫徹民主集中制,反對一切非組織的觀點和行為;在黨的紀律建設方面,毛澤東要求嚴明黨的紀律,反對無紀律現象,規定了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基本原則;在黨的作風建設上,毛澤東系統總結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緊密聯系人民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三大作風,肅清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影響。正是在此基礎上,全黨實現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團結統一,黨的戰斗力、凝聚力大大增強,這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第二,及時科學解答了奪取中國民主革命勝利的時代新課題。近代以來,很多仁人志士都在探索中國民主革命的規律,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但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中國的民主革命并不徹底,這一歷史重任最終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肩上。毛澤東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艱辛探索中,系統回答了三個關系中國革命全局的規律性問題:一是區分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并論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明確了革命的性質、任務、領導階級、依靠力量和發展前途,指明了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再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二是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革命道路,為中國革命制定了正確的發展戰略。毛澤東正確地認識到,由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國情,中國革命不能像俄國十月革命那樣以城市為中心,而是先要在統治階級力量薄弱的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一戰略的提出猶如撥云見日,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方向;三是總結了黨的建設、武裝斗爭和統一戰線這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黨的建設、武裝斗爭和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這三大法寶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逐步總結并得到實踐檢驗的規律性認識,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及時科學解答了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時代新課題。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面臨著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以及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課題。毛澤東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制定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規定了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方向、方法和步驟,僅用了四年左右的時間,就順利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而且這一改造是通過和平方式進行的,這在世界社會主義史上是一大創舉,從此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毛澤東提出以蘇為鑒,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制定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藍圖,提出了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方針,制定了“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和“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為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習近平曾高度評價毛澤東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豐功偉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在不長的時間里,我國社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獨立研制出‘兩彈一星’,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10]8

習近平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一切劃時代的理論,都是滿足時代需要的產物。用以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理論,必須反映時代的聲音,絕不能脫離所在時代的實踐,必須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將其凝結成時代的思想精華。”[1]毛澤東思想之所以有如此強的生命力和時代穿透力,就是因為滿足時代需要、反映時代聲音、回答實踐問題、引領實踐發展,就是因為它不是坐在象牙塔內的空想,而是及時科學地解答時代新課題的實踐著的理論。

三、著力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的典范


列寧指出:“馬克思學說具有無限力量,就是因為它正確。它完備而嚴密,它給人們提供了決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動勢力、任何為資產階級壓迫所作的辯護相妥協的完整的世界觀。”[11]309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科學社會主義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基礎上的結論和歸宿,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這三個組成部分既相對獨立、自成體系,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大廈。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12]13 的毛澤東思想,不僅以獨創性的理論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的體系化、學理化做出了重大貢獻和卓越典范。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進行了全面概括,它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黨的建設這六個方面系統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其中每一個部分都自成體系。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毛澤東基于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深刻研究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闡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總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經驗,創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毛澤東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共舉的方針,逐步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各項政策,對人民內部的民主與對反對派的專政結合起來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學說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系列原則和方針以及社會主義建設要注意綜合平衡、處理好各項關系,形成了一整套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思想;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毛澤東闡明了如何將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規定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一系列重要原則,總結了中國長期革命戰爭的經驗,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戰略戰術;關于政策和策略,毛澤東從領導革命的豐富實踐經驗出發,充分論證了政策和策略對于無產階級政黨的極端重要性,規定了制定政策和策略的一般原則,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毛澤東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發展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知識分子要與工農相結合等許多具有長遠意義的重要思想;關于黨的建設,毛澤東從思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紀律建設和作風建設等多個方面全面闡發了建設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深刻論證了建設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系統闡釋了建設無產階級政黨的主要任務,開創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推進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原則和方法。正如鄧小平所說:“把列寧的建黨學說發展得最完備的是毛澤東同志。”[13]44

毛澤東思想的這六個部分涵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和黨的建設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個科學嚴密的理論體系,貫穿其中的是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共同構成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在對中國革命經驗的深刻總結中,毛澤東從哲學的高度深刻揭示了黨的錯誤路線的認識論根源,全面系統地闡釋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為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群眾路線是將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應用于中國革命實際而得出的寶貴經驗。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黨的一切路線、方針、政策離開人民就無法得到落實,只有依靠人民、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才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將黨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人民立場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立場。獨立自主是我們黨從實際出發,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得出的必然結論。各國人民要立足本國,依靠本國的力量,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將主要希望寄托于外部環境而不是自身力量,一定會遭遇失敗。

習近平指出:“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影響深遠,在于其以深刻的學理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真理性、以完備的體系論證其理論的科學性。”[1]在實踐基礎上推動理論創新,并及時推進創新理論體系化和學理化,對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至關重要。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推進毛澤東思想的體系化和學理化,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為后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系化、學理化做出了光輝的典范。

四、注重從人民群眾的創造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的典范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14]8這其中蘊含著一個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以及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都必須緊緊扎根人民,依靠人民,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5]1031 人民在毛澤東的心中重千鈞,毛澤東能夠帶領中國共產黨改天換地的秘訣就在于依靠人民,毛澤東思想的生命力和戰斗力源自于人民,他既是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創造歷史偉業的領袖和導師,又是善于從人民群眾的創造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的典范和楷模。

第一,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15]1094 是共產黨人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在毛澤東看來,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每個鄉村,每個市鎮,都有那里的‘諸葛亮’”[15]933,如果共產黨員不聯系群眾,不和群眾打成一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命力和創造力就會枯竭,毛澤東強調:“我們共產黨員,無論在什么問題上,一定要能夠同群眾相結合。”[15]933 只有深入到人民群眾之中,緊密依靠和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才能汲取到不竭的智慧。黨的理論創新工作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只有扎根群眾實踐的理論,才是符合人民利益、解決實際問題、滿足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毛澤東深刻指出:“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系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脫離群眾的。”[15]1095 緊密依靠人民群眾、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最重要的成功經驗之一,也是推進理論創新的一條基本經驗。

第二,在深入調查研究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毛澤東是黨內調查研究工作的開創者和倡導者,他一生對調查研究極其重視,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8]382 的著名論斷。在他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中國共產黨逐漸形成了重視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毛澤東曾多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獲得一手資料,了解社會情況,以此制定正確的政策和策略。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在農村親自做過多次系統的調查,寫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尋烏調查》《興國調查》等一系列光輝著作,正是在做了大量細致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毛澤東才能逐漸摸清中國社會的階級狀況,才能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才能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正確的政策和策略。他深刻指出:“我的經驗歷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16]261 調查研究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是理論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展開科學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才能了解實際情況,才能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揭示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才能真正解決實踐中遇到的難題。

第三,在總結人民群眾實踐經驗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理論來源于實踐,黨的科學理論來源于億萬人民群眾生動豐富的實踐經驗。“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17]19 毛澤東非常重視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1964年8月29日,面對外賓的提問:“您這樣偉大的秘密是什么,力量的源泉是什么?”毛澤東真誠地表示:“我沒有什么偉大,就是從老百姓那里學了一點知識而已。”[18]401 毛澤東相信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而共產黨人要做的就是走到群眾中間,同群眾相結合,將群眾的經驗總結出來,他強調:“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15]933 1955年,毛澤東親自編輯的《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就是他對全國各地農業合作化經驗的大集中和大總結,在此基礎上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的思想逐漸形成,明確了在中國農村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向和途徑。

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為人民立言、為人民代言的理論,是為改變人民命運而創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人民作為歷史的創造者,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1]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個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正是從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中產生的,它來源于群眾、植根于群眾、造福于群眾,因此才能深入億萬人民心中,成為適應時代要求、滿足人民需要、指引前進方向的偉大思想。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J]求是,2023,(20).
[2]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斯諾.西行漫記[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
[4]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7]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蔡和森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1] 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3]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5]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 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7]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8] 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作者:王傳利,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朱思遠,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科學社會主義、黨的建設。來源:昆侖策網【授權】,原刊于《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1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