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馬海德,周恩來特批加入新中國國籍的第一位外國人
點擊:  作者:黨史博采    來源:“東方紅啦”微信公號  發布時間:2019-10-30 22:18:32

 

在延安,他很快“革命化”“中國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邊區的醫療衛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他加入中國國籍,擔任中央衛生部門的要職,為中國人民的健康事業忘我地工作著,直至生命的終結。他就是美國醫學博士馬海德

 

1.webp (10).jpg

 

懷抱理想來中國

 

1910年9月26日,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里,誕生了一個男孩。父親給他取名為喬治·海德姆,也就是后來在中國鼎鼎大名的馬海德。

 

1934年,喬治結識了宋慶齡。從她那里,他知道了中國還有另一個世界,那就是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他參加了由僑居上海的外國進步人士組織的馬克思主義讀書會,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和研究中國革命問題。

 

1936年春,中共中央從陜北輾轉給上海的地下黨發來信函,指示邀請一位“誠摯的西方新聞工作者”訪問陜北蘇區,并把他的見聞告訴全世界;還要邀請一位“訓練有素的西醫”,來幫助陜北蘇區創建醫療事業。

 

一天晚上,宋慶齡將喬治請到家中,轉告了這一邀請,并為其安全進入陜北蘇區作了精心周到的安排。喬治喜出望外,立即做好準備,等待上路。當時計劃訪問完即返回上海。這一邀請,是中共中央發出的第一個重要的、對外開放的信號。

 

1936年6月,喬治避開上海國民黨特務機關的視線,在西安與來自北平的埃德加·斯諾秘密會合。1936年7月14日,保安隆重舉行歡迎斯諾、喬治大會,毛澤東出席并講話。大多數中共中央委員和在此的全部政治局委員同群眾一起,熱烈歡迎第一批到訪的外國人。群眾打出的歡迎橫幅上用中英文寫著:“歡迎美國記者來蘇區調查!”“歡迎喬治大夫來蘇區工作!”

 

7月16日,他們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親切接見。經過一段時間訪問后,黨中央派伍修權擔任翻譯,陪同斯諾和喬治到寧夏豫旺堡考察訪問。在豫旺堡期間,喬治了解到回族群眾中姓馬的人很多,寧夏還有一句俗語:“十個回回九個馬,一個不姓馬就姓哈。”喬治為了表達永遠同回族兄弟、同中國人民的友好心愿,決定也姓馬,將自己的原名喬治·海德姆改為馬海德。

 

4個月過后,當斯諾完成采訪任務離開邊區時,馬海德卻改變了原來“訪問后返回上海”的計劃。他對斯諾說:“這里的醫院和群眾、病人都需要我。我決定留在陜北工作,要為中國革命事業作一些貢獻。”這一決定,使馬海德的人生軌跡步入一條嶄新的革命大道。

寶塔山下的萬能博士

 

1937年1月,馬海德背著宋慶齡送給他的醫藥箱,隨部隊進入陜北的延安。他以滿腔熱情一邊緊張地投入診療工作,一邊進行調查研究。

 

1937年2月,馬海德因為工作成績突出,被光榮地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說:“從此,我能夠以主人翁的身份,而不是作為一個客人置身于這場偉大的解放事業之中,我感到極大地愉快。”

 

在延安,馬海德很快學會了當地語言,無論是八路軍戰士還是當地老百姓,都愿意找這位大鼻子的“馬大夫”看病。因為醫生少,他幾乎成了全科大夫。此外,還經常有人找他修理手表、眼鏡、鋼筆、打火機等,他一律熱情幫助,簡直成了寶塔山下的萬能博士。

 

在延安,馬海德除了擔任衛生部顧問這一重要職務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健康。馬海德盡心盡力地完成這一任務,也由此與許多中共高級領導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毛澤東在長期的革命斗爭環境中,養成了夜里辦公、白天休息的習慣。馬海德從醫學角度,幫助毛澤東調好生物鐘,以保證他完成對全國抗戰的指導工作。他經常邀毛澤東進行各種體育活動,當他發現毛澤東有輕微風濕性關節炎后,就開始陪他散步。在延安,周恩來有一次騎馬時不慎跌落馬下,摔斷了右臂。馬海德立即組織當時在延安的印度醫療隊的巴蘇華、柯棣華等著名醫生進行會診。

 

馬海德拍攝的影像

 

馬海德全身心地投入中國革命,做了許多超出醫學范圍的工作。馬海德在延安期間,曾擔任中共中央外事組和新華通訊社的顧問,經常接待訪問延安的國際友人,積極參加外事活動和對外宣傳工作。

 

1937年11月,他幫助新華社創立了英文部,開始向國外播發英文消息。他還經常為當時中央出版的對外宣傳刊物《中國通訊》撰寫稿件。1946年馬海德還參加了在北平成立的有共產黨、國民黨、美國三方代表團組成的軍事調處執行部工作。在這里,他名義上是中共代表團的醫療顧問,實際上是為英語翻譯的備忘錄在文字上把關。

 

不久,他又作為中國解放區救濟總會醫療顧問,與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和美國紅十字會的人員進行接觸,積極爭取他們對解放區的援助。

 

令馬海德高興的是,他在延安還收獲了甜蜜的愛情,與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生周蘇菲結為終身伴侶。

 

說來這段姻緣也是緣分。1939年冬,周蘇菲傷風鼻塞,長期不愈,她便到延安城內的醫院治療。那天,接診的恰巧是洋醫生馬海德,馬醫生態度非常認真、熱情。周蘇菲看完病,心懷美好的印象離去,馬海德也被這位病人的東方女性美深深打動。

 

1.webp (11).jpg

馬海德(右)、蘇菲(中)、阿洛夫(蘇聯醫生)

 

第二天,他寫了一張便條,托人帶給周蘇菲:希望她按時吃藥,早日康復。周蘇菲心里熱乎乎的。當時延安每逢周末,許多單位都舉行舞會,各方人士可以自由參加。

 

坐落在延安城東10里處的橋兒溝的魯藝,利用一座舊天主教堂作舞廳,地面平滑,且有像樣的樂隊伴奏,是延安最好的跳舞場所之一。自從給周蘇菲看病后,馬海德經常騎馬去那里參加周末舞會,并主動邀請周蘇菲跳舞。當周蘇菲說不會跳時,馬海德自愿當起了教練。

 

一來二往,兩人的感情逐漸加深。終于,兩個月后的1940年3月3日,30歲的馬海德與21歲的周蘇菲,牽手來到中央組織部申請結婚。得到批準后,他們又到邊區政府正式登記,領到結婚證書。馬海德高興地說:“這是中美合作的早期成果。”

 

結婚證是在一張紙上分左右兩聯,本應裁開,男女雙方各執一聯。但馬海德堅決不讓撕開,說:“我們一輩子也不分開。”領到結婚證后,馬海德當即給好友路易·艾黎打電話,說:“好朋友,我結婚了,請寄200美元。”

 

收到錢后,馬海德在城內的飯館擺了10桌宴請賓客,每桌10人,毛澤東、周恩來等應邀出席祝賀。1943年,他們的兒子降生,取名幼馬,隨母姓周。這樁跨國婚姻,幸福美滿,令人艷羨。

 

新中國成立后,馬海德又一次申請加入中國國籍。早在1937年在延安時,他就曾向周恩來提出要加入中國國籍。周恩來無奈地對他說:老馬啊,我們哪有國籍呀?我們只有個黨。等將來新中國成立后,我就第一個批準你加入中國國籍。此時新中國成立,周恩來兌現承諾,高興地批準馬海德的中國國籍。他成為第一位加入新中國國籍的外國人。

 

不久,毛澤東在香山邀請馬海德一家做客,對這個“洋女婿”變成“中國女婿”表示祝賀。

 

1950年,馬海德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顧問。1953年,在他的提議下,中國皮膚性病研究所成立,他受命擔任中國麻風病防治中心主任,主要從事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衛生部專家局成立后,要給外國專家包括馬海德漲工資。

 

馬海德卻說,我是中國人,不是外國專家,斷然拒絕漲工資。他是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政協第六、七屆常委。1988年9月,國家衛生部授予馬海德“中國衛生事業的先驅”光榮稱號。

 

1978年,馬海德在闊別故鄉45年后,回到美國與家人相見。也是這一年,馬海德身患癌癥,先后做過8次手術。但他并沒有停下在中國治療麻風病的計劃,毅然到病區看望麻風病人,與他們握手交談。


1988年5月,馬海德出院剛3天,就飛往加拿大落實麻風病防治基金。他自己為基金會捐資10萬美金。同年10月13日,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著名的醫學家、社會活動家、人民外交家、人道主義戰士馬海德逝世。夫人周蘇菲把丈夫留給她養老的4萬美元捐出來,成立馬海德基金會,繼續丈夫未竟的事業,推動麻風病防治工作。

 

遵照馬海德的遺囑,將他的骨灰分成三份:一份留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一份由周蘇菲送回美國,葬入家族墓地;另一份,撒入他在中國輝煌人生起步的地方——延安的延河。

 

2.webp (1).jpg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東方紅啦”微信公號,文章轉載自《學習時報》2019年10月14日 第A7版,摘自2012年第6期《黨史博采》,原標題為《馬海德:“革命化”“中國化”的美國醫學博士》) 

 

2.webp.jpg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