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管理實踐中,許多管理者錯誤地認為,只要完善了員工的福利,給與員工足夠的滿足感,工作的動力就會產生。雖然人才難覓,制定讓團隊成員滿意的制度也無可厚非,但這種方法可能會產生許多誤導。
這種由感恩(“情感綁架”)而產生的動力就不長久的,任正非就說過,華為不需要員工感恩,如果員工感恩公司,那說明公司給他的太多了,而且已然超過了他為公司做出的貢獻。“我們不需要感恩,只需要契約!”
華為與員工之間是一種契約信任的關系,不會用感恩或者情感作為紐帶。
雖然滿足員工的要求最初似乎是一種合理的激發團隊動力的方法,但根據“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肖恩·阿喬的說法,從長遠來看,90%的幸福感和動力不是由外界因素刺激的,而是由大腦接收和處理外界信息的方式預測的。
也就是說,員工用不用心工作,動力強不強,不是你給顆“棗”他們就會感激涕零努力工作的,要知道人都是懶惰的和不滿足的。這種激烈方案只是一個短期策略,無法解決長遠問題,只是浪費時間和資源,對老板來說,代價很高。
而如果想要找到長期可持續的激烈方法,為員工賦能,為企業帶效益,就要專注于通過增加員工為工作負責,遵守企業契約更無懈可擊。一旦團隊成員用充滿責任和遵守契約的視角看待世界,他們就會開始明白自己工作的真正意義。
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團隊在工作中獲得更大的責任感和契約精神?
首先,您必須了解個人責任是自然和企業培養的產物,有些人認為責任感更多的來自天然,但只要方法得當,員工的責任感也是可以培養的。
為了培養一個業績卓越的員工,為員工提供應對當今社會挑戰所需的能力,促進其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以下4點請注意:
1、迎接挑戰
體驗具有重大失敗風險的項目,讓員工脫離舒適區,加強欠缺的和新的業務能力的學習,這個過程,會迫使個人快速找到有效方法,在挑戰中處理問題,總結失敗教訓,直面挑戰,促進自己的專業能力的精進。
2、經驗豐富的問責制
做應該做 的事,不要做壞事,做到人跟流程走,不一致就追責,塑造了內部問責制的思維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結果是行為的產物,如果過程沒做好,又談何成果。
3、定期的反饋
反饋需要來源可靠,事實充分,在這樣的前提下,定期的績效反饋有助于員工理解并內化他們的具體行為,并選擇合適的方法促進他們成果的實現。但是反饋必須嚴格、一致且持續有效。
4、自我反省
定期進行自我反思,揚長避短至關重要。自我反思的方法包括冥想和日記。
通過以上,企業就獲得了提高員工責任感和敬業度的可持續的方法,一旦創建了一個有彈性、規范化的問責制度,團隊成員就能養成不斷總結、增強能力和責任感的學習和重視,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成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