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本文是CCTV北美首席記者、太和智庫研究員王冠就美國媒體負面解讀中國閱兵一事撰寫的時評文章。九三閱兵結束后,王冠先生通過對美國媒體報道的議題選擇、關鍵字統計、被引述專家背景調查等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美國媒體對中國閱兵的負面解讀程度超過預期。
中國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在緬懷反法西斯先烈、銘記歷史教訓、倡導永久和平的濃郁氣氛中成功落下帷幕。全球主要媒體對此次閱兵給予高度的關注,尤其是習近平主席在現場宣布裁軍30萬人,更是得到海內外眾多輿論的肯定和好評。然而美國媒體方面,筆者對包括美聯社、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等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和CNN、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以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MSNBC)等收視率前三的新聞臺對中國閱兵的報道進行了分析,通過對議題選擇、關鍵字統計、被引述專家背景調查等進行了分析,筆者得出結論:此次美國媒體對中國閱兵的負面解讀程度超過預期。
一、報道語境隱現“冷戰思維”
過去70年,在西方人眼中,“二戰”是一場美英法領銜的抗擊法西斯的血腥戰爭,中國軍民在亞洲戰場上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往往被遺忘。造成這種“集體失憶”的原因有很多,西方媒體選擇性報道“新聞事實”是原因之一。70年后的9月3日,美國主流媒體對中國九三閱兵報道的偏頗程度再次讓人咋舌。
“中國超大規模的閱兵向美國傳達了一個清晰的信號,被展示的新型武器能直接瞄準美國的軍事目標。”全美晚間收視率第二的CNN美國臺首席國土安全記者Jim Sciutto這樣開始了他對九三閱兵的報道。文中對幾款武器如何對美構成威脅做了詳細分析,并引用美國戰略學者的警告:中國海軍正在崛起,美國應該小心。在結尾中,記者稱,“雖然中國的閱兵沒明確把美國當作假想敵,但在一個中國游戲公司做的游戲視頻里(游戲視頻畫面),中國軍隊成功打敗了美國部隊”。
近3分鐘的報道只字未提閱兵乃二戰70周年紀念之閱兵,結尾插入一個無名無姓的游戲公司,并將中國閱兵對美國構成的假想威脅同游戲里中國滅掉美國的游戲場景做類比。如此詭異邏輯讓人啼笑皆非,也讓人感嘆:一場為之付出3000萬中國生命的戰爭,一段中美精誠團結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二戰記憶,在這個報道中竟如此不堪的倒在了“中國威脅論”和“中共威脅論”的思維定勢前。
不僅是CNN。9月4日,筆者精讀了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美聯社在內的美國主要報紙和通訊社的九三閱兵報道,并觀看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和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MSNBC)等收視率最高的電視臺新聞。不難發現,這些報道的中心論調概括起來有三點:1、九三閱兵是中國軍隊在“炫耀肌肉”,彰顯了領導人對軍隊和國家的掌控和權威。2、西方首腦集體缺席,質疑中共在抗日戰勝中的實質貢獻。3、宣布裁軍可取,但結合當下東海南海爭端,繼續鼓吹中國威脅論2.0版。
在以上四個紙媒的報道中,“軍事/軍隊”一詞出現頻率最高達80次,“習近平”(或“習”)50次,“展示/炫耀”30次, “共產黨/共產主義”15次。
二、刻意炒作“中共抗日貢獻的爭議”
西方通訊社強調對新聞“事實”和“觀點”的嚴格區分,凡帶有編輯部或專欄作家觀點的文章都要放在觀點版面Op-Ed,讓讀者明白這并不是新聞事實。誠然,西方媒體對很多問題的報道較平衡,但在涉及中國問題上卻常以“微觀的真實”掩蓋“宏觀的偏見”。那么西方媒體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借學者之口表達作者和編輯部的觀點,或引用正反兩方觀點但將不認可的觀點放在中間做“靶子”。
拿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美聯社當天報道舉例。這篇標題為“中國炫耀武力紀念二戰打敗日本”,大部分內容都在介紹閱兵情況,羅列參演各兵種數量、習總宣布的裁軍數量等。然而真正影響讀者認知或許是貫穿文章的專家引述。文章將大陸黨史專家稱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論點放在了“被告席”,然后借用美國專家戴爾(Teufel Dreyer)批駁上述觀點,“共產黨慶祝了一個他們沒有打贏和基本沒有參與作戰的戰爭”(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trying to takecredit for a war it didn't win and in fact in which it did very little fighting),并引用香港“學者”鄭宇碩的觀點總結閱兵“閱兵從內政層面考慮對習近平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在國際上看很有爭議,無助于塑造一個和平、穩定和發展的中國國家形象。”(In domestic terms, it's certainly a plus forXi. But in foreign policy terms, it's controversial. It doesn't help China'simage as a force for peac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戴爾和鄭宇碩何許人也?經筆者調查,戴爾是美國鷹派代表人物之一、前美國海軍作戰總指揮部幕僚。而鄭宇碩則是香港民運人士、前公民黨秘書長,80年代隨妻兒移民澳洲獲得澳洲國籍后回到香港組織“反共”運動。他還曾經將他人翻譯的西方文獻據為己有,于2014年7月遭學術剽竊起訴。將這兩位“專家”的觀點放在文中,編輯部思維可見一斑。(附上美聯社報道原文,大家可查證對比. http://bigstory.ap.org/article/aa9b3c1cd6e747c4bebdbc362999577a/china-shows-rising-power-parade-marking-wwii-defeat )
三、美政府二戰紀念日表態有意冷落中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克-唐納在9月4日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在二戰中做出的犧牲表示緬懷和尊敬,但呼吁中國同日本和解,并著重強調美國和日本早已“化干戈為玉帛”,稱如今的美日同盟對亞太安全發揮著及其重要的地位。而在同一天的白宮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厄內斯特更是只字未提中國紀念二戰勝利的紀念活動。總統奧巴馬在9月2日下午向包括筆者在內的記者發送了《二戰東方戰場70周年聲明》中(原文附后),只是贊揚了二戰中陣亡的10萬名美國將士和1600萬參與二戰的美國官兵。奧巴馬提到了他同安倍的互動也提到了戰后同日本打造的同盟關系,并稱“70年前這一(美日)伙伴關系是雙方都不敢想象的”(“seventy years ago this partnership was unimaginable”)。再一次,美方只字未提中國。而奧巴馬的這一聲明當天被全球報道二戰紀念的媒體記者廣泛轉載。
附:奧巴馬《二戰東方戰場70周年聲明》鏈接
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5/09/02/statement-president-70th-anniversary-commemorating-end-world-war-ii
雖然長期以來,我們早已領教過美國等西方部分媒體對華報道的偏頗和曲解,甚至習慣并開始以更加透明和坦誠的姿態應對外媒對中國的批評和質疑。但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這一屬于全人類的節日里,我們呼吁美國的主要媒體暫且放下零和的思維及固執的偏見,把九三閱兵上中國發出的真實聲音傳遞給美國及世界民眾,那就是“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中國將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