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月14日召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但越南國家主席5月11日就到了北京,中越兩國簽署了聯合公報。從這份公報的內容上看,中越關系已經基本消除掉了2010年以來的關系惡化影響。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經過7年折騰,在菲律賓、越南態度轉變后,南海的局勢緩和下來了,美國再想借菲律賓和越南挑釁中國越發困難了。為了大家能夠明白怎么回事,占豪這里大概梳理一下中越關系,并分析一下越南為何有這么大的轉變。
越共和中共關系淵源非常深,當年胡志明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中國支持下建黨、建國的,中共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開始支持越共。自新中國以來,中越關系則好好壞壞,好的時候是同志加兄弟,中國在越南戰爭中給越南提供了新中國以來最大的援助,新中國以來到1978年據資料顯示大約援助越南200億美元,抗美援越期間更是出兵30萬。不好的時候,兩國兵戎相見,中國把越南打得稀里嘩啦,把曾經援助的一些機器、物資大規模搬回。中越關系的好壞,之前是受東西方冷戰、中蘇關系、胡志明是否在世、中美關系等因素影響頗深。
中越復交是在蘇聯解體后。蘇聯的解體注定越南必然和中國重新恢復關系,沒了大哥依靠與最大鄰國為敵是取滅之道。中越復交后,總體上關系發展順利,但2010年后中越關系遇到挑戰,原因是美國重返亞太和越南侵占中國29座島嶼的原因。因為越南先后侵占中國29座島礁,越南擔心中國強大后討還,于是想借美國重返亞太將這些侵占島礁的主權坐實。所以,隨著美國重返亞太進程的推進,中越關系從2010年不斷惡化,到2014年5月13日爆發對中資企業打砸搶燒事件達到高潮。之后,在中國強烈政治、軍事壓力和封閉通關口岸的經濟壓力下,越南態度開始放軟。
自2014年5月的排華事件后,越南內部政治博弈也加劇。南方親美派和非親美派在激烈博弈后于2016年4月分出勝負,總書記阮富仲繼續“超期服役”留任,更年輕的總理阮晉勇去職。事實上,從2014年5月排華事件后,中越關系就在磕磕絆絆中恢復。
2015年4月阮富仲訪華,中越簽署聯合公報;2015年11月時任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訪華,中越簽署聯合聲明;2016年9月越南總理阮春福訪華,中越發表聯合公報;2017年1月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再次訪華,中越再簽聯合公報;2017年5月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訪華,中越簽署聯合公報。也就是說,自2015年以來,中越簽署了四份聯合公報,其中越共總書記簽署兩份,越南國家總理簽署一份,5月11日這一份由越南國家主席簽署。三年時間里簽署這么多份具有條約性質的聯合公報,這充分表明中越關系在差點失控后逐漸回到正軌。
特別是這一份聯合公報,由越南國家主席簽署,應該是內容最多、份量最重的一次。內容包括外交、國防、安全和執法領域交流合作,經濟、金融的深度合作,農業、水資源、環境、科技、交通運輸、文化、體育、旅游、教育、衛生等領域合作,另外還涉及陸地邊界、海上問題、臺灣問題、平臺加強溝通協作等。這些內容非常具體、涵蓋內容非常多,這就表明中越兩國在南海爭端上已經達成了妥協。另外,從公報中雙方有在南海進行合作開發的意思取向。
而中越聯合公報發表的節骨眼上是中菲在南海就共同開發進行談判,中國和東盟在菲律賓引導下就南海行為準則展開談判之際。菲律賓一旦和中國在南海共同開發達成共識,如果越南不能也開展合作,那么中國就可能轉頭專門對付越南,這對越南非常不利。而且,如果南海行為準則達成協議,越南再冒頭對越南來說風險很大。再考慮到前面越南對中國的切身感受,所以此時選擇南海偃旗息鼓站在中國一邊是綜合考量后的明智選擇。
另外,越南此時選擇站在中國一邊,放下南海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經濟因素,美聯儲加息將會對越南經濟構成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又是越南的機會,所以此時選擇站隊可謂恰到火候,再不站隊就搭不上末班車了。
越南在南海問題上偃旗息鼓,并且選擇站在中國一邊,最不爽的就是美國和日本。美日本來想借越南挑事,恐怕已經不太可能了。
不過美日是不會死心的,未來還會加強與越南的關系,這么做的目的是未來中長期時間里再找機會影響越南政治。譬如,若多年后中越因某種原因關系再惡化,那么前面美日和越南關系如果已經較深,那么中越的矛盾激化程度就會增加。所以,美日繼續發展對越南關系,只能等下一輪的較量了,這一輪美日已經無力回天。
當然,將來是什么時候,那就不得而知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