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中國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一個重要話題是“金磚+”,另一個重要話題是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今天媒體又曝出一個重磅新聞,據日本《日經亞洲新聞評論》報道,中國準備發行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合約,允許出口商們繞過美元計價基準,用人民幣交易。由于中國是世界上頭號石油進口國,該合約有望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基準。
這一原油期貨將是中國首個向外國投資者、交易所和石油公司開放的商品合約,這種繞過美元的交易可以允許像俄羅斯、伊朗這樣的石油出口國通過人民幣交易避開美國制裁。美國宏觀經濟研究機構FFTT創始人格羅曼表示:“中國此舉或將導致全球原油交易市場發生重大變化。”黃金服務公司調研總監阿拉斯達爾-馬克雷歐德表示:“這是一個新機制,它可能吸引那些喜歡避開使用美元同時又沒有準備好在賣石油給中國時接受人民幣的石油生產商們。”當前俄羅斯、安哥拉、沙特阿拉伯三國出口到中國的石油占比最高。這一合約將成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打破美元霸權的又一利器。要知道石油美元一直都是美國的霸權之本,是美元霸權的根基,如果中國能夠打開石油霸權的一個口子,不僅美元大廈將會動搖,美國也會因此而動搖。
近幾年中國一直在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打破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壟斷地位。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宣布人民幣將從2016年10月1日起被納入到了SDR。人民幣權重為10.92%,在人民幣納入SDR后,美元權重下降到41.73%,歐元下降到30.93%,日元為8.33%,英鎊為8.09%,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三大貨幣。2016年10月1日,新中國國慶節這天,人民幣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成為國際貨幣。
2016年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舉行開業儀式,亞投行是由中國主導的第一個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其開業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它打破了由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由美國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一統金融江湖的歷史,它體現了中國經濟實力由貿易向金融領域輻射,中國由貿易大國向金融大國轉變,美國排斥中國、獨霸世界金融、通過美元貨幣周期性的寬松和緊縮政策掠奪世界各國財富的好日子由此受到重大沖擊。
亞投行的成立得到了除美日之外的全球五大洲57個創始成員國的支持,日前已發展到77個成員。英、德、法、韓等國的參加使這一金融機構由亞洲國家的金融機構變成全球性的多邊金融機構,意味著當前由美國掌控的全球金融體系正在被全球各國嫌惡,各國都希望有一個新的金融體系出現,以打破美國對全球金融的壟斷。
2014年7月15日,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成立,2015年7月21日正式開業,啟動資金是500億美元,資金額由5個金磚國家均攤,將來會逐漸增加到1000億美元。中國還倡議成立應急儲備基金,儲備基金為1000億美元,用于金磚國家應對金融突發事件,其中中國提供410億美元,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分別提供180億美元,南非提供其余的50億美元。成立應急儲備基金是向陷入經濟危機的國家提供援助的經濟穩定基金,以解決金磚國家短期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金融政策變動導致國際金融市場資金出現巨大波動,對新興市場國家幣值穩定造成很大影響。中國貨幣波動較小,但是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國都經歷了貨幣大幅貶值,導致通貨膨脹,由于國際貨幣基組織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所控制,并不能及時救助發展中國家,且力度十分有限。金磚國家為避免在下一輪金融危機中受到貨幣不穩定的影響,構筑一個共同的金融安全網,一旦金磚國家出現貨幣不穩定,可以借助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基金來應急,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成立更進一步打破了美國對貨幣的壟斷。
從1944年形成以美元為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到1973年美國拋棄貨幣之錨黃金形成石油美元,整個世界歷史變成了一場由美元主導的政治秀,美元霸權一直成為壓在全世界各國頭上的沉重大山,無論是美洲,還是亞洲,甚至與美國結盟的歐洲各國都對美元霸權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上世紀50年代由煤鋼聯盟開始的歐洲一體化進程最后催生出歐元這個試圖與美元抗衡的貨幣,就是為了抵御美元對全球經濟的強大摧毀力量,然而由于歐元并不是一個主體國家發行的貨幣,歐盟又不具有政治主權,所以歐元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著“阿喀硫斯之踵”的致命弱點,在經過美元的強力打擊和英國脫歐之后,歐元已無法與美元相抗衡,必須尋找一種新的貨幣共同應對美元。
由于中國經濟總量和國力日益強大,超越美國已經無法阻擋,要打垮中國,從軍事、貿易上已經十分困難,必須從金融戰入手擊垮中國,而從金融戰入手擊垮中國卻有一個重大難題,就是人民幣不是一個開放的貨幣,在所有重要貨幣中,只有人民幣是不能完全自由兌換的,只要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就無法讓人民幣自由流通,也無法讓美元自由進出中國金融市場,美元也就無法與人民幣進行正面交手。當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受到全球各國歡迎,當中國與俄羅斯、巴西、沙特阿拉伯、歐盟大搞貨幣互換的時候,美國擔心中國會在美國之外搞出一套以人民幣為主導的貨幣體系與美元體系平行甚至超越美元體系,于是美國被迫同意人民幣納入SDR,美國的目的只有一個,逼迫中國開放金融市場,讓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并以強勢美元擊垮人民幣,進而擊垮中國金融和中國經濟,最終像打敗日本、拉美、東盟、歐洲一樣打敗中國。
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世界政治、經濟、貿易、金融的中心已經從北大西洋兩岸轉移到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美國如果以與中國加強合作共謀發展為目的將戰略重心從歐洲、中東轉向亞太應該是一個十分正確的決策,但美國選擇了遏制中國的政策,強力排斥和遏制中國。美國全面遏制中國的戰略所產生的后果十分嚴重,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提出了“一路一帶”戰略,拋開美國、日本,向西發展,這也是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出臺的背景,美國攜手日本在西太平洋圍堵中國,中國卻在大陸上向西一路狂奔。
從2015年到2017年美國對中國所做的一樁樁惡心事讓我們感受到美國的焦慮心態,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正在利用加息周期大剪全世界的羊毛,只有中國巋然不動。美國先是利用釣魚島制造中日沖突,然后是利用所謂南海仲裁案制造南海沖突,再后來與韓國一起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最近又利用朝鮮發射導彈和進行核試驗將朝鮮半島一步步引向戰爭,美國所做的這些都是出于一個目的,就是把中國周邊的環境搞亂,阻止中國崛起,繼而阻止人民幣崛起,這也是美國發動傳統的地緣戰爭為現代的貨幣戰爭服務,通過軍事手段打壓,實現貨幣戰爭的目的,美國并不是真要發動一場針對中國的軍事戰爭,而是通過制造軍事沖突達到其金融目的。2016年美國開啟加息周期,全球立即發生金融地震,除中國外,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貨幣都出現大幅貶值,美元大幅外逃,外匯儲備減少,不少國家面臨金融崩潰甚至國家破產,這時中國也面臨著人民幣貶值和美元外逃的巨大壓力,但由于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著中高速增長,加上中國擁有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人民幣挺住了美元的打壓。由此可以看出,貨幣戰爭比軍事戰爭給國家帶來的打擊會更加可怕,在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國家主權和全民財富都面臨威脅。
當前的美國在經歷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以及2008年的次貸危機之后,國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但美國一直占據著美元霸權,盡管經濟和貿易力量減弱,但貨幣力量卻一直十分強大,日本、歐盟、俄羅斯、巴西、委瑞內拉等國紛紛中招,盡管俄羅斯能夠在敘利亞與美國進行軍事較量,盡管歐盟和日本在高科技和制造業方面能夠與美國較量,但一遇到美元霸權都毫無辦法。包括歐洲各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認為當前能夠阻止美元長驅直入的只有中國,只有人民幣,只有歐元與人民幣聯手才能具備與美元抗衡的力量。正是在全球感到絕望的形勢下,人民幣進入了戰場,這讓歐盟看到了歐元和人民幣聯手與美元抗衡的希望。
為什么美國在發生次貸危機之后,能夠順利地將危機轉嫁給歐洲和全球其它國家?靠的就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霸權,而中國之所以能夠免受或少受影響,主要在于三方面原因,一是人民幣尚未國際化,也就是還沒有成為自由兌換貨幣,美元無法正面攻擊人民幣。二是中國經濟實力強大,仍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成為人民幣保持穩定的壓艙石。三是中國擁有足夠多的外匯儲備,充足的外匯儲備已經成為中國應對美元沖擊的一個戰略武器。正是這三點使得中國在中美已經開打的貨幣戰爭中能夠保持不敗。
從人民幣被納入SDR貨幣籃子,到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成立,再到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開業,再到最近中國擬發行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合約,這一步步顯示出中國正在穩步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戰略,而且正在動搖美元的根基和美國的根基,只要美元動搖了,美國這個世界霸主也將跟著動搖。
需要警惕的是,隨著中國在金融領域對美國一步步反擊,美國的反撲也將會十分兇猛,暴風雨一定會來得十分猛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李光滿|中國再對美元霸權出重拳:擬發行以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
2017-09-06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