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有什么用?就如問別人“為什么要喝酒”的性質是一樣的。
長期以來,藝術在中國只是飯后茶余可有可無的東西。
我們應該很熟悉,現在很多家長的成功育子經驗:只顧學習,孩子的時間表上一切和升學考試無關的東西都去掉,沒有藝術、沒有游戲,沒有交友、沒有自由……
但要知道:影響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東西,你沒有讓孩子學,卻讓他學了大量沒用的東西。
家長可能認為,這樣就能讓孩子獲得他所希望的人生。我想告訴你們:你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
數數、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充斥著童年,這樣的早教:是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站。因為,你剝奪了孩子感性素質的發展機會。
體驗幸福是需要素質的
物質水平提高了
卻不一定能地懂得感受幸福
人有兩大心智能力: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
理性的代表是科學;感性的代表是藝術。科學征服了世界,藝術美化了世界。
科學與藝術,二者猶如鳥之兩翼。重視理想,忽視感性意識發展的結果,會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你無意中親手扼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為什么?
因為一個人想要獲得一生的幸福,不僅要擁有獲得幸福的生活條件,還要擁有體驗幸福感受的能力與素質。體驗幸福,是需要素質的。
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臟、亂、差,單調乏味?問題就出在“感性素質”:因為TA的感性素質低,感覺不到環境多么惡心。
一個人如果感性素質低,他的表現就是忽略甚至放棄對環境感性品質的要求。
有夫妻打架。原因是他們想買一臺洗衣機,好看一點的1600元,難看一點1400。老婆感性素質高一點,想買好看的;老公低些,認為一千四就能用了,干嘛多花兩百?
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實際上是雙方對環境感性品質要求不同。深層原因是雙方感性素質的高低差別。
由此衍生出來的是雙方會在價值觀方面發生嚴重分歧。高感性者,愿意為美化環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這也解釋了夫妻在裝修時候特別容易吵架了吧?還有出去旅游時!因為那是雙方感性素質的大暴露。
找對象,一定要找感性素質相當的:你要講衛生,就找一個愛美的。你要亂七八糟,就找一個油漬麻花的,一個詞:和諧!
感性素質低的人一般不會享受生活。不會享受生活的,由于感性素質低。正反都說得通!
關于旅游,常見的是: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點拍照。 我曾經在桂林坐竹筏游覽,船上兩個人,整整三個小時從頭睡到尾。
所以大家出去旅游的時候,千萬不要和感性素質低的人搭伴。他們對啥都沒有興趣,不是睡覺就是打牌,——特沒勁,簡直是災難!
一個人想要獲得一生的幸福,首先要擁有幸福的能力。一個細膩、敏感、豐富的人比一個枯燥乏味、麻木不仁的人,生命品質要高得多。
為什么很多人在物質水平提升了以后,并沒有覺得幸福如期而至?就是因為幸福的能力,也就是感性素質低下。
物質條件水平提升,沒有文化藝術體驗能力時,還會滋生很多原本沒有的社會問題:家暴、酗酒、吸毒、賭博……
為啥?!生命總量是一個常數,不花在這些地方,就會花在別的地方。不長莊稼就長草嘛!
未來將是“雅者為王”的時代
如果你不重視藝術素質
就會像如今學識不高卻想成功一樣難
有人說,連獲得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都沒有,怎么談幸福生活的感受?!連“茍且”都還沒鬧明白,還談啥“詩和遠方”……
那好,咱們談談“功利”!感性素質的藝術教育到底有什么用?大家現在所謂的成功,不就是升官發財嘛!咱們就講發財,不怕俗!
過去,國貨和進口貨之間明顯的差別:咱們的產品外觀難看、工藝粗糙,使用習慣反人性。
從哲學高度來看,本質是啥:感性的素質低。
產品的品質,由兩種質量構成:
功能性的質量,解決實用問題。一個杯子能把水喝到嘴里,這問題就算滿足了。
感性的質量,也就是審美。用這個杯子喝水,爽心悅目,永無止境。
實用與審美相加,才是一個產品的全部品質。
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能把水喝到嘴里的破杯子——有一點設計的杯子——有一點好看的杯子,這過程中,提升的不是功能質量,提升的是感性的質量。產品價格的增加,產品附加值的翻番,不是功能發生了變化,而是體驗發生了變化。
我們很多企業家,由于他自己的感性素質低,產品的升級換代啥意思吃不透,死磕功能性,不懂審美性,不舍得在感性品質上增加成本。結果是你的產品換了代,但是并沒有升級。特別遺憾!
高端產品和低端產品的區別不是功能的不同。
哪個山寨貨沒有強大的功能?奢侈品和日用品的功能是不是一樣的?但使用體驗一樣嗎?!傻子都知道答案!
蘋果靠什么征服了世界?蘋果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把技術變成了藝術,讓產品成為作品。它的核心競爭力,是感性的智慧。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這個觀點:自喬布斯死后,蘋果的特色不是特別突出了。若老喬活著,蘋果6的天線不會這么難看;若老喬活著,蘋果7的攝像頭恐怕也不會那么高。
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我們服裝建材、美容化妝、裝修裝飾、汽車手機、酒店醫院,凡是需要感性品質的地方,都更相信外國產品,甚至把高端產品拱手讓給國外企業。
我們必須從深層分析國民素質的原因。21世紀中國開始全面邁入了小康時代。
小康時代,是感性需求全面升級的時代!小康經濟是感性經濟,因此這個時代企業家的感性素質,對整個企業的生存發展,是生死攸關的影響。
什么是叫生死攸關?波導死了,華為活了。
還記得波導手機嗎?那個“手機中的戰斗機”?!功能夠兇悍吧,都“戰斗機”了!上千萬的研發費投進去,幾個億的生產銷售、廣告資金砸進去,由于外觀丑到沒朋友,使用不人性化,死了!
營銷人員、廣告公司從業人員感性素質低,藝術修養差,出了這么一個餿主意。但是企業家的感性素質、藝術品味也低,采納了這個創意。最后幾個億的廣告費投進去,就讓全國人民都知道:波導是一個很low的產品。
油畫之美:達芬奇作品《蒙娜麗莎》
過去幾年,我幾乎每年去一次華為。但是在2013年,我去了六次華為。在一次我給華為研發高管團隊的講座上,華為的高管說:華為當年出一款手機,小樣打出來發現,長度比設計長4毫米,厚度厚了2毫米。可以想像,這手機還能看嗎?
這就是因為每個環節的人都不把感性品質當剛性要求。
華為說,我們是工程師文化,華為員工97%出身理工科。這其實就是我們的教育存在缺失。不是因為你是工程師,學的是理工科,而是因為工程師和理工科教育,嚴重缺少了審美和藝術的教育。
后來,華為決定把產品設計中心放到法國,把質檢中心放到日本。
高層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癥結,但手上的員工缺乏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素質,教育就有先天缺失啊……
后來,我曾經收到華為一款土豪金的手機,拿到后發現沒有LOGO,問高管“為什么”。他說這種金屬拉絲表面背后印LOGO特別不好看,就沒印。 我當時立刻點贊!
因為華為能夠為了好看而不印LOGO,可見他們把感性品質放在了怎樣的高度。但不得不提的是,這位高管的補充:這是因為我們的外國員工一致反對。
那么,為什么反對的不是國人呢? 我們也要反過來講:如果高層沒有一致共識,沒有接受過審美教育,又怎么能夠接受這樣的創意呢?
企業家分為三代,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代,在改革開放時率先下海的這一代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勇氣。在那個時代,只要敢干,就能掙錢。
第二代企業家,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知識理性。
第三代,是以喬布斯為代表的,具有很高藝術修養、審美品質的人,是他們引領了這個時代的未來。
我提醒各位:也許,你們已經趕上這個時代了。如果在未來,你們缺乏藝術修養、感性智慧,你還想取得成功,你所遇到的困難是和這一代沒有受過像樣高等教育的人遇到困難是一樣的。
記住,感性素質低的人成功難。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幸福少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成功難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破壞大
有的老板開餐館,越開越虧,到死都不知道為什么……
其實就是因為門口兩個迎客的門童塑像太難看了。一個人能把這么難看的玩意放在門外,就可以想象門里的臟、亂、差。
為什么我們國家服務行業水平普遍偏低?
但凡是任何一個環節上的人,有一點點感性的要求,都不會導致這種結果。但遺憾的是,每一個環節的人,都沒有要求。一個人連自己都沒有感覺,怎么能體驗到你的感覺。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到處都糊弄事。
我們國家當前面臨如此可怕的環境問題,最深層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全民感性素質低。特別是歷史上,我們把大量感性素質低的人提到了領導崗位上,我們需要從根上去解決這個問題。
記住,感性素質低的人破壞大。
出路在哪里?毫無疑問,提升全民族的感性素質。
如何提升?請注意,感性素質的培養,要通過藝術教育來實現。
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個感性素質低的民族。
我一直認為中國當下如此可怕的環境問題,是和我們半個多世紀以來壓制人對美的愿望,否定藝術審美功能的一種報應。
如果改革開放以后,我們能夠持續30年強化藝術教育,培養出一代熱愛美,熱愛藝術的公民來,我們現在苦惱的很多問題都不存在了。
但是遺憾的是過去30年來,我們仍然不是這樣做的。在當今中國,中小學還是動輒就停音、體、美這樣的課程。
藝術能夠培養我們的感性素質,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們的生活。
它是推動人類感性文明發展,人類在生活當中不可替代的職能。
這方面職能在中華大地上被大大忽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壓制了。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幸福少。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成功難。
缺少藝術教育的人破壞大。
改革開放初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個口號迅速傳播,通俗易懂。讓我們國民重視了科學,重視了理性。
我也想發明類似傳播的話,讓大家重視藝術: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
這就是為什么我到處去呼吁,讓我們全社會都來重視藝術,重視藝術教育,重視各類藝術素養。
特別是在座各位精英階層,你們是這個國家發展的引領者;特別在座各位年輕人,你們決定著祖國的未來。